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协议书范文

时间:2023-03-15 00:34:42

京都协议书

京都协议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工业;节能减排

一、低碳经济由来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由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各国关注的对象,各国也在积极的研究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二、中国能源供应体系会面临的挑战

中国要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会面临着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2012年,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在欧盟国家中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5.2%,在日本59.9%,在美国65.2%,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也达到了59.4%,而中国仅为23.0%。目前,发达国家的能源正在经历着从化石能源向核电和可再生资源等低碳能源的第二次转变。2012年,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占日本能源消费量的15.9%,欧盟能源消费量的16.6%,而中国仅为6.6%。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将是走“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

三、低碳经济对工业企业的影响

1.国家法规政策约束工业企业

为促进全球实现低碳发展,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比如在2005-2012年间生效的《京都协议书》,《京都协议书》为签约的国家制定了减排目标,虽然《京都协议书》在碳排放问题上并没有对发展中国家做出明确的限制,但是,全球气候变化极大地压缩了世界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国际环境已经不允许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沿袭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那种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发展道路,在这种压力下,中国需要积极实践、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其目的是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不破坏消除贫困和现代化的前景。从美国以中国为借口拒绝在《京都协议书》上签字,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常常也会拿中国做挡箭牌。

2.低碳经济要求工业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重点耗能行业中的高耗能企业又是工业能源消费的大户。中国要降低单位GDP能耗关键在于降低工业单位产值能耗和调整工业能源结构。

四、结论

中国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结构不合理,要实现低碳发展,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但工业企业由于受成本和技术的限制,在节能减排上所能做的又是有限的。国家一方面制定一些法规逼迫这些企业在节能减排上进行创新,另一方也为可以其提供便利条件比如经济激励税收优惠等。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潘家华.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京都协议书范文第2篇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 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 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高度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关注重点

宗旨及预期目标

官员们将达成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 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公约参加国有189个,有5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

京都议定书

(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 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 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 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I中规定国家在 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 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谈判发达国家需努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出警告,各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适应问题的谈判上还需要更多努力。

"气候变化适应机制和措施,尤其是资金,是哥本哈根协议的关键部分,然而这个问题目前并未得到足够关注,缺乏应有的承诺或者资金。"WWF全球气候行动项目负责人吉姆・卡斯坦森(KimCarstensen)表示。

"气候变化正在严重影响着那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国家。一些发达国家过去承诺了为穷国的适应行动提供资金支持,但最终并没有兑现。"吉姆说。

WWF强调说,减少气候变化影响需要同时注重减少排放,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加强适应行动,这三者不能分裂看待和单独展开谈判。

"尽 管我们已经从各国领导人那里得到了不少政治承诺,同意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两摄氏度以内,但目前在哥本哈根谈判中各国提出的实际减排量只能保证全球升温三摄氏 度甚至更多。"吉姆表示,一旦升温达三度,这个世界将花费巨大成本去改变人们现有的生活,并使很多人面对饥饿,并迁移那些居住在岛屿、三角洲和低海拔地区 的人民。

WWF坚持认为气候变化适应需要可靠、透明和可计量的资金保证,且这些钱必须是额外的,而不是将原本投向人道、贫穷、教育、医疗等援助计划的钱转移过来。这种资金支持必须尽快执行,以帮助脆弱国家立即展开必要的适应行动。

很多最为脆弱的国家呼吁建立一个多边机制,为由气候变化造成的一些长期的损失和破坏提供补偿。WWF对此表示支持。

北极熊归来 呼吁拯救人类

12月14日,在哥本哈根会议现场,贝拉会议中心内,五只"北极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身上标有"拯救人类"口号的T恤衫,并且拿着"拯救人类还剩五 天"标语牌。这些"北极熊"两年前曾经出现在巴厘岛气候变化大会上。今天在哥本哈根再次显身,旨在提醒人们,当年发达国家领导人在巴厘岛会议上曾经许诺在 哥本阿根会达成一个综合的、进取的协议,现在是他们兑现承诺的时候了;再次警戒人们,气候变化使得全世界的贫穷人无辜受害,现在时间无多了。

摩登生态大厦:气候越变暖 建筑越环保

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于食物和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所以很多建筑学家开始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防止城市向外无序地拓展,这样也可以为市区内居民提供新鲜食物。建筑学家设计出的垂直农场和摩天大厦,具备了多种功能,集居住,娱乐,工作和旅游于一体。

这就像座迷你的自给自足的城市,还配套有运输和发电设施,将建筑排放的碳降到最少,里面的住户也缩减到最少。在绿色建筑风靡全球的今天,几乎每栋高规格大楼都希望自己能被贴上"节能绿色"的标签。

新奥尔良设计超大型生态建筑 能住4万人

这座金字塔形的巨大建筑可以为其中的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既有大小商场,8000个停车位,还有文化空间,学校,市政设施,政府机构,以及卫生保健设施。看起来如果一个人愿意,他可以一辈子不用走出诺亚。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 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 建筑环境,例如星球大战中的死星,黑客帝国里的"锡安"和蚁哥正传里的蚁丘。如今现实世界中一群野心勃勃的建筑设计师为新奥尔良重建设计了一座名为"诺 亚"的生态建筑,设计占地3千万平方英尺(约2.8平方公里),能容纳4万人居住,还有一系列环保设施。

作为新奥尔良生态建筑的代表,诺亚能容纳2万套住宅,3家旅馆和1500个分时度假单元。这 座金字塔形的巨大建筑可以为其中的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既有大小商场,8000个停车位,还有文化空间,学校,市政设施,政府机构,以及卫生保健设施。看 起来如果一个人愿意,他可以一辈子不用走出诺亚。尽管听起来在一栋建筑里住上一辈子并不是件有趣的事情,但诺亚的确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尽可能全面地满足 居民的需要,因为修造这座建筑目的是抵御飓风的侵袭。大家都知道,飓风曾经给这座密西西比河边的城市带来怎样的灾难。

诺亚的地基可以浮动,主体结构是中空式的,这样的设计使飓风无论从哪个方向袭击都可以将对建筑的破坏左右减小到最低。

京都协议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低碳金融;SWOT分析;发展策略

自1992年世界上签订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危害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至1997年制定公约补充条款《京都协议书》以来,“低碳经济”一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京都协议书》面世后,由于其所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F)和联合履行机制(JI),使得“低碳金融”被明确推上历史舞台。所谓低碳金融,即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金融交易活动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投融资需求、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不久前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虽在争议声中落幕,但让“低碳”概念深入了人心。随着“低碳金融”的愈演愈烈,其市场前景可谓难以估量。面对蕴含如此巨大商机的碳金融市场,国内商业银行的参与不可再只是“蜻蜓点水”,应高度重视,高质量参与,牢牢掌握我国的碳金融市场主动权。本文将SWOT分析法运用到商业银行参与“低碳金融”的分析中来,以此加深和明确其格局,并探寻其发展策略。

一、内部优势

(一)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具有极其丰富的碳减排资源,是最大的减排市场提供者之一,未来五年每年碳交易量超过2亿吨。根据《京都协议书》,我国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所有在境内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以CDM机制转变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提供的CO2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由此可见,中国碳金融市场蕴藏巨大商机,国内各商业银行此时参与其中正当其时。

