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应链管理中的内外供应链关系

时间:2022-09-16 01:06:48

论供应链管理中的内外供应链关系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的“内部”供应链流程开始逐步糅合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本文认为,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发展战略来确定、调整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位置,合理处理、整合内、外部供应链的关系,使整条供应链灵活、可靠,反应迅捷,并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 内部供应链 外部供应链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是一个跨越多厂家、多部门的网络化组织,把各个参与供应链的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最快地满足用户需求,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目的,这是供应链企业计划的最根本的目的和要求。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使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链路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减少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而且使社会资源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以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

供应链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效率问题,主要考虑在优化资源、能力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快速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用户需求和高质量的预测信息驱动整个企业供应链的运作,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而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企业在外部供应链管理中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管理的焦点要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就可以很好地与用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达到共同获利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供应链管理已涵盖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定货管理、信息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管理等多个环节。企业间的竞争或合作已由内部资源的竞争合作上升为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对比与合作。新的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具体而言,在这样一个供应链上每个企业不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供应链上其他的上、下游企业缔结多种业务关系。针对上游供应链方面,企业需要与供应商结成长期、稳固的伙伴关系,从而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获得有效的资源,达到双方的互惠互利;对下游供应链方面,企业为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赢得较大的市场、更多的客户,必须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管理,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提高客户忠诚度,争取新客户并维护老客户。

同时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如何处理整合供应链管理中内部竞争与外部竞争是企业实现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一条富于竞争力的供应链要求组成供应链的各成员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管每个成员为整个供应链作什么,都应该是专业化的,而专业化就是优势。所谓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定义为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的力量。

因此,在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在集中资源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可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虽然将内部供应链上的某节点“拱手相让”于其他有优势的企业,但可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规划和运作,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体系,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力。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目前全世界年收入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邓百氏公司的《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表明,全球年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公司在1998年业务外包的开支上升27%,比1997年业务外包的总开支将增至近2350亿美元。

这样,供应链上的各企业的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毫无疑问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必将成为一个动态的网链结构,一个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将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识等需要,根据企业优势的变化来调整企业在链上的位置。而不能适应供应链需求的企业将从供应链联盟中被淘汰。一个供应链组建物流、配送网络时应该最大限度地谋求专业化。

上一篇:加油站遇到抢劫怎么办? 下一篇:银行信贷紧缩条件下的企业融资渠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