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体育教育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2-10-17 10:06:49

浅谈如何做好体育教育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需求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概述了如何做好体育教育的发展,展望未来。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创新;改革;教育

目前,高等教育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而高度的重视,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乃至社会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高等教育实际上已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高等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程度。那么中学体育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么对中学体育教师能力需求的研究就越发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中学体育教育的创新

目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最终落实在人才培养规格问题上,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具有基本的教育标准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比较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能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但同时却又显得划一呆板,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影响学生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个性人才的培养。为了保障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能力,在体育教育中必须把学生实践能力摆在首位,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抓住这个重点将会突破现行教育的禁锢,打开学生思路。

二、新课程的改革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体育课程,是体育得到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在以往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思想的深刻影响下,我们需要对现有体育课程目标做出相应调整,在体育课堂上不但要教会学生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形成自觉锻炼思想;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当前体育课程突出术科教学,课程内容陈旧、普遍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三、新型课堂的教学

长久以来,我国中学体育实践教学的内容,讲究多而全、深而难。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重复枯燥的内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则很少涉及,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多以教学目标为焦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搭配,却很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搭配。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从实际来看,由于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需要,不能体现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充分发展出发,以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组织为突破口,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主项选修,配项必修”课的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求结合学生性别特点、学校师资及场地器材等方面现实条件进行安排。一般说来,分别给男、女生提供2~4个运动项目为宜。主项的确定应在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开学初。配项的确定应根据每一堂课主项教学完成目标的实际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的宗旨合理地选择技术动作或身体练习。在选择过程中,,应遵循2个基本原则:一是互补性原则,主项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有空缺或不够之处,要选择相应的配项进行补充;二是广泛性原则,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实践内容往往不止一个,因此要经常改变“花式品种”,使配项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终身体育锻炼技能。

四、教改中的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当代人才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同时还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具备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如果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轻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也就失去了体育教学的一翼。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内容本身所蕴藏的创新特点和教育功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鼓励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负责。让他们从一些合作性的游戏中感悟到哲学家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犹如手和脚的关系。协同可产生力量,可以战胜一切。”笔者提倡中学体育教学需应用非智力因素来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除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性格、习惯和灵感等非智力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取人性化教育方式,当学生有不良情绪出现时,体育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多采用目光暗示,走近提醒,沉默警示,侧面教育,引导学生自己认识错误,淡化对立情绪,突出教学的情感功能。

五、教师的发展

自有了体育教育活动以来,体育教师所承担的工作绝大多数属于传习性的,无论传习的是科学的、理性的还是技术的内容。因此,体育教师的工作常和秉承、传递、重复、体力等概念相联系。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主要被看作是按部就班的重复性劳动。这也是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地位不高,甚至被社会一部分人看不起的主要根源。事实上,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劳动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是“独特”的“人”的哲学观,相信通过关注人、信任人,就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只有树立了健康的“人”观,才可能具有健康的教学观、人才观、成才观。其次,体育教师需具备开放性的知识结构,这里开放性的知识结构主要指 3 个板块的内容:一是通识文化知识,包括我们常说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知识;二是专业知识,即直接为开展体育教学而需掌握的专门性知识;三是教育专业知识,其中包括体育教学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再者,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浩瀚如烟的纷杂信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取、存贮、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最后,还需要具备认知与情感相互协调发展的人格。很少有人关注教师人格对其创造性的影响,很少关注教师情感-人格层面的发展与水平。研究表明,教学效能高的教师往往与其情感-人格发展水平有很高相关。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主动积极的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注重情感教育,贯彻中学体育教学新思想,探索新路子,使体育真正发挥健身、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勇平,等.论中学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的任务及内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2.

上一篇:绿色德育美的“吸尘器” 下一篇:浅析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