(二)成本优势明显,宏观经济环境稳定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中国碳排放市场之所以潜力如此巨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碳减排交易的成本优势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CDM机制是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碳减排交易,这种跨国交易对东道国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度要求很高,政策性风险成为跨国投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正是我国的绝对优势,使得碳减排成本远低于别国,从而占有市场霸主地位且前景看好”。

(三)我国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重视程度

早在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后不久,我国就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不久前结束的“哥本哈根”大会正式拉开了低碳金融热潮开演的序幕,使得我国进一步加强对低碳模式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仅国务院多次强调发展环保产业,还成立了国家能源委员会。这些举措不但将促进我国经济模式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对“低碳金融”的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内部劣势

(一)对CDM机制和“低碳金融”认识不到位,缺乏专业机构和人才

首先,国际碳交易市场已兴起后,CDM机制和“低碳金融”才随之走入我国,在国内的传播时间有限,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未认识到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同时,国内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和交易规则等尚不了解,目前关注“低碳金融”的除少数商业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鲜有涉及;其次,这部分有所动作的商业银行仍未深入到核心部分,且缺乏对CDM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的深度了解,投资该领域项目的业务能力严重不足;最后,相关专业机构和人才的缺乏,也为商业银行参与“低碳金融”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国内未形成健全的碳金融市场,参与国际碳交易面临劣势

相较于国外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度,我国碳金融市场处于落后趋势,不仅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更没有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难与国际金融机构抗衡。另外,国内碳交易只介入了较浅的层面,只少量地加入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对于占比超过80%的配额交易市场,我国没有涉足。更为关键的是,碳金融市场的落后使我国在国际碳市场和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难以发挥资源量大的优势,且导致了话语权与定价权的缺失。

(三)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制约了国内低碳金融的发展

发展“低碳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参与,还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标准、规则,提供相应的投资、税收、信贷规模导向。但是目前,银监会没有专门的能效行业监管口径,政府也未出台明确的扶持、引导政策和激励机制。另外,出于引进资金和技术的考虑,目前国家禁止国内企业或机构直接购买国内的碳减排额度,我国所有的CDM项目开发和市场运作只能在国内一级市场进行。国内的CDM项目运作成功后,其中的碳减排额度只能依赖西方风险投资机构购买。由于不熟悉规则及信息不透明等因素,中国企业在与国际投资机构的谈判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得一个公正的国际市场价格。

三、外部机会

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的主导货币。从19世纪的“煤炭―英镑”体系,到20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演绎了一条国际货币在能源贸易中的崛起路径。当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凸显,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国货币纷纷争当碳交易的主导货币。目前碳现货和碳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是欧元;而日元也正跃跃欲试,试图分一杯羹,使之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的第三货币;美国更是在美元逐步失去全球储备货币信用优势之时,企图找到一条新出路。碳减排新格局可谓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倘若中国能抓紧这一机遇,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谋划,构建碳资本及其主导下的碳减排发展权体系框架,将人民币与碳排放权绑定,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的主要结算货币。这样一来,不仅参与其中的商业银行能巨大获利,更使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争取到更高的话语权,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四、外部威胁

(一)CDM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

CDM项目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审批程序,导致其开发周期较长,额外交易成本较多。此外,CDM项目包含多种风险因素,主要有政策风险、项目风险以及CDM特有风险等。政策风险来自于国际减排政策的变化,首先,气候危机的影响是全球范围的,《京都协议书》所制定的CDM机制只是游戏规则之一,也许会被另一规则所取代;其次,2012年后中国是否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决定了2012年后合同的有效性。项目风险主要是工程建设风险,如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资源能否按预期产生等;而在项目运行阶段,还存在监测或核实风险,项目收入因此存在不确定性,这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支持,对其获利造成不良影响。

(二)全球金融危机余波给银行经营带来不良影响

金融危机过后,经济结构不平衡、出口需求降低、产能过剩等问题加剧,给银行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同时金融监管的加强对资本质量、资本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资本约束的压力,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等都面临巨大挑战。

(三)碳关税的征收

欧盟和美国欲在未来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这种借气候保护之名,实贸易保护之实的举措将对我国进出口和GDP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且相当不利于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我国必须尽快完善碳金融相关市场体系,避免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五、“低碳金融“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低碳发展模式的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应践行低碳理念,加大力度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营造低碳发展氛围,通过信贷和投资行为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如加大绿色信贷的投入力度,为其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并在项目评估上主动靠近赤道原则。这样不仅可以使国内企业认识到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更能进一步引导推动我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另外,对银行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各级工作人员建立“低碳金融”业务基础知识。

(二)成立碳金融相关业务机构

设立碳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或事业部,谋划“低碳金融”发展战略。前期,以CDM咨询收入为切入点,开展CDM项目开发业务;利用商业银行遍布各省市区的营销资源,筛选适合进行CDM项目开发的目标客户,锁定重点目标;专业团队全程跟进整个项目的设计、立项、注册、监测、核查、CERs签发等全流程。对于已经完成CERs的CDM项目,商业银行海外分行可协助进行买方的推介,实现海内外联动,带动海内外业务发展。

(三)开发碳金融衍生品与碳权交易产品

受减排约束的企业由于实际排放量与持有量有差异,会产生履约成本差异,商业银行可开发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规避。银行还可对没有减排义务的企业开发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以及开发连接不同市场的套利产品,如CERs和EUAs之间以及CERs与ERUs之间的互换交易,不仅能获得收益,又可加强市场流动性。

(四)为CDM业务务主开设“绿色账户”

现如今国内参与开发CDM项目的业主都需要开一个外币账户,作为CER收入账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整合产品资源,将该外币账户强化和完善为一个“绿色专用账户”,以其快捷性及融资性作为卖点,吸收国内已经开发成或正在开发CDM项目的业主的CER 收入外币账户。

参考文献

[1]聂欧.碳金融的深浅[J].中国名牌.2009(12)

[2]东航金融.[专题]低碳金融启动 银行业面临威胁[EB/OL].中国金融投资网.2009-12-25.13:05

[3]潘永东.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N].金融时报.20 10-1-25

京都协议书范文第4篇

由全球180多个国家和超过1000名由国际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列席的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15日闭幕。由于各国立场差异很大,争论激烈,经过两周的艰苦谈判,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在最后的一天再“加时”,全世界都软化迁就,才赢得美国在最后一刻态度的转变,戏剧性妥协收场。

在巴厘岛会议上,中国表示,如果美国做出妥协,中国愿意制定进一步的具体减排指标。中国的建议是,有关气候保护的谈判应考虑让工业国家制定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而发展中国家则应开始着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表示,作为经济刚刚实现起飞的国家,中国不接受强加于我的硬性减排指标,同时呼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有利气候保护的技术。这一积极进取的态度,得到发展中国家77国联盟的响应。

