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考察记

时间:2022-10-17 06:58:48

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与中国有久远的友好交往,唐朝时期,日本派了众多的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据记载仅学僧就有一万多名),回国后仿照当时中国的都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在日本也建了平城京(京都)、平安京(奈良)。城池和宫殿的格局、形制都相同,连道路、市场、寺院的名称都照样抄袭,当然规模小多了,只有四分之一大小,但俨然是大唐风范。日本尊重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唐代古建筑,在京都有宏大的法隆寺、奈良有中国鉴真和尚亲自督造的唐招提寺等,都保存得非常完好,都是世界级的珍宝(中国只留下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南禅寺二座唐代的小庙)。

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历史城市之一,较早地就列入保护计划,重要的建筑物就是国家级的文物,分成国宝、国财、地方财三级,由国家文化厅和地方文化部门管。京都市的城建部门划定了要保护的历史街区和风貌地段,园林绿化部门又划定了要保护的风景地区,三套保护体系占了京都大部分面积,各管一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体系。但在京都市区也有人钻了空子,在没有划定保护的地区盖了一个高层方盒子式的大宾馆。这幢现代建筑建起来后遭到许多市民反对,认为破坏了城市优美的景观,特别是这个地区附近有许多传统园林式饭店、茶室及休憩场所,这些场所为了表示抗争,就在门上挂上牌子,说不欢迎住在这家宾馆里的游客来访。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京都车站,按保护法规来讲它也是满足要求的。这是个现代样式的大楼,反映了80年代初的高科技和大共享空间的理念。这是一个融车站、公众活动、餐饮、观光及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巨型建筑,外观全是金属与玻璃的新颖组合,多个大的圆球圆柱给人一种新奇感。进入大厅在十多米高的高技派的钢网架屋顶下,有挑出空中的梯道,有半圆罩的穹顶和几重穿插的钢铁的吊篮、平台、廊道,天空呈现在视线的顶端像一个洞口,我们似乎到了宇宙飞船里。仰面望去,一层层的商店、餐店、咖啡座、卡拉OK厅、电影院等娱乐设施,闪耀着的霓虹灯、彩色的大广告把四周装饰得五光十色。

一侧是层层下迭的挑台踏板,另一侧是全敞开的分七层步行的自动电扶梯,登顶是空中花园,可以俯瞰全城。这么个庞然大物当然引起古都风貌维护者的不满,但也受到市民们普遍的欢迎,据说曾告上法庭,但很难有什么结果。因为这是受一般民众欢迎的,这个庞然大物又充满了新意和趣味,又实用方便。我的感觉是非常新、非常大,设计者是动足了脑筋,处处标新立异,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认为从历史城市的整体空间上新旧分开也就罢了,时代总是要进步的,每个时代总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京都的重要历史景点是老皇宫,也就是京都御所。我们到京都御所是上午11时,时间似乎晚了一些。日本的一些皇家纪念地都要预约,不是随时可进,因为考虑到人数太多容易造成拥塞,也会造成破坏。虽然一律都不收门票,但同样管理得很周到,有专职的导游讲解,按指定路线分批参观,不能乱跑,随处都有内部警卫守护,管理者都很讲礼貌,说话和气但严格地纠正游客的不良行为。东京的二条城(另一处老皇宫)和桂离官(皇家园林),也都是如此。

784年桓武天皇建都奈良,称平城京。794年迁都平安京(京都),营建了京都御所,位置在现在京都的中心地带,占地南北5.3公里、东西4.5公里,正对全城中央大路朱雀大街。御所内主要有举行行政仪式的朝堂院。正殿名紫宸殿,还有清凉殿、弘徽殿等,这座建筑群于960年后遭到多次火灾,后重修。明治二年(1869年)迁都东京,后确定重新修整恢复古代形制,现存的建筑是1855年再建的形制留存。

这些宫殿多为一层,屋面多为杉树皮铺设,上面长了苔藓草绒绒的,全是不涂油漆的素木柱架,显得非常古朴静雅。西侧有大抱厦门头,顶成弧弯形唐破风式样,柱头、檐上用镏金铜饰,颇具皇家气势,这种唐破风式样在中国已经看不到了。

场院内地面全用白砂石铺面,没有杂草和泥土,显得整洁严谨,株株古柏古松,虺枝老干,呈现出历史的沉淀,郁郁葱葱又陪衬了肃穆的宫殿。宫殿西侧有池沼花园,远远望去,树木为主少有建筑,淡雅疏朗。

