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时间:2022-09-02 10:27:00

2012—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摘要 2012—2013年度在蒙城县开展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良星66、济麦22、良星99、明麦1号、山农20、淮麦29、谷神6号、山农17、皖麦56、烟农19、烟农5286、淮麦20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安徽蒙城;2012—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86-02

通过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对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的推广起到宣传、引导、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搞好小麦粮食科技丰产工程,选拔小麦主导品种、加快小麦新品种推广步伐、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1-3]。现将该筛选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试验地多年连续玉米—小麦秸秆还田,前茬为玉米,平均产量9 000 kg/hm2。供试小麦品种为:良星66、烟农5158、皖麦553、谷神6号、烟农19、皖麦56、烟农5286、轮选988、淮麦29、皖麦68、济麦22、中原6号、新麦26、淮麦22、淮麦20、皖垦麦1号、新麦21、新福麦1号、徐麦31、郑麦7698、周麦27、洛麦23、良星99、阜麦8号、山农17、平安8号、06290、淮麦28、山农20、明麦1号,共计30个。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小区面积336 m2,不设重复,品种间走道40 cm,插标后用石灰线定界,四周种植保护行。

1.3 试验方法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方法是:每50 kg麦种用40%辛硫磷乳油100 mL,加水2.5~3.0 kg,放入喷雾器内,搅匀后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 h播种。10月12日基施三元素复合肥(15-15-15)750 kg/hm2+尿素105 kg/hm2+硫酸锌22.5 kg/hm2。

播种期为2012年10月13日,机条播,播深3~5 cm,行距20 cm;足墒播种,播量187.5 kg/hm2。10月21日出苗后及时查苗。11月15日用毒死蜱+吡虫啉防治麦蜘蛛、蚜虫、潜叶蝇等病虫害。11月20日用麦喜化学除草。2013年3月6日用井冈·蜡蚜防治纹枯病。3月12日追施尿素225 kg/hm2。抽穗至成熟期主要是防治蚜虫和赤霉病,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次。收获前采用对角线法,每品种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4个,每个样点割3 m长、5行麦穗(3 m2),计12 m2,脱粒晒干扬净后计实产[4-7]。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230~233 d,阜麦8号最短。参试品种株高在71.4~98.0 cm,洛麦23最矮,淮麦28最高。

2.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的有效穗数在589.5万~850.5万穗/hm2,其中淮麦22最高,洛麦23最低;穗粒数在29.7~40.9粒,其中皖垦麦1号最低,烟农5158最高;千粒重在30.58~40.74 g,其中烟农5158最低,中原6号最高;实际产量6 241.7~9 416.7 kg/hm2,其中良星66产量最高,中原6号最低。

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良星66、济麦22、良星99;产量在8 250~9 000 kg/hm2的有11个,分别是烟农5158、周麦27、明麦1号、山农20、淮麦29、谷神6号、山农17、皖麦56、烟农19、烟农5286、淮麦20;产量在7 500~8 250 kg/hm2的有13个,分别是皖麦553、淮麦28、郑麦7698、新麦21、淮麦22、皖麦68、轮选988、6029、新福麦1号、平安8号、皖垦麦1号、阜麦8号、徐麦1号;其余3个品种产量低于7 500 kg/hm2,分别是新麦26、洛麦23、中原6号。

2.3 抗逆性

参试品种倒伏最重的品种是烟农5286,倒伏面积占98.5%;其次是烟农19,倒伏面积95.8%。参试品种抗倒春寒能力较好的品种是烟农19、烟农5286、烟农5158、良星66、济麦22、良星99、山农20、山农17、淮麦29、淮麦28等;抗倒春寒能力较差的品种是皖麦553、皖麦68、轮选988、皖垦麦1号、新福麦1号、6029等。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良星66、济麦22、良星99、明麦1号、山农20、淮麦29、谷神6号、山农17、皖麦56、烟农19、烟农5286、淮麦20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8-13]。

4 参考文献

[1] 江敏,金之庆,葛道阔,等.CERES—Wheat模型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的适用性验证及订正[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8(3):64-67.

[2] 居辉,熊伟,许吟隆,等.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5(10):1340-1343.

[3] 李军,邵明安,樊廷录,等.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模型DSSAT3数据库组建[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1):120-126.

[4] 张洪印.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54-55.

[5]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等.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资源筛选及其生理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4):1761-1764.

[6] 吴子健.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80-81.

[7] 戚桂禄,谢兆伟,苗桂平,等. 2011—2012年仪征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0-51.

[8] 王书子,吴少辉,高海涛,等.旱地小麦品种筛选鉴定及其形态特征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19(2):76-80.

[9] 何文寿,郭瑞英,康建宏.高产高蛋白与高氮肥效率结合的小麦品种筛选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1):1-4.

[10] 王利国,商鸿生,井金学.高温抗条锈性小麦品种的筛选和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1995,4(1):35-38.

[11] 吕世华,邱古彬,张福锁.耐低钾小麦品种筛选及其吸钾特性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6,2(4):337-342.

[12] 吴鹏,王跃华.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68.

[13] 袁小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筛选试验[J].种子世界,2006(2):14.

上一篇:鲜食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下一篇:宣城市宣州区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