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上,欧盟比较积极,率先承诺减排20%。美国牵头,包括日本、加拿大和澳洲等少数发达国家集刚内部出现了分化,澳大利亚在新总理陆克文宣誓就职后,立即在大会开幕当天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使美国成为唯一未确认该协议的发达国家。但是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75%,名列第一。由于美国拒绝接受减排目标,整个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巴厘岛路线图”主要内容包括:大幅度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未来的谈判应考虑为所有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设定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应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但不设定具体目标;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变暖,发达国家有义务在技术开发和转让、资金支持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在2009年年底之前,达成接替《京都议定书》的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新协议。

中国的理由

中国在此次大会上提出的三项建议,包括最晚于2009年年底前谈判确定发达国家2012年后的减排指标,切实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规定落到实处等被采纳到路线图之中。但是会初发展中国家77国联盟加中国,以及欧盟都极力鼓吹的2020年比1990年基础减排25~40%,就此被妥协去掉了。这个减排的指标,要求于10~15年内,温室气体排放到顶下降,是让本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只上升2.0~2.4摄氏度的必要措施。这个重要的关口失守,意味着全球又朝整体危机走近一步。

国际上早已关注全球暖化的问题,1992年开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UNFCCC),成员国于1997年12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生效。“协议书”开始的指标很低,只要求2012年比1990年减排5%。但是发达国家至今都没有认真努力达标;而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出于私利,开始时借口没有确实证据证明有气候暖化趋向,之后又推说没有确实证据证明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有直接的关系,最后则干脆反对清晰的减排指标,拒签《京都议定书》。在这过程中,美国更力指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需要跟随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并以此为它们签约的先决条件。

事实上,中国有三大理由拒绝美国的要求。首先,发达国家污染大气300多年,积累下来才出现今天的气候变化,怎能要求刚开始排放较大量温室气体的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负同等责任?其次,今天发达国家把它们的生产都转移到中国,同时也把空气污染转移过来,但消费这些产品的,还不是发达国家的人民?消费国把责任完全推给生产国,同样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再其次,即使在今天,若以人均计算,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仍然很低,只是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而已。要中国接受同一减排指标,不单是不公平,同时更会窒息中国的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也对减缓全球变暖有着实质性的贡献。中国制定并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及提出在未来5年内实现节能20%的目标,等等。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得承认,这些努力已取得比较理想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并且使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表率。

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平等

但是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光是中国和地球上除了美国之外,其它国家都努力减排也是没有用的。全球的评论者,连最进步的都只着眼于穷国与富国的南北斗争,以及谴责美国的强横无理。我们要知道,地球暖化,气候变异,是人类的共同灾难。能否积极和有效地面对这一全球化灾难,是当前全人类集体智慧和勇气的最大考验。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很可能已经十分接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人类如不悬崖勒马,并大力掉头,地球平均如上升超过2.5摄氏度,南北极冰块全面融化,水平线有可能上升30米以上,我们便大难临头。

以我国为例,先不说其它气候灾难,光是水平线上升,沿海的一大片人口最密集的国土就要被淹没。挪威政府已开始在北极地区斯瓦尔巴群岛冻土地带的山洞里,建造一个被称为现代“诺亚方舟”的全球种子样本仓库。这项工程预计耗资300万美元,定于2007年9月完工,于2008年冬正式启用。这一仓库计划储藏这个星球上已知作物中的300万种种子样本,以使可能毁于重大灾害的作物得以存活,因而有人称之为“末日粮仓”。挪威这一政府行为,可见上述并非危言耸听。笔者于2007年就此向政协作提案,有鉴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粮食安全本来已经脆弱,加上地球变暖,水位大幅上升,东南沿海大片耕地可能被淹没的威胁;而转基因作物有着不可知的潜在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可能非常严重;作为未雨绸缪,我们更有需要设立独立的非商业“末日粮仓”。建议尽快在我国西北高原冻土地带及其它适宜的地点,修建多于一个主要是我国农作植物有关的大型种子库,对于日常通用的粮食种子,更作较大批量的样本储存,和不时更新,以备不时之需。

国际公认的环保泰斗拉夫洛(JamesLoveloek),在去年的新作《地球女神的报复》的最后一章,很平静地建议政府要考虑以毋须用电力阅读和能耐水火的手段去储传人类各种知识,以备在末日之后,余生的少数能快速复兴。请记着,到那一天,能活着跑到北极地区拿种子恢复种植粮食的,多半不会是我们黄种人了。在这关系着数以亿万人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之上,我们没有妥协回旋的余地,不容许和稀泥。

因此,巴厘岛会议各国倒不如站稳立场,达成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硬性减排协议。2008年美国会进行总统大选,在国内外都齐声谴责之下,于2009年接任的新总统不可能不改变现时的气候变化政策,也一定会回过头来参与一套有硬指标的减排制度。现在美国既已是根本没有方向和路径的“巴厘岛路线图”的成员国,未来两年落实的谈判中,慎防美国继续采取堵截拖延的手段,于2009年依然一事无成。

究竟美国会否维持这害人害己的恶劣态度,我们要充分关注2008年1月美国在夏威夷召开的富国环境会议。一般估计,布什总统会以行动去证明全球对美国的过分纵容是一个错误的策略。一旦这情况出现,中国作为77+1发展国家集团的一分子,再也不能甘于作乡愿,要带头响应全球包括美国的民意,对美国政府采取强硬的态度,使它成为过街老鼠,压迫它投入足够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并接受全球性的监督,切实减排温室气体。当中国高调表明这样的立场,并且坚持下去的话,必定会得到全球各国和人民的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更应以身作则,实践我们在国际上的节能减排承诺。事实上,因为我们认真履行《京都议定书》,今天我国已经是“协议书”的市场减排机制最大受益者。全球40%碳贸易源是中同,中国近年90%风能项目也是由“协议书”底下的“洁净发展机制”所赞助的。5年前,中国只有一家风车制造厂,今天已增加至超过60家。很快中国会是这行业的主要生产同。中国要向全世界证明,环保是与经济发展互不冲突的。

中国更要带头鼓吹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平等这一创新概念。全球订定一个共同标准,高于这标准的发达国家,要按人头付税,资助低于这指标的发展中国家绿化减排,环境保育。

京都协议书范文第5篇

陕西友城35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74~1977年为启蒙阶段;1978~2005年为友城事业形成阶段;2006年迄今为发展壮大阶段。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以神户市市长宫崎辰雄、奈良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为代表的一些日本地方政要相继提出欲与中国部分省、市建立友好关系。在、廖承志的直接部署下,我国与日本建立了6对友好城市(含西安2对)。此刻的中方结对伙伴普遍缺乏对“友好城市”概念的认知,来自日本的热忱推动,促使我们完成了对友城理念、内涵的初始启蒙。

在随后的发展阶段,适逢中国改革开放同期推进。遍布全社会的改革思维刷新了陕西对于“友城”的理解,赋予友城以新的内涵、功能和驱动。这一阶段友城数量激增,属地从亚洲遍布全球,交流也从单一的人员往来逐渐向经济、文化、教育、人才培训等领域拓展,初步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友城交流体系。

