持续推进海南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时间:2022-10-17 10:23:51

持续推进海南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摘要】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最为突出的特征在于人口和主体,海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要在准确把握自身特征的基础上推进,这也是海南实现特色城镇化的根基,本文将海南新型城镇化特征概况为“三类人群”和“六大载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南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两大策略,即持续提升海口省会中心城市地位、和主动培育城乡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特征解析;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政策保障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 A

1主要特征

1.1三类人群

(1)本地居民为主导

2010年海南省户籍人口总数约900万,其中非农人口约348万,农业人口约552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海南户籍人口总数超过常住人口总数(常住人口896万人),说明两个方面特征:一是海南人口的变化以本地居民户籍人口的自然变迁为主导因素,海南省内依然以本地居民为主导;二是海南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超过外来就业人员数量,总体呈现劳动力输出为主的状态。

(2)外来就业者较少

数据显示,2010年海南省暂住人口总量约39.34万,占常住人口总量的4.4%,在全国处于低下水平,其中海口市暂住人口17.4万,占总暂住人口的44%。数据呈现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海南省吸引外来就业能力较弱,这反映出海南产业聚集力不足的特点;二是海南参与区域协作发展的水平不够,没有形成区域发展常态,所以,区域间人口流动较少;三是海南区域发展不均衡,而同时海口中心的带动性又不强。

(3)旅游人群增长迅速

海南省2000年接待游客总量1000万人次,2008年这个数据突破2000万(达到2060万),至2012年接待游客约为3000万,旅游者人数呈现三级跳,年均近五年增长率近10%。而从数据增长形势可以看出,海南旅游人口的增长与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很大关联。

1.2六大载体

(1)城市

指海南省八个设市城市,分别为海口、三亚、儋州三个地级市和琼海、文昌、万宁、东方、五指山五个县级市。

(2)县城

指海南省10个县,包括定安、屯昌、澄迈、临高五个县和白沙、昌江、陵水、保亭、琼中、乐东六个民族自治县。

(3)乡镇

海南现有171个建制镇(县城除外)和20个乡镇。乡镇的规模均较小,镇政府驻地人口规模均小于1万人。

(4)农场场部

海南省现有49个国营农场,海南农垦拥有土地1282万亩,占海南全省的1/4,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26.2万亩,场部城镇人口规模约5000人,规模略大于普通乡镇[1]

(5)乡村

海南现有2.4万平方公里的乡村区域(不含农垦),约占海南全岛(不含农垦)总面积的96%,其中约1/3为山林地,乡村的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1%。乡村是海南实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和特色策略所在。

(6)开发区和旅游区

海南省现有各类开发区约11个,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按规划),建成面积约占45%。海南省各类旅游区17个,总面积约127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54平方公里。旅游区和开发区总体呈现以资源为导向的不散式布局特征,集聚性、关联协调性较弱。

2发展策略

2.1持续提升海口省会中心城市地位

(1)发展目标

抓住时机,强化海口市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完善,加强海口与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区域联系。区域层面,在大力推进海口区域合作的同时实现省会经济圈的互融,利用环北部湾、“9+2”城市圈的不同优势强化海口中心城市辐射职能。省内层面,促进海口与三亚、儋州-洋浦之间的协调发展,强化以海口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地位,形成实现海南绿色崛起战略的核心增长极。经济圈层面,打造以海口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以资源整合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突破行政体制束缚,统筹规划建设,实施跨行政区联合开发,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基本策略

将海口省会经济圈的发展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促进海口在区域层面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海口中心城市地位的提升核心在于产业,通过全省高新产业中心等高端职能的培育促进省域功能的优化布局,在提升海口层级的同时引导其他职能向省会经济圈周边城镇辐射。

凭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巩固海口区域中心的地位。

打破海口与周边市县协调发展的制度壁垒,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关系。

优化用地布局,坚持集约高效、生态友好的原则,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科学布局生产力,优化人居环境;发展滨海滨江旅游产业带、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2]

2.2主动培育城乡良性互动关系

(1)核心目标

在省域内建立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建立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和乡镇管理体制。同时在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突出目标,以土地合理集约经营为主要手段,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最终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动的合理机制。

(2)基本策略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前提下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和组织协调职能,立足制度创新,加大改革力度,使市场牵引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主动城镇化的要求,一方面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村镇化、农民知识化,实现城乡双向联动发展。

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宗旨,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3]

3政策保障

3.1落实对省域城镇发展的建设用地支持

将省会经济圈地区确定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重点开发区”,允许在有利于土地节约利用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试验。推行城市土地投资强度分级分类控制,实行省内土地占补平衡。[4]

3.2落实省域城乡土地利用的规范机制

明确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将公开竞争用地机制推向更广泛的用地领域,提高建设占用土地特别是耕地的成本。严格制定土地开发准入机制,根据地区差别组织各市县自行制定土地准入的开发水平和强度限制,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和企业盲目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5]同时,通过城镇与产业重点发展区建设用地的集中使用,提高土地集约使用程度,支持规模经济发展的城镇建设。

参考文献:

[1] 郭奕秋.考量海南农垦[J].今日海南,2003,(4):24-25.

[2] 刘钊军,胡木春.海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研究[J].城市规划,2012,36(3):33-37.

[3] Carruthers, John. I The impacts of state growth management programs : a comparative analysis[J].Urban Studies,2002,(11):12-17

[4] Ray.M.Northam. Urban Geography,New York,1979

[5] 王志辉等.台湾农村再发展之研究――以社区整体规划方式营造农村新风貌[J].

上一篇: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结构优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