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17 08:39:34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根据学科特点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含有大量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民主气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有利于激励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跟学生平等对话。记得于永正老师在教《燕子》一课时,有个学生当堂发问:“燕子在飞行时,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用尾尖沾水缓冲一下,不然燕子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话音未落,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将”了一“军”,可是他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这个学生能坚持真理。这个学生听了表扬,既激动又兴奋。在这里,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泼一瓢冷水。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里,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二、抓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学科具有特殊的性质,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孕育了诸多创造性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荷花》这一课时,与学生一起赏析课文遣词造句的特色,当分析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时,不少学生认为“冒”字用得好,可也有些学生认为用“钻”字也不错。这时,教师让学生分析到底用哪个词更好,学生非常感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一个学生认真思考后说:“我认为用‘冒’字更贴切,因为前面提到荷叶挨挨挤挤的,在这种情况下,白荷花要从下往上透,用‘冒’字更符合这一情境,同时又让我们感受到白荷花急于露出来的那种心情,把白荷花写活了。”在这样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创新的因子被激活了。可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是无所不在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鼓励质疑问难,提倡大胆争议

创新来自问题和质疑,质疑过程是人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大胆地质疑创新。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前部分对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是不是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伟大形象?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说这不会影响爱因斯坦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正是因为他对科学的执著钻研,才会忽视自己的衣着打扮;有的说,这段外貌描写突出后面爱因斯坦平易近人的特征。经过这么讨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还产生了创新的见解。

四、进行多角度思维,“求同”也“求异”

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善于同中求异、异中见同,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中“求同”“求异”。如在教学《柯里亚的木匣》一课时,让学生与学过的《刻舟求剑》进行比较,柯里亚与渡江人的相同点是:柯里亚要挖出埋在地里的木匣子,渡江人是跳进水里去捞宝剑。不同点是:柯里亚动脑筋,他想到自己长大了,步子也比过去大了,所以他成功了;而渡江人不肯动脑筋,不知道剑是不可以跟着船走的,所以他没捞到自己的宝剑。同样,在教学完《草船借箭》一课后,让学生与《赤壁之战》一课进行对比思考:为什么在《草船借箭》一课中,诸葛亮把二十条草船连在一起,一字儿排开受箭是神机妙算,而《赤壁之战》中曹操用铁链把船连在一起却是愚蠢之举呢?学生通过比较,进行思考后得出结论:曹操的铁索连船虽然可以使曹军不晕船,增强水上作战能力,但是他没有想到周瑜会用火攻,船只不易分开而伤亡严重,所以他的铁索连船是弊大于利;而诸葛亮的草船连接不仅能提高受箭的面积,而且使船只不至于在大雾漫天的江面上迷失方向,诸葛亮的连船不会像曹操铁索连船那样发生失误,主要在于他利用了大雾漫天这一气象,并熟知对方生性多疑、不敢贸然进攻的心理。在课堂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有“求同”又有“求异”,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五、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想象是人们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或观念的心理过程。创造性的想象是创造性活动的前提,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人们常通过想象和联想开拓新的境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创造力更多的是以创造性想象来表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教师可运用创造性复述、课本剧表演、续编故事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后,教师可安排学生排演这部课本剧,在排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通过表演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戏剧这一文学形式加深了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责编 陈剑平)

上一篇:在阅读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下一篇:有效评价,培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