2006年2月26日,陕西友城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标志着陕西友城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会议总结了陕西友城32年的成败得失,面向未来,提出陕西友城发展的新思路――确立了“项目友城”、“联手经营”的新理念,即以项目为依托,联手工商界,激活存量友城资源的同时,重点在发达或资源富集国家拓展友城关系,以前瞻眼光不断铺设陕西友城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此思路指引下,陕西友城2006年新增2对,2007年新增2对,2008年新增了4对,2009年新增1对。截至目前,陕西已与25个国家建立了52对友城关系。在中国西部12个省区市中与广西并列第一。并与世界上几十个国家、上百个省、市、友好组织、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

“以民促官”是地方友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35年来,陕西友城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以大局为重,积极调动友城资源,有力地配合了国家总体外交。

友好城市交流作为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一种形式,既有官方外交的内容特质,又具备民间外交的框架形式。其异中求同的结对初衷和友好往来的愿景预设,在交往双方之间营造了强烈的认同感与亲和力,易于构建并推动双方的互动与双赢。陕西友城35年的对外交往实践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1.利用相近的文化渊源开展对日工作,以民促官

陕西省与京都府、大阪府、香川县、奈良县同属中日友好交流的发源地,两地间的交流穿越了数千年的时空。中日友好事业的先驱们,都曾在中国陕西的古长安城和日本上述地区留下了重要印记。小野妹子、阿倍仲麻吕、空海等都是中国人民和陕西人民熟知的名字。

改革开放前后,中日双方的有识之士经过不懈的努力,先后促成了陕西省暨有关市与日本的京都府、香川县以及京都、奈良、船桥、宇治、成田、八幡、出云7市建立了9对友城关系;近期又同日本奈良县签署了发展友城关系意向书;同日本大阪府、新县、德岛县、爱媛县、大分县以及日本克斯莫石油公司、日本佳能公司、积水化工公司、NHK放送协会等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2004年,陕西利用友城关系主动向日中友协提出在西安举办“日本空海弘法大师入唐1200周年纪念活动”的构想,这一构想得到了日方的积极响应。“空海入唐1200周年活动纪念大会”、“中日纪念空海入唐1200周年书法展”等系列纪念活动在日本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陕西通过友城开展的系列活动表明:正是在中日两国政府间关系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更凸显出民间对话交流的必要性。民间交流和对话即便发生在双方普通公民之间,也可以使双方靠近对方的立场。没有这样的非政治性对话,双方将互不理解,并会继续将对方看成是危险因素,从而心存芥蒂,无法实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旨归。

2.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外交系列活动

2007年,陕西友城在俄罗斯卡卢加州举办的“陕西省绿茶・中药・服装节”,被国务院纳入俄罗斯“中国年”活动系列,这是陕西省唯一独立承担的一项国家任务。整个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活动不但扩大了陕西对外影响,而且还促进了两省州的经贸合作。为此,俄罗斯驻华大使特致函赵乐际书记和袁纯清省长,为陕西在中俄“国家年”活动中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3.以大熊猫、朱为“友好使者”,为国家对外交往服务

生活在陕西秦岭腹地的大熊猫、朱被称为中国的“国宝”。在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它们起到了“友好使者”的作用。

1987年,陕西省大熊猫“丹丹”赴友城比利时安特卫普省“访问”,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开馆的第二天,比利时王后法比尤拉专程到动物园参观,并亲自给大熊猫喂苹果。

陕西友协与省林业厅等相关单位,多次完成朱交接任务,并围绕朱保护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对外交流活动。

1998年,主席出访日本,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人民赠送了两只朱,这两只朱就是陕西省友协同省林业部门一起在陕西洋县选送的。自从这两只名为 “友友”和“洋洋”的朱在日本新县安了新家以来,陕西与日本新县的交往也日益频繁起来。

2000年,朱基总理访日,应日方请求,中国又提供了另一只朱“美美”,给友友和洋洋当时唯一的儿子“优优”配对。

2007年总理出访日本,决定代表中国政府再向日本赠送一对朱。于是,作为友好使者的“华阳”和“溢水”于2007年11月18日抵达日本。

2007年11月15日,日本环境省宣布重新启动日中朱交换活动,中国向日本赠送两只朱,而日本把13只朱送回中国,这13只朱均是“美美”的孩子。

2008年8月,主席访韩期间,中方宣布向韩国赠送一对朱。2008年10月14日,韩国庆尚南道知事金台镐先生一行来陕访问,并与陕西签署了《陕西省与庆尚南道友好交流意向书》。

4.壮大了对华友好队伍,在维护中国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友城的交流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交流,这与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殊途同归。35年间,从奈良市市长键田忠三郎,到比利时安特卫普省省长助理吕克・马斯,以及香川县原出纳长本多英信……我们吸引了一大批对华对陕极有深厚情谊的友城人士,形成了陕西与世界顺畅联通的人脉资源、营造了双方友好交往的良好氛围。

积极拓宽对外交流渠道,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尽力

陕西友城在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独特的媒介作用,已成为陕西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之一。

1.“请进来”,为企业同国外合作探路

把项目“请进来”,是陕西早期加强友城关系的主要方式。通过这一方式,陕西先后在全国较早引进了诸如比利时杨森制药、美国心脏起搏器等项目,为当时不景气的陕西产业注入了活力,也为日后数以千计的地方企业对外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2.“走出去”,为企业同国外合作铺路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是陕西企业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走出去”这不仅是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陕西友城战略的必然方向。近年来,友城联手省内一些大型企业,多方位发掘对外合作项目,并将重大境外合作项目与友城建设结合起来,项目在哪里,友城就建在哪里。以友城关系保证项目的实施,以项目促进友城关系的发展。

为陕西建立境外能源、矿产、资源基地铺路搭桥

通过友城平台,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日本克斯莫石油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发挥各自海上、陆上成功开采的经验,优势互补,计划在境外联合开采经营石油。目前双方已在石油生产、提炼、环保节能、石油终端销售、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交流。同时,延长集团也开始了与马达加斯加能源国际公司合作在马开发油田的项目。

为陕西重工业参与国际合作创造条件

2008年4月,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与埃及开罗省省长万吉尔先生在开罗共同签署了建立友好省关系协议书。同时,随行的陕汽集团同当地企业签署了出口重型卡车合同,西电集团与埃及电力控股公司签署了合作建设电力产业园协议,后者涉及金额6亿元,成为目前中国在埃及投资最大的项目,是国有控股企业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后,再走出国门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这对于优化中国对非洲和中东出口商品结构意义深远。

在境外建立中国工业园是陕西企业群体“走出去”的成功尝试

陕西省同罗马尼亚布泽乌县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2005年7月,陕西籍人士耿建在布泽乌县创办的丰佳国际集团与陕西省烟草公司、陕西宝鸡卷烟厂等共同投资1500万美元,在布泽乌县创建了中国烟草行业海外最大的公司―宝丰烟草公司。2006年,丰佳国际集团在罗马尼亚又申请了欧洲工业园项目。2008年4月,陕西省与罗马尼亚布泽乌县正式签署了建立友好省县关系协议书。

