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度许昌市小麦生产特点与技术措施

时间:2022-10-17 05:54:57

2012—度许昌市小麦生产特点与技术措施

摘要 总结2012—2013年度许昌市小麦生产特点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为提高当地小麦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生产特点;技术措施;河南许昌;2012—2013年度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066-02

2012—2013年许昌市的小麦生产深入开展高产创建,狠抓田间应变管理,强化科技支撑,战胜了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春季低温、后期干热风和熟期强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大灾之年再获丰收。

1 小麦生产特点

一是产量三要素呈现“一增一平一减”。全市小麦平均成穗615万穗/hm2,与2012年持平,穗粒数31.4粒,比2012年减少0.14粒,千粒重43.5 g,比2012年增加0.9 g,单产7 140 kg/hm2。二是旱情重,持续时间长。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上旬,总降水量只有62.8 mm,比常年偏少近6成。播种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的墒情均比上年大幅度下降。三是病虫危害轻。由于2012年冬季干旱、低温持续时间长,加之春季气温回升缓慢,低温、干旱不利于杂草出土危害,麦田杂草少于往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病虫的越冬基数,减少了病虫危害[1-2]。四是主导品种突出,半冬性品种面积大。据统计,周麦系列播种8.21万hm2,占麦播面积的37.3%。矮抗58种植4.47万hm2,占20.3%;豫麦49-198种植2.22万hm2,占10.1 %。这四大品种占全市麦播面积的67.7%。五是春季苗情转化升级快。越冬期一、二、三类苗比例为49.3∶42.3∶8.4;返青期苗一、二、三类苗比例为60∶34∶6,较越冬前向好的方向转化较快。拔节期一、二、三类苗比例为66.5∶31.2∶2.3,继续向好的方向转化。六是抗旱浇水面积较大。从春季返青开始,许昌市迅速掀起以抗旱浇水为中心的春管高潮。截至拔节前,全市平原灌区普浇1遍,部分地方浇水2~3遍。

2 产量成因分析

2.1 气象因素与产量三要素增减的关系

2.1.1 单位面积穗数持平的原因。一是麦播时播量较大,全市平均播量189.9 kg/hm2,比2012年增加4.5 kg/hm2,虽然冬前积温偏少,越冬期间遭遇冷冬年,生长量不足,但由于播量大,主茎成穗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气候不利所造成的影响。二是春季抗旱浇水面积大,对提高麦田成穗率起到较大作用。

2.1.2 穗粒数略减的原因。一是冬前大蘖比例偏低,使得成穗的穗头较小。二是拔节以后天气冷热变化异常且频繁,气温骤升骤降,冷害发生使得部分麦田穗粒数减少[3]。但春季抗旱浇水及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1.3 千粒重增加的原因。小麦生育期日照时数959.5 h,比2012年(886.2 h)多73.3 h。5月日照时数169.5 h,比2012年多6.7 h,对小麦灌浆较为有利。自抽穗开花至灌浆前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对小麦灌浆有利,使千粒重比2012年增加。

2.2 主要技术措施到位

一是推广综合抗性好的高产优良品种。重点推广了优质高产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周麦16、豫麦49-198、许科1号、众麦1号等,为夏粮丰收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二是推广深耕细耙技术。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前茬玉米收获后,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进行机械深耕以及细耙压实,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4-5]。三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全市配方施肥面积20.49万hm2,占麦播面积的93.1%,为小麦生产提高奠定了肥力基础。四是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借助国家下拨的“一喷三防”资金,广泛发动农民搞好防治,切实减轻病虫危害,确保小麦后期正常灌浆。五是推广抗逆应变管理技术。具体如下:①加强冬前管理,科学冬灌,保苗安全越冬。②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按照“因苗制宜、应变管理、先弱后强、促控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先管二类、三类麦田,后管一类麦田和旺苗的思路。③加强抗旱浇麦,尽最大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麦成效显著[6]。

2.3 技术人员服务到位

2.3.1 加大科技培训,强化技术指导。麦播前,市农技站及时举办了以麦播为主题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对县乡农技人员、骨干种子企业技术人员、高产开发基地科技示范户等120余人进行了麦播高产技术培训,其后各地逐级培训,直至到村。麦播期间,全市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267期,培训51.5万人,为落实高产关键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2.3.2 科技人员包村,提高服务效果。许昌市加大实施“万名科技人员包村服务行动”的力度,把其纳入岗位职责和业绩考核,关键季节实行周汇报、月考评制度,鼓励和督促包村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效果。据统计,2013年共下派664名技术人员包村2 220个,累计下乡16 000人次,入村开展培训1 100余场,培训农民45.2万余人次。

2.3.3 搞好科技宣传和普及。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技术宣传,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展技术讲座91期,播放690次;市、县2级共编印技术材料58种,印发143.5万份;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逾110场次,派出科技人员逾600名,到田间巡回技术指导农民逾65.3万人次,发表文章27篇,开展试验示范62项次,面积超过3 333.3 hm2。

