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时间:2022-10-17 10:15:53

创设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关键词:创设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99-01

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激发全员的参与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师生互动,营造氛围

师生互动,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营造口语交际氛围的前提。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更活跃;如果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

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带进课堂的应该是对学生的关爱、得体的装束、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优美的语言、饱满的情绪,教师应转变为“交际合作者”,自己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成为他们交流中的一员。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展览会的组织者,表演中的一个角色,辩论赛中的裁判或是一个辩手,以及商品购买活动中的一个推销员、一名顾客,小记者活动中的一名被采访者……教师的直接参与,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调动学生交流的欲望,又能及时而全面发现学生口语交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立即给予提醒、点拨和纠正。

二、生生互动,激活思维

生生互动,发挥群体作用,促进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上互相讨论,交换思想,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就鼓励了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生从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会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弄清每次口语交际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如教学《我的家》,师先引导:“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家的成员各不相同,家庭成员的工作和学习也是不一样的,你来介绍你的家,让我们大家认识你的家,好吗?”在交流中,学生相互询问,自主交流。这样既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心距,又培养了学生听、说、思的能力,使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促进了班级的团结,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达到了共同进步。

再如教学《保护有益的动物》一课时,学生说:“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保护有益动物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小区去开展宣传工作,另外,写一些宣传标语贴在森林里,这样,市民就不会再去伤害有益的动物了。”生:“我觉得这样做还达不到宣传的作用,如果不到森林去的人就根本不知道要保护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写广播稿到电视台,让电视台帮我们宣传,这样,市民就会有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生:“我们不仅可以这样宣传,还要写表扬信给那些保护有益动物的市民,鼓励他们;批评那些伤害有益动物的市民。这样不就更能促使市民保护有益动物吗?”生:“XX同学的这个方法不错,不过只是让少数人知道,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所有的市民都知道。”师:“对,这个同学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应该让所有的市民都知道,那该怎么办?”生:“我有办法了,我们可以把表扬信贴在大街上,市民看到了不就知道了吗?”师:“你的办法不错,不过这样虽然达到宣传的作用,但是,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我们应该做宣传栏,把表扬信放到宣传栏中,市民不就看见了吗?”也就是教学中,可以是学生说,学生补充;学生问,学生答。使课堂上充盈着轻松、愉悦的气氛和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

当然,重视学生交际互动的过程中,一定也需要教师的调控作用。诚如叶谰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动起来了,绝不意味着老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老师要在收集整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连续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三、人境互动,入境融情

人境互动,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课堂贴近于生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环境中进入课堂,这时候的学生好奇心被诱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情绪变得高涨,在活动中畅所欲言,作出积极而迅速的反应。表达倾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学到了相应的口语交际知识。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教授如是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如“我说你猜”这个话题。刚上课时,教师就根据班上某一学生的特征平和、亲切地说:“一个小女孩,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大眼睛,她呀特别爱笑,一笑起来嘴角旁就露出了一对讨人喜爱的小酒窝,学习好又爱帮助别人。大家都喜欢她。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学生只要加以思索就猜出来了。这时教师揭示了话题:本节课的话题就是“我说你猜”,具体要求是把你熟悉的同学或教师描述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由于教师讲述的对象是学生同伴,大家都觉得好玩、亲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讲述又给学生作了示范,为学生参加口语交际做了内容和情绪上的准备。

如《该怎么办》这一节课,其主要训练目标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孩子如果与父母走散了该怎么办?教师设计了这样一幅生活情境:小明与妈妈去公园玩,结果与妈妈走散了,在一阵哭声中,教师问同学们:小明该怎么办?大家快帮他想一想办法吧!同学们的情绪顿时激昂起来,纷纷动脑子,出点子,教师适时地要同学们按照想到的办法进行表演,整节课气氛活跃,同学们在表演中获得了知识。

因此,任何一节口语交际课,只要教师能够设计出再现生活原型的情景,往往那节课就应该成功了一半。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和习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学生自己的、群体的表达――学习――表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一边学习文本语言的规范表述,一边不断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才能养成具有自己独特的个人言语行为,达到会说、要说、能说、说好的口语交际要求。

上一篇: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一篇:音乐教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