为陕西中小企业境外发展提供方便

2008年4月,在第12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袁纯清省长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州长热克森宾签署了两省州缔结友好关系协议书,随访的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主席安胡塞与中方相关企业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3.为推动西洽会的国际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创办于1997年,历经多年发展已成长为中国区域经济互动的主要平台。然而,正如其全称一样,“西洽会”更多局限于中国东西部之间,国际化尝试不足。作为“西洽会”的东道主,陕西省近年来致力于推动“西洽会”国际化进程。近4年来,陕西通过友城渠道邀请了300多位外宾出席“西洽会”活动,签署了大量合作意向和协议,受到了省主要领导的表扬。

4.为陕西文化产业“走出去”牵线搭桥

改革开放30年间,陕西通过友城渠道在国外举办了24次文物展,不仅扩大了陕西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且也为陕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8年,《陕西秦代文物展》在荷兰德伦特省展出,先后有30多万观众前来参观,展览收入约70万欧元。

文物已成为陕西对外交往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成为陕西产出最大的文化产业。通过文物交流活动,也推动了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比利时杨森公司在秦俑馆建成的防微生物实验室,有效的抑制了秦俑坑霉害,这一重要成果,受到了中比双方领导的高度赞扬。

5.友城间的环保合作

日本京都是《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地,京都府将环保列为同陕西合作的重点领域。十多年来,陕西与日本京都府等友城关系合作,在秦岭山麓、渭北高原、黄河岸边、黑河水源地、铜川煤矿的空洞上,建起了一片片友谊生态林。

2005年,利用友城平台,西安市获得了195亿多日元贷款,用于城市排水管网改造等重大工程。环保已经是陕西友城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领域。

6.争取外援

友城是地方政府争取国际援助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水灾,还是地震,凡是影响广泛的非常事件,友城都在第一时间告知国外伙伴关系,争取国际关注和跟进援助。截至2009年底,陕西通过友城渠道接受各类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亿多元。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陕西主动向友城关系、友好组织通报灾情,收到国际捐款捐物共计400多万元人民币。陕西接收的第一批境外物资系日本新县捐赠。为了在第一时间将物资送达四川灾区,陕西外办、友协干部不顾安危,冒着宁强、青川的强烈余震,经过13个小时长途跋涉,将救灾物资安全运抵成都。这是全国外事系统第一个运送物资赴四川灾区的兄弟单位,同时也是四川省友协接受的第一批国外援助物资。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陕西友好城市事业走过了35年的风雨历程,这35年,我们一路播撒友谊,一路分享着收获的喜悦。面向未来,正如2000年中国国际友城大会通过的《新世纪地方政府和平友好合作宣言》所说――“我们已经站在新世纪的光荣起点上,我们对人类的前途充满希望。”刚健有为的陕西人愿以包容开放的胸襟与友好城市坦诚相待,携手前行。

京都协议书范文第6篇

碳金融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是指所有与碳减排有关的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活动,也包括与低碳能源项目相关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担保、咨询服务等活动。碳金融交易产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Kyoto Protocol)。《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1997年通过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被公认为是国际环境变化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京都议定书》设定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①应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其排放量在2008年至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2%。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市场机制来降低各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即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和国际排放权交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如果这三种机制根据所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来源分,碳金融市场可以分为配额市场和项目市场。

配额市场所对应的交易机制是国际排放权交易机制,配额市场目前最具有代表性就是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及配额交易政策框架(EU-Emission Trading Scheme,英文简称EU-ETS,),EU-ETS减排机制下配额分配,首先是由欧盟委员会设立一个总配额,分配到每一个国家,然后再由每个国家设置自己的分配计划,具体分配到每一个受限排放企业,每个受限排放企业获得的碳排放配额就是“欧盟排放配额”(Europe-an Allowances,简称EUAs),欧盟规定EUAs在排放贸易机制中是允许借贷和储存的,这就使得企业间国内或者跨国的“碳交易”非常活跃。有多余配额的企业可以出售配额这种“碳资产”用于套利,而配额不足的企业可以购买配额,由于交投活跃,EU-ETS迅速成为配额市场中的主导者,2008年,EU-ETS交易总量为919亿美元,占配额交易市场比重达到99%,占全球交易总量比重为73%。

项目市场的交易几乎完全是由《京都议定书》设立的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的,根据不同的履约机制,项目市场又可细分为JI市场和CDM市场。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是《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确立的附件I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指附件I国家之间通过技术和资金投入的方式进行合作,通过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或具有吸收温室气体的项目(如植树造林),将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或吸收量转让给投入技术和资金的发达国家缔约方,用于履行其在议定书下的义务;同时从转让这些温室气体减排或吸收量的发达国家的“分配数量”中扣减相应的数量;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确立的,允许附件I国家为实现部分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与非附件I国家进行项目级合作的机制。其目的是协助非附件I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最终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附件I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缔约方实现其量化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CDM的核心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获得由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s),从而履行这些发达国家自身的减排义务。CDM是一种双赢的机制,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配额,或者依靠自身努力减排的成本比较高昂,而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成本低廉。因此,CDM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达到了低成本减排的目的。而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项目合作中,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由此发展本国经济,促进国内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碳金融发展状况

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并逐渐创造出各种基于碳交易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全球的碳交易量从2005年的7.99亿吨跃升至49亿吨,增长五倍之多;成交额达920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近九倍。目前,国外碳金融发展主要特点有:

1. 碳排放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制度已初具成形,并且全球交易平台开始运作。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碳交易所主要有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英国排放权交易制(ETG)、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澳大利亚的澳洲国家信托(NSW)。同时,各国先后以立法形式对碳交易和碳金融进行制度设计和安排,如欧盟颁布了《排放交易指令》,德国制定了《节省能源法案》(2002)、美国颁布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2009)。而且为了解决市场分割问题,2008年2月18日,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与法国国有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局共同建立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全球交易平台――蓝色未来(Blue next)开始正式运作,这是《京都协议书》碳排放配额的首个交易平台。

2.市场交易较活跃,市场参与主体广泛,特别是金融机构的介入做大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流动性。国际组织、公募基金、交易所、金融机构、私募基金、企业甚至个人都参与到碳金融交易之中。世界银行专门成立了碳金融业务部门,各国政府也通过设立碳基金的方式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交易所在提供碳排放交易平台的同时,积极创设金融衍生产品,围绕碳减排权,欧美金融机构在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创新试验,一些金融机构还针对私人投资者,推出标准化的场外交易核证减排期货合同和追踪EUA期货的零售商品。被称为“碳资产”的减排项目也成为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的投资重点。投资者以私募股权(PE)的方式在早期即介入各种减排项目,以高风险期待高额回报。国外金融机构,包括私人资本的参与,加快了碳市场的流动,扩大了市场容量,使碳市场日益成熟。

3.金融创新较发达,开发出种类较为丰富的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国外比较成熟的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天气衍生产品、绿色贷款、环保期货、互换合约、环保基金、巨灾债券、基于减排信用设计的金融产品、碳交易保险、富碳产品与营业的债权和资产安排等。如巴克莱资本于2006年10月率先推出了标准化的场外交易核证减排期货合同;荷兰银行与德国德雷斯顿银行在2007年推出了与欧盟碳配额期货挂钩的理财产品。

