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的二元思辨中前行

时间:2022-10-17 06:53:20

在管理的二元思辨中前行

摘要 通过科学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目前企业管理研究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了企业管理中的十大二元思辨的管理思想,通过二元思辨的理论分析和现实思考,为企业灵活的运用管理科学艺术,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二元思维 管理创新 组织学习 和谐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在管理的世界中,有许多看似矛盾却相互并存的概念,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理论研究者对它们青睐有加,因为它们是人们永恒探究的话题,管理工作者对它们苦不堪言,因为在取舍之间总是让人备受纠结,或许,正是它们才得以支撑管理大厦燿燿生辉,推动管理车轮滚滚向前。西方有一位伟人,他提出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世人为之赞叹,在东方也有一位智者,他提出的思想观点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有无相生”,他的“无为无不为”让后人为之敬仰。本文就管理世界中典型十大二元思辨予以探究。

1、维持与创新。现在好像整个社会都充斥着创新的色彩,企业制度创新,工作思路创新,销售模式创新……,随着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似乎唯有变化才能适应变化,可变化有渐变和突变,大多数变化属于渐变,即有一定的酝酿与累积过程,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过:“想想看,水质是突然恶化的吗?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吗?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吗?婚姻是突然变糟的吗?孩子都是突然变坏的吗?我们的社会突然变得如此乱的吗?国家是突然变弱的吗?全球生态是突然恶化的吗?杰出的企业是突然转弱的吗?……而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偏偏多属于这种缓慢渐变的过程。” 突变意味着从一种状态变换成另一种状态,即事物已经不再维持原有的状态特征或打破先前的存在,因此,突变之前是有渐变在起作用,可以归结为哲学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与必然趋势,管理维持应当是企业的一种常态,“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一个平静无波的工厂,必是管理上了轨道。如果一个工厂常是高潮迭起,在参观者看来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就必是管理不善。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都早已预见,且已将解决办法变成例行工作了。” 因为企业管理都能在各项制度的规范下有序运行,没有什么突发事件,但管理在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其间必然会暴露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求管理创新,若不适时进行必要创新,就像一潭死水,缺乏活力与灵气,因为它根本不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应当说,管理维持与管理创新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2、务虚与务实。“务虚”这个词好像源于以前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经常听说“务虚会议”,或许上战场打仗才是务实,此时的务虚与务实是针对事物的性质不同而划分的,而到如今,似乎增添一点贬义,务虚便是华而不实,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上派头,不起什么实质作用,但在企业管理中,二者同样不可或缺,党员入党宣誓,是形式,红歌颂党是形式,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好比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但形式是内容的外衣,内容是形式的骨头架子,二者不可或缺。

3、领导与授权。“领导”一词含有带领、引导之意。“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在其巨著《科学管理原理》中认为:“领导应该给予下属有效的指导和友善的帮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个极端员工受尽老板的驱使和压迫;另一个极端是对于工人听之任之,不提供任何指导。” 领导对于权力的控制欲似乎显得与生俱来,但大权独揽,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事必躬亲,事无巨细自然是累死领导,闲死下属。但大多数管理者也并非不愿授权,而是不知如何授权,授多少权合适,授权以后自己何去何从,这才是困扰管理者的心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授权是有积极意义的,在领导与授权之间拿捏一个合适的分寸似乎只能在管理实践中去摸索、总结,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以经验去验证理论。

4、定性与定量。有人曾说,“管理=哲学+数学”,哲学是一种对事物从根本上的抽象界定与理论概括,在管理中注重理念性、思想性和方向性,而数学注重绝对量化与思维逻辑,在管理中注重可操作性、工具性、执行性,自然科学讲究定量描述与基础研究,社会科学讲求定性描述与人文关怀,但人类社会的两大科学体系并非泾渭分明、水火不容,而且越来越体现出一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趋势。管理学就是这样一门学问,既有强调数字与确定性的管理工程,又有注重价值与整体性的管理哲学,在定性与定量的互帮互助下,管理才会取得不断发展与进步。

