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平湖市小麦品比试验研究

时间:2022-09-10 03:57:18

2012—平湖市小麦品比试验研究

摘要 为确定平湖市主导品种,进行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0、扬麦11等品种的抗性、稳定性和丰产性较其他品种好,可作为主推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麦;品比试验;浙江平湖;2012—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48-01

为提高小麦高产攻关的技术储备能力,展示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加快小麦新品种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品种结构调整,确定平湖市主导品种,进行了平湖市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选在土壤肥力均匀一致、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曹桥街道勤安村,试验田土质为黏壤土,前茬为单季晚稻。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有镇麦8号、扬麦10、扬麦18、扬麦19、扬麦20、南农86、扬麦11,均由平湖种子管理站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进行,设7个处理,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扬麦11作对照(CK)。1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67 m2。试验田用中性拖拉机翻耕并整平,各品种播种量为225 kg/hm2,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管理,只治虫不防病。对品比品种的产量结果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观察记载[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试验于11月24日播种,3月8—18日拔节,4月9—15日始穗,4月15—20日齐穗,5月22—26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80~183 d。其中,扬麦系列全生育期表现较迟,扬麦11(CK)、南农86表现略早;始穗、齐穗期以扬麦19最早,扬麦18较迟;成熟期以扬麦11(CK)最早,扬麦18最迟(表1)。

2.2 经济性状

各品种有效穗变幅为441.0万~558.0万穗/hm2,以镇麦8号穗数最多,达558.0万穗/hm2,最少的是扬麦18,为441.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变幅为28.6~42.3粒,其中扬麦18略多,镇麦8号略少;穗长在6.3~8.3 cm,以扬麦18穗型最大,扬麦11、镇麦8号最小;结实率变幅为95.03%~98.10%,以扬麦20最高,其余品种均在97.11%左右;千粒重变幅为36.4~42.3 g,以扬麦11(CK)最高,扬麦18最低,其余品种均在38.1~41.0 g之间(表2)。

2.3 产量

品种间产量变化幅度为5 692.5~6 433.5 kg/hm2,其中仅扬麦10比扬麦11(CK)增产,幅度为1.35%,位居第1位。其余5个品种比扬麦11(CK)减产,减产幅度为2.15%~10.33%,其中南农86、扬麦20减产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为9.17%、10.33%,位居第6、7位,其余品种减产依次为:扬麦19减产6.90%,扬麦18减产2.69%、镇麦8号减产2.15%(表2)。

3 品种综述

3.1 扬麦10

苗期叶色深,耐湿耐冻性好,叶片挺硬,长势较好,株型适中,穗型中等偏大,穗层整齐,成穗率低,抗倒性较好,秆硬,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丰产性较稳,抗赤霉病中等,田间发病指数14.5%。

3.2 扬麦11(CK)

苗期叶色深绿,叶片长软,耐湿、耐冻性好,拔节早,株型适中,穗型中等,始穗期早,穗层整齐,秆硬粗,结实率高,粒饱,千粒重高,熟期早,后期熟色好,丰产性较好。

3.3 镇麦8号

苗期叶色中等,叶片宽,耐湿、耐冻性好,分蘖强,株型适中,穗型中等,秆粗硬,穗较粗,成穗率中等偏高,千粒重高,田间赤霉病发病指数中等偏轻,后期熟色较好。

3.4 扬麦18

苗期叶色中等偏深,耐湿中等,耐冻性差,分蘖中等偏强,株型适中,穗型较大,穗层整齐,成穗率低,秆较硬粗,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中等,千粒重中等,熟期略迟,后期叶色较深,赤霉病发病指数中等,熟色较好。

3.5 扬麦19

苗期叶色深,耐湿耐冻性好,分蘖中等,拔节较早,中期叶色淡黄,株型略矮,穗型中等偏大,始齐穗较早,结实率高,成熟率中等,种子纯度不够整齐,千粒重中等,田间赤霉病发病指数中等偏重,后期熟色较好。

3.6 南农86

苗期叶色较深,叶片挺硬,耐湿、耐冻性好,出苗率高,分蘖中等,株型适中,穗型中等偏大,穗层整齐,结实率高,千粒重高,秆较硬,赤霉病发病指数中等,后期熟色好。

3.7 扬麦20

苗期叶色中等,出苗率高,叶片软,耐湿、耐冻性好,分蘖中等,株型适中,穗型中等,成熟中等偏早,结实率高,千粒重中等,秆较硬粗,赤霉病发病指数中等偏轻,后期熟色较好。

4 参考文献

[1] 何革命,张磊,宋舰.2007—2008年度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J].种业导刊,2008(9):25-26.

[2] 徐建国,黄国元,孔维善,等.2009年泰兴市小麦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5,47.

[3] 李忠英.陇南冬小麦品比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47-48.

[4] 宋长江.提高小麦新品系鉴定、品比、区域试验准确性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2010(2):39.

[5] 王成科,蒋成国,宋佰贤.金山区小麦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1(1):39-40.

[6] 李斌,张赛.建湖县小麦品比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9(5):71-72.

上一篇:西吉县大拱棚番茄越夏栽培技术 下一篇:大白菜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