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 耐看 爱看

时间:2022-10-17 08:17:15

和以往相比,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两会”报道亮点更多,突出表现在栏目设置和节目内容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尊重观众收视规律;运用品牌战略,扩大栏目知名度和影响力;电视网络互动,实现媒体联动效应;提案、议案和新闻实例结合,增加报道深度,避免报道平面化。

以人为本,尊重观众收视规律

有研究认为,普通观众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大约只能保证12分钟,超过这个限度,观众就会感到厌倦、疲惫,难以集中精神,传播效果较差。①

以往“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总是拉得很长,少则45分钟,多则一个小时,有时候一条报道就长达20多分钟。这种报道方式只重视了传播者的需要,却忽视了观众的收视规律,传播效果较差。从2004年开始,《新闻联播》在“两会”期间不再超时。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不但没有超时,而且发稿量创历年“两会”最高纪录。从3月3日至3月14日,《新闻联播》共发稿件286篇,平均每天发稿24篇,其中3月8日达到了31篇②,这在历年“两会”报道中是绝无仅有的。发稿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单则新闻时间的缩短,这样就可以提高观众的注意程度,增强传播效果,而且栏目时间固定可以保证电视节目的播放次序,尊重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

栏目内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新闻联播》中的《柴静两会观察》在“两会”期间一共播出10期节目,其中直接涉及人民生活的就有8期。《今日说法》在“两会”期间开办了以“平安和谐话发展”为主题的特别节目,精选了9个话题: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收费、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就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这9个话题都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运用品牌战略,扩大栏目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众多的媒体中独领,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充分运用品牌战略,通过发挥名人效应,打造名牌栏目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传播效果。

在中央电视台,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名主持”、“名记者”和“名牌栏目”,对于电视台来说他们不但是千金难寻的台柱子,也是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把这笔无形资产运用得淋漓尽致。有些栏目名称直接由主持人和记者的名字来命名,比如《柴静两会观察》、《小丫跑两会》、《岩松信箱》、《小撤探会》、《马斌读两会》、《伟鸿看两会》等。其中《柴静两会观察》在《新闻联播》中挂标播出,这是该栏目首次推出的以记者名字命名的“两会”报道专栏。这种形式突出名人效应,根据记者和主持人的风格来凸显节目特色,充分发挥名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两会”期间运用得最多。有的栏目发挥固有品牌效应,比如《今日说法》、《共同关注》在“两会”期间都开辟了特别节目,经济频道则继续打造去年开发的“两会”品牌栏目《春天的约会》。还有一种是将名人和名栏目叠加,开发出新的品牌栏目,这一方面最突出的就是《新闻会客厅》栏目在“两会”期间推出的的《小崔会客》。

电视网络互动,实现媒体联动效应

和网络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媒体联动效应是今年中央电视台“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

“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打“博客牌”,王小丫分别在搜狐和新浪两个网站开通博客――“小丫跑两会”,开通仅五六天,点击率就超过了40万,截至目前,仅设在新浪网上的博客点击率就接近150万。另外,中央电视台参与“两会”报道的其他主持人几乎都开设了自己的博客,如《柴静两会观察》、《伟鸿看两会》、《马斌读两会》、《小崔会客》、《小撒探会》等。通过这些博客,主持人一方面收集民情民意,作为自己的采访素材,并且从博客中提取网民留言做回复性报道;另一方面把自己的采访经历以及会议的最新消息挂在博客上,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

中央电视台还和央视国际网联合打造“两会”节目。新闻频道在每天12:00播出的《新闻30分》节目中连续播出《代表议案》和《委员提案》等“两会”报道,这些报道的主题都集中在“两会”的热点话题上。报道结束后,主持人请观众和网民到央视国际网站的《网民看两会》网页上发表意见,然后电视编辑及时选编网民的独到意见,在13:00新闻重播时开辟《网民看两会》板块,链接网民意见。《两会之窗》特别节目不但和央视国际网共同打造“两会”报道的网络空间,还将网民的寄语、意见、建议等在电视节目中播放。中文国际频道和央视国际网联合制作“两会”特别节目――《中国焦点2006》,以独特的视角、独家的观察、独到的见解聚焦“两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并且通过网民投票和点评的方式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③

另外,央视国际网等网站还专门在网上征集网民问题。央视国际网分别开设了“我有问题问总理”、“我有问题问外长”、“倾听民声,关注民生――向2006‘代表委员’提问”等板块,广泛征求网民意见、建议,并通过网络记者和电视记者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带人“两会”现场。这种方式深受各界欢迎,总理在参加记者招待会时说:“据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和央视国际网的不完全统计,对政府提出的意见和给总理本人提出的问题,多达几十万条。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提案、议案和新闻实例结合,拓展报道深度,避免会议报道平面化

“两会”年年开,“两会”报道也要年年做,如何才能使报道形式推陈出新,避免会议报道的平淡、呆板和枯燥一直是记者考虑的问题。今年,中央电视台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又有突破,推出了一些新颖的报道模式。

《今日说法――“两会”特别节目》在“两会”期间推出了“典型案例播放+演播室权威访谈+现场采访人大代表+群众反映呼声”的报道模式。《柴静两会观察》是“新闻+动态性专题+博客回复+留言”,而《小丫跑两会》则是“动态性专题+博客回复”。

以3月10日的《今日说法一一“两会”特别节目》为例,这期节目的主题是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节目先是播放了一段记者的采访,反映重庆市石柱县沙子镇初中学生小兰因为家境贫寒险些辍学,由于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小兰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接着节目请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处处长华成刚对国家义务教育政策进行全面解读。在这之后,是记者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现场采访,他们谈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他们的呼吁以及在会上提出的议案和提案。最后是主持人代表群众的呼声。首先,这种报道形式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它既有演播室访谈,还有记者实地采访;既有会内报道,又有会外的新闻实例和背景,这样就打破了会议报道的时空范围,使报道不再单一、平淡。其次,报道能够更真实全面地反映报道主题,在报道中,既有政府政策,又有代表委员建议,还有公众呼声,这样节目就提供了一个各方声音汇聚的剧场,通过大家的探讨、解释、交流甚至是争论,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电视媒体只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中央电视台的“两会”报道是一个更小的子系统,它的改革创新归根结底要取决于社会这一大系统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一定会出现更多、更新,广大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

注释:

①王纬主编:《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②根据省略tv.省略.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浅议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 下一篇:简论民国时期的新闻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