三、中国碳金融发展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根据《京都议定书》,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并不需要承担义务,所以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CDM项目的交易。2001年,内蒙古龙源风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投标荷兰政府的CERUPT减排购买计划,拉开了国内参与碳金融的序幕。目前,国内为了适应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积极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重庆排污权交易所和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等交易机构相继成立。2009年6月18日,北交所与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所BlueNext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也逐步发展,2006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该协议,IFC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2008年10月,兴业银行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惟一一家“赤道银行”。北京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也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以研发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项目的绿色信贷产品。国家开发银行等也探索出针对清洁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的各种创新融资方案,如节能服务商模式、金融租赁模式等。

但是,总体而言,与国外碳金融市场相比,我国碳金融发展还比较滞后。一是碳金融制度和碳交易场所刚刚建立,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主要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代表且基于项目的交易,尚未开展标准化的交易合约和金融服务,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碳金融主要体现为绿色信贷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和对高碳产业的限制。二是碳金融的参与主体不发达,与碳排放规模不相适应。我国碳基金数量有限,规模较小;金融机构对碳金融认识肤浅,分析、评估、控制低碳项目风险的能力较差;中介市场不发达,缺乏从事CDM项目的评估和开发机构;企业对碳金融的认识和需求较少。三是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发展滞后,种类和数量较少,不得不接受外国碳交易机构设定的较低的碳价格。因此,争取在全球碳金融领域的主动权已是刻不容缓。

(一)进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制度

首先是加强交易平台的建设,培育碳交易市场体系,完善我国低碳交易市场建设。要让碳排放这种稀缺的资源体现出其真实的价值,必须要有一个信息公开透明、交易活跃的市场。目前,我国的碳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几个地区性的交易所还处于试点阶段,交易清淡,这种状况导致碳交易偶然性很大,价格低、数量少,应积极借鉴国际上碳交易机制,进一步探索建立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其次是制定交易规则,完善市场结构,扩大市场规模,不断建立和完善碳风险评价标准,适时推出碳交易衍生工具,逐步增加交易主体和产品种类。最后是要积极培育中介机构,开展碳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碳交易,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

(二)推动金融创新,丰富碳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

碳交易市场主要分三个层面:项目层面、商品层面和碳金融市场层面。发达国家围绕碳排放,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而中国碳交易市场还停留在项目层面上。碳金融发展的不足及其相关产品的缺失,不仅使得我国在全球碳金融市场上定价权旁落,而且造成相关企业利润流失,并承受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加强碳金融研究,鼓励碳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设计各类标准化交易合约,开展碳掉期交易、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开发碳金融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碳信用证交付保证、风险对冲产品和各类联动衍生产品。提供碳经纪人、CDM顾问、财务顾问和行业资讯等金融服务。培养中介市场,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资低碳行业,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和孵化作用。设立专门的生态基金,专门用于环境保护和低碳行业。

(三)取长补短,加强碳金融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京都协议书范文第7篇

曾在上述活动中捐赠作品的画家罗虹在其位于深圳的“罗虹美术馆”内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讲述了自己“被诈骗”的经历。

北京来的“中慈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2007年年中,远在深圳的罗虹接到了“中华慈善总会”发自北京的邀请函,邀请其捐赠作品参加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真情无价.真爱永存’中国当代优秀艺术家慈善作品公益拍卖”活动,为中华慈善总会“救助白血病儿童”专项基金做贡献。

根据邀请函显示,该活动属于中华慈善总会“慈善书画万里行系列活动”之一,具体由中慈国际交流中心、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及《中国书画博览》杂志社承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

罗虹告诉本刊记者,在收到邀请函的同时,自己也接到了活动组委会的电话。据他介绍,当时的工作人员曾告诉他,拍卖所得并不会全部进入专项基金,而是作者本人和专项基金各分一半。“因为是做善事,而且又是名利双收”,罗虹称,“自己就答应了”。

对于这一活动的真实性,本刊记者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官网上得到了验证。该网统计数据显示,本次拍卖活动于2008年3月22日举行,共拍卖了包括罗虹在内的163位书画作者捐赠的170幅作品。在经过无底价拍卖之后,共募得善款近800万元人民币。

“这是第一个活动,是真的”,罗虹称,“关键是第二个活动,说是要给我举办专场画展和拍卖会,要走了我40幅油画。”

“拍卖结束后没多久,一位自称是‘中慈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的 于建华从北京来到深圳,说是一来拜访我,二来给我送来一半的拍卖所得”,罗虹告诉本刊记者。

罗虹注意到,这位工作人员递上来的名片上写着“中华慈善总会、中慈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于建华”。

深圳分别不久,罗虹就接到了于建华打自北京的电话。“他跟说我中华慈善总会想要跟我继续合作,由我提供作品,他们负责给我办画展,然后进行拍卖,拍卖所得我得70%,中华慈善总会得30%。”罗虹向本刊记者介绍称,“我一想这不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嘛,就答应了”。

“答应归答应,但是我也得核实一下嘛”。罗虹告诉本刊记者,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特地前往北京与于建华见面。在北京期间,于建华不仅安排罗虹参观了中慈国际交流中心位于宣武区万明路2号的办公场所,还安排工作员陪同他一起就餐。

彻底打消了疑虑的罗虹于2009年3月10日,以“深圳市罗虹美术馆”的名义与于建华所代表的“中华慈善总会”签订了“协议书”。

根据“协议书”内容,由深圳市罗虹美术馆提供40幅作品,由中华慈善总会负责出资举办画展,作为该会组织的中国油画系列国际义展活动之一,并且承诺在义展结束后,由中华慈善总会联络慈善家、企业及爱心人士按照作者本人设定的价格区间来认购作品,收入所得30%进入中华慈善总会用以支助贫困学生,另外70%返还艺术家本人。

回到深圳,罗虹便着手筛选并托运画作,在他将40幅作品悉数托运出去。

“涉嫌诈骗,已经潜逃”

“刚开始我还没发觉被骗,到后来联系不到于建华了,我才发觉问题不对了。”罗虹告诉本刊记者,在多次致电于建华未果的情况下,他拨通了中华慈善总会的办公电话。

在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后,一位白姓工作人员告诉他称,“于建华涉嫌诈骗,已经潜逃”,并劝其报案。

确认了自己被骗后,不知所措的罗虹听取了中华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建议,选择了报案。“我去报案,但公安机关不受理,说我这有合同,属于合同纠纷,让我直接去法院。”罗虹告诉本刊记者,于建华是中华慈善总会、中慈国际交流中心的主任,“协议书”也是以中华慈善总会的名义签订的,所以要只能中华慈善总会了。

然而对于罗虹所说的“于建华属于中华慈善总会、中慈国际交流中心工作人员”,却并未得到上述两个机构的认可。

2013年2月19日,本刊记者发函到中华慈善总会,希望能够了解关于“于建华涉嫌诈骗”一事的具体情况及相关处理结果,但在该会给出的书面答复中,并未正面回答这一问题。