2.3.4 发挥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作用。2013年许昌市继续大力实施高产创建和开展高产攻关竞赛活动。全市共安排小麦万亩高产创建方42个,千亩高产示范方23个,百亩高产示范方32个,5亩(0.33 hm2)超高产攻关田34个。其中,万亩高产创建方逐步在许昌市按乡镇整建制推进。长葛市分别在古桥乡、石象乡、董村镇,鄢陵县在只乐乡开展了整建制推进,总面积达2.28万hm2。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高产攻关竞赛活动,实行技术人员课题负责制,并由行政机构提供物质保障。在千亩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推广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服务指导的“五统一”措施。全市万亩高产创建方平均单产在7.5 t/hm2以上,千亩创建方平均单产在8.25 t/hm2以上,百亩高产示范方平均单产在8.70 t/hm2以上,5亩(0.33 hm2)超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9.45 t/hm2以上,高产竞赛和高产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为许昌市夏粮丰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许昌市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3 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浇水问题

从2013年的小麦生产情况看,浇水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有的地方虽然浇水多次,但由于浇水质量和浇水时机不对,没有起到应有作用。2014年,一要抓浇水质量,特别是使用管带自喷的,浇水时间必须达到30 h/hm2以上;采取大水漫灌的,浇水时间要达到22.5 h/hm2以上,确保浇透浇好。二要抓关键时机。从2013年的情况看,农民有浇蒙头水、返青水的习惯,但3月中下旬最关键的的拔节孕穗水都没有浇水的习惯,这也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原因,2014年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和技术指导。

3.2 品种问题

2013年影响许昌市小麦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春季冻害。从调查的情况看,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较大,直接影响粒数的形成。矮抗58、周麦22、豫麦49-198等品种在抗寒性、丰产性方面表现稳定。周麦16、郑麦366等品种受冻害影响严重,结实率下降。在2013年的秋冬播主推品种利用意见中,要吸取冻害的经验教训,压缩抗冻性较差品种的种植面积,特别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周麦16。

3.3 足墒播种问题

2013年高产地块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足墒下种。如许昌县蒋李集镇、禹州市平原灌区在10月中旬普降近20 mm降雨,产量表现普遍高于周边的麦田。2013年秋冬播要把足墒下种作为一项最关键、最实用、最基础的技术落实到位。

3.4 土壤肥力问题

从2013年个别的高产地块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可以有效弥补干旱、冻害对产量的影响。今后,要把提高土壤养分、提高有机质含量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产量和抗逆性。

4 经验与启示

4.1 领导重视,行政推动,是种足种好小麦的组织保障

2012年9月中旬,市委、市政府围绕种足种好小麦,早研究,早部署,定措施,抓落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在重要农时、关键环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生产一线,及时调度农情、研判形势、召开现场会、电视电话会等及早安排部署。

4.2 政策扶持是小麦高产的强大动力

2013年中央财政首次在2011年秋冬播前,提早预拨农业“四补贴”及高产创建等资金,及时出台小麦“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稳定增产良法补助政策,市委、市政府按照“一分钱不能少、一天不能耽误、一户不能漏掉”的要求,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行量化、细化、实化,有力地调动了广大种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4.3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是夏粮丰收的物质基础

许昌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旱涝保收田不断增多,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目前,许昌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7万hm2,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84.5%,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高标准粮田的建设,显著改善了生产条件,2013年春季持续干旱,标准粮田开发区全部实现科学灌溉,有效降低了干旱、晚霜冻害、干热风影响;5月25—26日许昌市出现强降雨大风天气,小麦没有出现大面积倒伏,抗灾、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为保障夏粮生产起到了巨大作用。

4.4 科学应变管理技术落实是2013年夏粮增产关键

2012年麦播以来,许昌市先后遭遇秋冬春连旱、晚霜冻害、干热风、强降雨等不利天气。市、县农业局多次召集小麦专家会商,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围绕抗旱浇麦、赤霉病防治、一喷三防、应对强降雨天气等,及时派出专家督导组,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群众科学开展麦田管理,确保小麦健壮生长。

5 参考文献

[1] 索艳青,张瑞雪,李杰,等.2012年衡水市小麦生产特点及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2(10):140-141,144.

[2] 韩昌顺.抓好小麦生产的技术措施[J].北京农业,2012(33):41.

[3] 小麦生产技术措施要点[J].山东农业科学,1977(4):15-19.

[4] 师长俭,刘成鸿.略论广东小麦生产特点及其调优栽培[J].广东农业科学,1990(4):8-12.

[5] 朱云集,崔金梅,郭天财,等.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商榷[J].河南农业科学,2011(8):54-57.

[6] 陈坤,张会金,贾宝华,等.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概况[J].种业导刊,2009(4):18-20.

上一篇:油菜弱苗的成因及预防转化技术 下一篇:菏泽市花生机械化播种与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