清水寺是日本最著名的寺庙之一,也是唐代遗构,建于798年,占地13万平方米。虽然天降大雨步行艰涩,但人寺人流依然众多,可见人之向往。

我最欣赏的是清水寺的正殿,高踞在山崖之上,悬挑式搭建楼阁,下用巨大的木柱架将阁撑起。粗大的木梁层层叠起,大殿的平台就架在这个木框架上。殿阁也是雄伟壮硕,厚重的树皮屋顶、粗大的一人无法合抱的立柱,上下浑然一体,殿堂四周全是千年古松,也是伟岸的身躯,令人感到古代唐风的气概。这种古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气势不是今人所能表达的,它是一种历史时代的气度,一种古代的比例关系,一种建筑巨匠的手法,决不是简单的尺度宏大。清水寺看是高耸,却是空灵;视是巨大,却是浑厚。厚重但又有举折的屋盖,巨大的出檐,像一把巨伞,把巨厦稳稳地罩住,檐下有多重斗拱层层托举。大木支架危架临空,支撑着大平台,平台上栏杆四合,殿阁稳重,却又空灵剔透,这些就形成了巨大中的伟岸,充满了古老的精气,和它周围的古松山崖浑然一体。

下山坡顺路出口,有池沼、花木扶疏,三重塔从树丛中显现。有一年我秋天来此,满山的红枫,树顶露出红色的塔,一片嫣红的世界,春日满山尽栽的樱花,又是另一番艳丽的红白对比。日本风景地的植物配置是颇具匠心的,做得极为精致,真叫你无法挑剔,这种景色也真叫你百看不厌,我就来过三次了,每次都觉得好看。这次是雨中赏景,看着如注的水帘从大殿厚重的屋顶泻下,山泉哗哗流淌又是另一番景象。我还见到过成群穿着和服的姑娘,满脸涂满浓彩在古塔古寺前面照相,说是中学毕业这是一定要留做纪念的,这种民族传统情结,中国就最缺乏。

京都城里拥有一千多处名胜古迹和风景地,随处可见到历史建筑和美丽的景色。京都是世界遗产地,制定有严格的城市遗产保护法令,新的建筑也很有序,也存在新旧思想观念的争斗。京都城区重点保护了四处各有特色的历史街区,它们是:著名的唐代寺庙清水寺前面的商业街,称为产宁畈门前町;神社周围历史上神职人员及家族聚居区,称上贺茂社家町;在半山区农家山民木结构草屋为主的农民居住地,称嵯峨鸟本居;还有就是艺妓们聚居和表演的祗园新桥茶尾町。这些地方现在都开发了旅游业,成为著名的观光游览地。

连接清水寺的街区布满商业和旅游服务的店铺,其中上坡盘曲的街段称二年畈、三年畈,都是国家级产宁畈历史街区,石板路、石踏级随坡就势,多是传统式样沿街店铺,近年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整修。历史建筑的修景、新旧结合重建都有很好的实例。

京都著名的祗园新桥历史街区,这里原来聚居着京都的艺妓。艺妓是日本旧时代留下的一种社会娱乐文化,这是很早就有的,流行在18世纪以后的一种音乐舞蹈,也称能乐。演员们要穿上正宗的和服,梳盘高髻的头饰,脸上要涂很厚的胭脂花粉,妆成白脸庞、细眉毛、鲜红的樱桃小口,脚穿木屐,随着音乐起舞唱歌,歌词都是咏花、咏景、咏情的古诗词,有男乐师伴奏,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一般女孩12岁起开始学习,到16岁以后才能陪客侑酒,这些艺妓只陪酒演艺,不陪睡卖身,所以受人尊重。这个地区原来只是艺妓们的住家,后来逐渐也成为表演的场所,因为是表演古代传统的艺术,居者也就喜欢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在这些老房子里演艺也更能表达出传统的意韵。

祗园新桥傍着一条清澈的溪流,背河建宅,中间一条小街两旁建有二层的木屋,都是木板墙,木格栅窗。每户都在一侧开门,门上有小披檐,门头挂有灯,灯亮表示可以接客,有的写有艺名,楼上窗前都挂有竹帘,挡得严严实实的,一为遮荫,一防视线。在这条老街上,就常见到穿着和服的女子,显得特别般配,但艺妓一般要晚上才会出来。欣赏一场真正的艺妓表演,据说花费相当高昂。附近隔几条马路有名的花见小路也是同样地段,这两处都已经进行了整修,路面都重铺了。许多年前我曾经来过此地,当时是油渣路,屋顶上全拉满了蜘蛛网的电线,一根根电线杆,都无法拍街景主面。而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据说日本政府为此花了不少钱,也费了不少功夫,因为在私有制国家,协商多家电讯电力企业,是相当不易的事。也许这对中国而言不会那么难,许多江南古镇都三线下地了。

京都是日本着重保护的古都。虽然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对其历史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随后《古都保存法》《文化财保护法》等的出台和修订,使人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提高。如今,对传统的重视与继承,让京都这座具有深厚历史的城市继续保有历史的风采。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新事物的追求,并没有与过去的事物产生特别强烈的冲突,反而更添了这座古城的活力。

上一篇:一家5名留守儿童同时溺亡,全村找不到年轻人救... 下一篇:岁少年杀害姑姑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