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监管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17 10:02:17

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监管策略探讨

【摘 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关乎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保障食品安全尤为重要。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出,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1 食品安全卫生现状

1.1 食品源头安全卫生现状令人堪忧

农药、化肥的大量和不科学使用,造成了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超量残留;兽药、复合饲料的滥用,造成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在禽、畜的体内及乳制品、水产品中残留;重金属在农禽产品中超标、超量残留。化学性中毒已占我国重大中毒性事件的40%以上,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强中毒、瘦肉精中毒等。

1.2 食品加工、生产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劣质原料,如用病死、毒死畜禽加工食品;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超限量使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防腐剂“苯甲酸”及甜味剂等;非法使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如二氧化硫、甲醇、吊白块、三聚氰胺等;人为造假,牟取暴利。另外,食品的储存、运输环节欠缺有效控制污染的措施和规定。

2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因素的分析

2.1 微生物污染、食品生产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影响食品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导致的中毒人数最多,是影响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2 投入品供给、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存在着安全隐患

从投入品供给看,滥用或不当使用农药、兽药等农药投入品,致使农产品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是导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像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一些食品批

发市场的食品摊贩仍然占有很大比重,缺乏有效的卫生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从而成为传染病的传播中心。

2.3 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存在不适应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与卫生标准体系不适应,许多食品安全的制度都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亟待提高,绝大多数食品标准还属于非常具体的质量标准与卫生安全指标相混合的食品标准,造成监督困难,消费者也缺乏判断依据。传统式、突击式和运动式的抽查较多,监管检测工作不能全程化、日常化,检验检测的环节、对象和地域范围有限。检测机构数量多,分属农业、卫生、工商、质检等不同部门,缺乏统一的规划,监测数据不能共享,部门之间差异较大,影响检验体系整体作用的发挥。

2.4 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食品管理和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不够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食品药品、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而且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形成了“多头分散、齐抓共管”和“多头负责、无人负责”的局面。对食品企业的行政执法,主要涉及三个行政执法部门,即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食品卫生质量抽检方面,三家行政执法部门都有权依据法律的规定,各自实施或者委托食品检验机构进行食品卫生质量的抽检。

3 改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监管几个环节。因此,要改善食品安全问题,让食品“从农田到餐桌”都有安全保障,也必须从这几个环节入手,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3.1 加强源头监管,完善并严格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从源头做起,从根本上治理,切实控制好种植、养殖过程中动植物原料的安全,提高食品的安全度,进而提高食品原料的准入标准。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切实改善和保护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好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牧产品生产基地;(2)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及宣传力度,规范农牧业的生产经营;(3)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4)政府推进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

3.2 加大力度控制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

严格控制从原料选购到成品的各个环节:(1)严禁使用受污染原料、变质原料、掺假原料;(2)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3)严禁使用过量食品添加剂、禁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非食品用化学物质;(4)严格控制储藏及运输条件,防止食品的二次污染;(5)企业建立完善、规范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应该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设立内部食品安全监督制度,提高安检技术,并严格执行,以监督和防范企业内部少数人的违法行为。

3.3 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知识的欠缺是导致消费者食品中毒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媒体等各种渠道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消费者自身也应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转变消费观念。从根本上说,食品打假最需要的还是人们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3.4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加强各部门的监管力度

改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要从食品供应商、生产厂家及消费者着手,政府及各级监管部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本身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法律应当反映出食品在全过程中的整个生物链条,所以,有必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加以完善和强化,以有效制止和打击食品原料、生产、流通、储存、消费等过程中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3.5 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建立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当前食源性疾病上升、食品污染事件以及因食品质量问题引发的贸易纠纷等问题不断发生的现状,很有必要从规范食品安全实验的检测入手,建立一个既符合国际规范,又切合我国实验室特点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它不仅可以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该类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还可以为各级部门提供宝贵的信息资源,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做贡献。

4 结语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针对我国食品标准和法规明显滞后于国外、检测手段与国外有很大差距的现状,应从农副产品种植、养殖过程开始,加大对各种可能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的监测控制,特别是加强对在食品中禁止使用的成分的常规监督检查。在食品原料采购、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开展食品卫生的安全监控,将各种危险因素消除或降低到安全水平,保证消费者餐桌上食品的安全、卫生。

参考文献:

[1]邱裕明.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1(07).

上一篇:浅析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组织管理的关系 下一篇:三门核电射线探伤辐射管理与比释动能率的MC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