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血糖监测的意义

时间:2022-10-17 05:54:13

急诊抢救血糖监测的意义

一、结果

一般情况:对照组检出低血糖患者25例,干预组检出31例。低血糖症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发病平均年龄70.9岁。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末梢血糖监测常显low,而静脉血血糖值0.14~2.78mmol/L;在本研究低血糖症病例中,有基础糖尿病29例(51.79%),因恶性肿瘤(胃肠道肿瘤、肝癌、鼻咽癌、胰腺癌等)导致13例(23.21%),其他还有脑血管意外(7例),严重感染(4例),中毒(药物及酒精)1例,甲亢危象(1例)。低血糖患者早期诊断率提高,见表1。低血糖患者在急诊就诊时检出率有显著提高,干预组后漏检1例为25岁感染患者。由于低血糖的早期诊断,使患者从就诊至开始使用葡萄糖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干预组中96.77%患者在就诊10分钟内得到针对性治疗,对照组中72%在就诊时开始针对性治疗,其中1例因行头部、肺部CT等其他检查,8小时后才得到进一步治疗。血糖筛查运用后增加高血糖患者的检出。加强血糖监测后高血糖患者,特别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检出增加,干预组检出合计12例。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了医疗过失行为的发生。

二、讨论

低血糖症起病相当隐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年龄、低血糖程度、发生速度及持续时间及个体对其反应性等,因此,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别是老年及危重症的低血糖症患者,诊断特别需要依赖临床医师的经验及辅助检查,临床上易发生漏诊、误诊,甚至易造成严重后果。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来自葡萄糖。严重低血糖时,患者迅速出现脑细胞缺糖,血糖下降至2.5~2.8mmol/L时,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波及皮层下、自主神经中枢,甚至累及延髓。持续时间长者,可引起不可修复的脑损害,故而及早识别,及早治疗,迅速解除脑细胞缺糖状况,直接影响患者预后[1,2]。通常,常规抽血检查报告距离就诊30分钟~2小时,而末梢血糖监测最多需要1分钟,可迅速早期筛检出低血糖症患者。低血糖患者开始治疗时间明显提前,本研究中部分意识障碍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意识状态恢复,留观后直接离院门诊随诊,节约了检查及治疗费用。本研究中的低血糖症患者,大多有基础糖尿病病史,常因过度控制饮食或合并感染等因素导致低血糖,因此,急诊抢救中应对有糖尿病基础的患者进行常规血糖监测。同时,随着肿瘤性疾病发病率上升,肿瘤等恶性消耗性疾病所致低血糖症病例增加,临床医师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营养及饮食状况进行评估,在急诊抢救中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血糖监测[3]。临床上造成低血糖误诊、漏诊原因主要有:①医师思维较局限,由于医师工作资历、临床经验不足,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合并多系统问题,而临床医师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尤其合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患者,常思维定势于某一系统疾病上,先寻求头部CT或其他检查,而忽略了末梢血糖监测这一简单筛查手段,造成低血糖症的误诊、漏诊。②急诊抢救工作繁忙,医师询问病史不够详细,忽略糖尿病、服用降糖药物等重要病史,家属对相关病史不了解等。由于加强血糖监测观念的提出,同时登记表上增加血糖监测栏,强调了护理人员的参与,医护之间进一步加强配合和相互监督,低血糖症误诊大大降低。我们在急诊抢救中加强血糖监测后,血糖异常的检出数增加,特别是低血糖患者检出率;筛查出的低血糖患者得到了早期救治,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

作者:刘晓楣 陈露芳 叶剑鸿 冯海珊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部

上一篇:民法上的救助行为论述 下一篇:急诊抢救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