在随后的采访中,中华慈善总会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刘芳告诉本刊记者,“就我来中华慈善总会这几年来,没听说过于建华这个人,我可以确定他不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刘芳还告诉本刊记者,根据罗虹提供的“协议书”复印件来看,不仅地址不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地址,就连所盖公章也应该是于建华伪造的,建议其向公安机关报案。

那么于建华是否是中慈国际交流中心的主任亦或是其他职位的工作人员呢?刘芳介绍称,“就我知道,不管是2007年也好,还是2009年也好,中慈(中慈国际交流中心)的主任、副主任都不是于建华,至少主任不是”。

对于这个问题,中慈国际交流中心国际交流部主任张璇及办公室主任张亚楠表现得较为坚决,她们一口否认于建华是该组织的工作人员,并称自该组织成立以来并未有过名为于建华的工作人员。

频频以中慈国际交流中心工作人员身份出席各类活动

本刊记者在公开新闻报道中查询到,2007年中华慈善总会发起公益拍卖活动时,于建华以中华慈善总会、中慈国际交流中心国际交流部主任的身份出任了活动组委会的副秘书长一职;2008年汶川地震后,于建华又以中慈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的身份从某书法家处募得价值近400万元的书法作品;2009年在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上,于建华又以中华慈善总会、中慈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的身份接受了某网站文化频道的视频专访,并在其中提到了2007年的公益拍卖活动和2008年的“5.12”捐赠活动。

对于于建华频频以中华慈善总会和中慈国际交流中心工作人员身份出席各类活动的现象,刘芳告诉本刊记者,“以前也接到过举报,但对于这种事情我们只能是有人举报后发公告,因为被骗的主体不是中华慈善总会,我们报案,公安机关不会受理”。

在本刊记者采访结束之后,中慈国际交流中心于2013年3月4日在其官网首页上登出声明称,于建华不是该中心工作人员,从未担任过主任职务。

对于罗虹的遭遇,中华慈善总会只是给出了“建议报案”的回复便再无下文。而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甘清洪向本刊记者分析称,“不管这个‘协议书’和公章是真的假的,于建华的责任逃脱不了,中华慈善总会也难辞其咎”。

京都协议书范文第8篇

初中地理知识拓展探究

初中地理今年由会考又转为中考,这就要求考生了解重大事实热点,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笔者试图通过多年积累的素材帮助学生从一个侧面分析,探讨生活中的时政热点和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1、西部大开发:(1)早在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党和政府旧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但侧重点在于边疆和偏远地区的荒地开发,矿山开发。在人员安排上,主要是政府有组织地动员部队,城镇知识青年,企业技术人员去献身边疆。(2)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意义:①政治意义:巩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②经济意义:缩小东西部越来越大的经济差距,使地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3)西部的优势:土地广阔、能源、金属矿产、草场旅游等资源丰富。(4)西部的劣势:荒漠面积大,绝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不足,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生态脆弱,教育落后,人才匮乏,观念落后。目前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资金和人才。(5)西部的范围:包括:陕、甘、宁、青、新、藏、川、渝、滇、贵、蒙、桂12个省(市、自治区)及湖南的湘西和湖北的恩施两个地区。 2、黄河下游近年断流的原因:①黄河流域降水少、流量小。②中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大水漫灌,水 资源浪费严重。③黄河流域缺乏统一的水资源管理,在水管理上各自为政。④流经的地区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⑤下游严重渗漏。⑥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①2000年8月19日、由同志亲自题写碑名的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②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③当之无愧的“中华水塔”: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黄河总水量的49%来源于青海省,发源于玉树州曲麻县的各式各雅雪山;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源于青海省,发源于玉树州杂多县海拔5541米的宗木查雪山,长江总水量的25%来源于青海省,长江发源于6621米的各拉丹冬山。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当之无愧的。④不可多得物种基因库: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江河源区和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资源丰富,物种繁多。⑤生态环境亟待保护:三江源地区超载放牧,掠夺性利用草场,滥采乱挖黄金、冬虫夏草,盗猎野生动物,使大面积草场退化,畜牧业水平降低,植被破坏,牧草减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防灾抗灾能力低下。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资源和物种基因库,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和生存环境。这是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所在。 4、对玉米秸杆的处理:大部分农民,在田中烧掉,这样既污染环境,又会破坏土壤结构。①秸杆还田:秸杆作为生物资源,有机质和微生物元素含量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增产。②秸杆养殖:发展秸杆养殖是缓解粮食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并形成“过腹还田,改良土壤、农牧结合”的良性循环。③秸杆气化:利用秸杆通过建立沼气池,来制取沼气,可用来做燃料,残渣还田,又可做肥料。 5、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总面积和速度居世界之首。①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滥砍乱伐,过度放牧,植被破坏。突然暴雨就造成水土流失。②你认为怎样治理水土流失:a 统一规划综合治理,b 因地制宜,增加地面覆盖度,如:植树种草。c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6、淡水危机:⑴原因:①淡水分布不平衡;②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③浪费淡水;④淡水污染。⑵解决途径:①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③节约用水;④防止和治理水污染;⑤扩大淡水来源,如海水淡化等。 7、“十五”计划中的四大标志性工程:①青藏铁路:指从青海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693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45千米1979年建成通车。“十五”期间将建成从格尔木到拉萨段1118千米的铁路,现已开工。建成后,青藏铁路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a青藏铁路北段穿过柴达木盆地,南段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 目的:这个工程的重要目的是开发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c 青藏铁路修建中的三大技术难题:多年冻土、缺氧和球保问题。②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有东、西、中三条调水规划方案,目前东线方案已基本确定,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遂道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北大港水库。主要解决黄淮地区、山东、冀东及天津的缺水问题。工程分三期实施,第一、二期工程2010年完工,2030年全部建成。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位到北京大坎,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北京玉渊潭,主要解决京、津、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全长1240多千米,工程分两期,至2010年完成第一期。西线方案正在加紧规划,设想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主要解决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的缺水问题。③西电东送: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部的72%,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的39%。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北、西南丰富的能源化为电能,通过大容量、长距离、超高压输电线路,向东部沿海地区送电的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大通道。北通道是把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坑口 火电和黄河上游水电向华北和山东输送。中通道是把三峡的水电和金沙江的水电向华北和东北输送。南通道是把西南水电和滇、黔两省的坑口火电向广东输送。④西气东输:西气东输是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能源短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程。其方案为由新疆轮南出发,经甘肃武威、宁夏干塘、陕西靖边、山西长治、河南郑州、安徽淮南、江苏南京等七省市到上海,全长4200多千米,2003年建成投产。为提供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规划的管线将新疆气区与陕甘宁气区相连接。 8、气候变暖:2001年4月,美国公开拒绝《京都

协议书》,《京都协议书》是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协议书。目的是从“人文因素”方面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近年来气候持续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环景恶化。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世界的1/4,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此次按要求只要削减其排放量的7%,而美国公然拒绝,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抨击。__________________

京都协议书范文第9篇

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灌石鸡、不孕黄瓜、爆炸西瓜……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再度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广东珠海和陕西西安市面上有部分黄瓜,为保持新鲜度在栽培过程中涂抹避孕药。而医学专家指出,长期吃这种黄瓜可能导致永久不孕。更大的问题在于,相关人明明知道问题的危害性仍坚持犯锴。有黄瓜销售商称,在黄瓜上涂抹避孕药在种植户中间已是公开的秘密,农户对这种黄瓜只是出售,自己绝对不吃。