5、过程与目标。究竟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目标)重要,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好事者就从中劝和,“过程和目标都重要”,这样的话似乎人人都会说,也必将引起任何一方的不满,并没有解决问题,而且反而促使争论更加激烈。我们不妨这样看这个问题,在一种环境中,过程显得更加重要,但倘若换到另一种场合,要的就是最后的结果,就是目标的达成,前者如孩子复习备考,后者如销售目标与销售业绩的完成。目标的达成需要一定的过程,一定的过程导向既定的目标,这样看来,我们倒真的不应该过分责备或挖苦那些声称“过程与目标一样重要”的人,至少过程是目标的前提条件,若目标没有达成,则勿论过程如何或根本不分析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则显然过于专断,若一味强调中间过程的和谐与轻松,而没有达成目标的意念与压力,对于管理者来说,则是一种失职。

6、情感与制度。企业的有效运行需要各项制度来保障,制度对行为有强行的矫治作用,但就怕矫枉过正,因此需要软性的文化与情感的润泽。人是有感情的,在中国尤其注重人情关系,而制度是不讲人情的,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必行,企业才能走向规范、有序的良性轨道,但为了克服制度的冰冷与严酷,特意加入感情因素,形成人性化的制度,这样大家都能接受,而且都愿意遵照执行,倘若如此,或许感情与制度倒并非不可调和,但必须谨防陷入两种极端:情感因素能够左右根本原则或基本制度,制度规范完全隔离或拒绝接受任何感情因素,这就不是统筹兼顾,而是独断专行。总之,制度和组织是企业的主色调,爱与尊严是企业的暖色调,但只能是辅色调。

7、工作与家庭。工作是美丽的,家庭是和睦的,工作和家庭都是人们所必需的,但偏偏有人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或倾心家庭而疏于工作,工作与家庭难道真的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是缺乏生存技巧与生活艺术之人的托词?试想,没有工作,家庭开支的各项费用从何而来,只有工作,则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意义,或许有人会说,我可以在家里办公(英文缩写为SOHO),这样不是就可以实现工作与家庭两不误,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你是自由职业者吗?或者你是否足够优秀能够让老板给你这样的机会?二是你是人,不是神,一心两用的事情你能保证不出什么差错?

8、激励与约束。激励可以说最能体现人类文明和管理进步的思想与工具,也是目前在企业中最经常运用的实务问题,但一旦说到激励就要有相应的约束。犯罪心理学认为,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还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只要任何人得到钻空子的机会,就会不择手段地去捞取最大的利益。我们的目的不是事后的惩戒,而是让好人去做好事,让坏人不敢办坏事,而且学好人做好事,倘若说激励是以一种牵引线,约束则是一条警戒线。

9、冲突与和谐。人们通常都惧怕冲突,热衷于和谐,这似乎与我们本身的文化与民族个性有关,因为冲突意味着混乱、争吵和无序,而和谐则意味着平静、祥和与和睦,但和谐中没有冲突,组织通常只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这种光鲜不是没有毛病,而是人为的涂脂抹粉而掩人耳目,倘若只有冲突,则组织整天陷入一种无休止的折腾与内耗当中,这就谈不上发展的所需的环境与条件。冲突有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之分,前者具有积极作用,像是平静的湖面中的一粒碎石,激起层层波纹与涟漪,顿时生气盎然。

10、工具与价值。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也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二者的界定比较典型,工具理性是人们判断行为合理性所使用的标准,是效率,效能,只管结果而不管动机如何。价值理性则以动机的高尚,行为的合理性,关注的人的行为的终极价值,而不是狭隘的功利目的。因此,有人声称:“管理=价值理性+工具理性”。

泰罗说,管理是一门科学,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明兹伯格说管理是一种艺术,管理未来的道路走向何方,正如“管理之路其修远兮,管理者将上下而求索”,或者说是“管理之道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又或者如哲学中所言:管理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中缓慢发展。像自然界中一样,草木枯荣,年复一年,变化的只是其中的游戏参与者,但唯一不变的是游戏规则,在管理世界中,像这样的二元思辨还要进行下去,变化的只是其中谁主谁辅的问题,唯一不变的是话题本身的亘古常新。

(作者:陕西延安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工作,本科学历,经济师,助理政工师)

注释:

[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2008.

[美]彼得·德鲁克著,许是祥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2.

[美]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上一篇:浙江横店影视城旅游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东西部高校青年教师流动均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