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焦点在于,除了利益驱使让食品变了“味”,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应进一步加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8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4%的人认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的“被动执法”现象普遍存在,82.1%的人认为应该严惩食品安全监管失职行为,89.5%的人支持将食品安全与相关官员的升迁挂钩,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食品安全属于公共产品,最近各地政府已经开始积极应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确定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江苏、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地则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以及防范、惩处等措施。这些举措能否持之以恒,真正执行到位,人们拭目以待。

故宫“三重门”

故宫博物院的“三重门”也是近期网络热议的话题。5月9日,北京故宫斋宫诚肃殿展出的香港展品失窃,北京警方全力以赴,用58小时就破案。雷人的是,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纪天斌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竟然是“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随后,故宫建福宫被曝成为富豪会所,高额会费、“入会协议书”、邀请富豪名单等频现网络。

尽管锦旗上出现的错别字让故宫罕见地公开向社会道歉,但此前故宫相关负责人宣称“撼”字没错,“跟‘撼山易,撼难’中的‘撼’字使用是一样的”的解释,已经让故宫形象尽失。而对富豪会所,故宫再次强调所谓富豪“入会书”是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公司考虑补偿企业服务支出,未经院里审批擅作主张,扩大服务对象、发放所谓的入会协议书。只是关键问题一直未得到故宫官方正面回应,监管部门也保持低调,其中的利益纠葛和幕后实情难免遭致外界猜疑。

有评价称,故宫连续出事,除人员懈怠、管理疏漏和危机公关失当外,从更深层面讲,是对文化敬畏的丢失和道德勇气的缺失,是对文化、对公众、对自身形象的轻视甚至漠视。其实在这些事件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态度。犯错并不可怕,而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正确审视错误。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在过程中还能得到形象分。

当幸福来敲门

5月的北京,市中心各处设置的大屏幕和公交车、地铁、大厦内设置的数千个液晶显示屏不断播放劳动者们的“幸福证言”。中央电视台也播放以幸福为题材的节目,讲述各领域劳动者们幸福的日常生活。

其他城市的“幸福运动”也在进行着。广东省打出“幸福广东”的旗号,大力宣传民意调查结果,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500名居民中有90%幸福,只有1人回答不幸”。重庆市也宣布,打造全国民众幸福指数最高的“幸福城市”。全国“幸福运动”始于2月,温总理在今年3月举行的“两会”上表示要摆脱过分倾向于表面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和扩大福利待遇等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京都协议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共政策;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公共政策是指对全社会的价值作出权威性的分配,在它的制定过程中,涉及多方利益群体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分配,一般来讲,这些利益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各种利益相关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诉求投入到政策制定的系统中,由政府依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综合和博弈的过程。

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简介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这一协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涉及的利益主体

1、欧盟

欧盟一向自诩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领袖,在过去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立场激进,表现积极,是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的一支主要力量。在2009年11月签署的中欧联合声明中,“中方欢迎并赞赏欧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发挥的引领作用和作出的很大努力”,事实上认可了欧盟在气候谈判中的领导作用。但在哥本哈根谈判中,欧盟的表现令人失望。欧盟的领导意愿明显减弱,表现在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立场大幅后退,在减排承诺和资金援助的力度上都差强人意;与此同时,在立场上向美国靠拢,对基础四国的态度则转向强硬。

2、以美国为首的,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伞形集团”

美国和日本属于同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日本等非欧盟发达国家。其宣示的减排底牌总体而言大同小异,基本都是以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为前提条件。其中,美国在奥巴马上任后态度有所转变,不过其同样拒绝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注重实际的美国 “口惠而实不至”,在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不会做出过多让步。由于美国政府提出的减排目标比较低,而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伞形集团国家的立场同美国类似,中期减排目标低,且以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为前提条件,对于自身减排义务消极抵抗。

3、包括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在内的“基础四国”及77国集团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场关系到未来发展空间的“大战”中,涉及的另一大集团即是包括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在内的“基础四国”及77国集团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主动提出了减排行动计划。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提出了“削减碳排放密度”的规划,到2020年时,以碳来计算的单位GDP能耗总量,将比2005年减少40%到45%。中国声明后,印度迅速跟进,宣布了类似的承诺。众所周知,减排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据土耳其媒体报道,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提出了需要几千亿美元的资金要求,作为其减少碳排放量的交换。

三、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气候谈判中,各阵营主要围绕着减排目标、资金援助等问题进行博弈。但这些表象的背后,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

1、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博弈

欧盟各国与美国同属发达国家,但是其内部声音并不是很一致,欧盟和美国的立场就差异甚大。专门研究国际政治中环境问题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海滨,在接受《青年参考》报采访时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在减排问题上的态度比小布什政府积极得多,美欧之间的分歧有所缩小,但分歧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减排的力度和目标两个方面。欧盟认为,由于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过去的10年是失去的10年,要求美国好好补课。欧盟还要求美国在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过程中,多分担一些经费。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博弈

首先在减排目标方面,以中印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减排作出积极努力。12月3日,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宣布,印度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0%到25%。此前,中国政府已于11月26日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可是,发达国家在担当减排责任时“裹足不前”, 玩数字把戏。专家指出,美、日等排放大国在减排承诺上要么做“口头文章”,而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跟随美国和欧盟立场,对于自身减排义务消极抵抗,努力鼓吹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这些国家随着减排额度的提高,减排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不愿承担更多减排义务。除了减排幅度,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气化所需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始终没有给出具体承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同样分歧明显。欧盟秋季首脑会议就气候变化问题形成的文件绝口不提欧盟早先达成的提供资金的具体数额,特意模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强调所有国家都要贡献。

3、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和排放大国与排放小国之间的矛盾也时有表现

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内部出现了不一致的声音。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内部存在诸多子集团 ,彼此间利益诉求差异较大。小岛国联盟关心的是海平面上升对家园的毁灭 , 因此对排放大国持坚定的批评态度;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担心气候变化将加剧贫困,因此这些国家更多地关心发达国家提供资金的问题,并要求所有排放大国都承担减排义务;石油输出国担心减排会降低世界石油需求,因此要求国际社会帮助其转变经济结构,对减排的态度比较消极。部分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作出更大的减排努力。

四 总结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利益博弈可以看出,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就是不同利益主体互相博弈的过程 ,要使大会顺利的进行,达成一致协议,使各利益主体都能受益,就必须找一个利益均衡点,使博弈达到均衡 ,为此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在合理获得利益的基础上承担一定的风险 ,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使其利益矛盾得到协调与平衡,同时各国要将协议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约束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 [M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第 45―47页.

[2]陈庆云.关于“利益政策学”的思考 [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1).

[3]林布隆.政策制定过程 [M ].桂冠图书有限公司出版,1991.

[4]宁骚.公共政策学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朱志宏.公共政策概论 [M ].三民书局,1983.

上一篇:rtsp协议范文 下一篇:校企合作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