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例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时间:2022-09-23 05:40:03

97例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了解急危重患者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急诊死亡97例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死亡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38%)猝死(33%)创伤(l5.5%)中毒(5.2%)脑血管疾病(4%)及肿瘤(4%)。结论 重视猝死、创伤和心脑血管等常见急诊致死性疾病的生命支持,在死亡集中时间段提高警惕,熟练地开展心肺复苏;提重创伤的现场救治能力和急诊常见病多发病抢救水平。

关键词:急诊死亡回顾性分析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临床医学重要专业学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医疗水平的标准[1]。为探讨急诊科患者死亡原因和防治对策,本文回顾性分析国际蒙医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在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97例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研究资料来自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死亡病例的急诊首诊记录和抢救记录。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及既往病史常见疾病汇总分析。

2结果

2.1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 统计97例,其中男性63例占64.9%,女性34例占35.1%。平均死亡年龄为62.58岁,其中0~20岁者1例占1%,20~45岁11例占11.3%,45~60岁35例占36%,60~80岁32例占32.9%,80岁以上者18例占18.5%。

2.2死亡患者的死因构成,见表1。

2.3死亡患者的既往病史常见疾病构成(以与死因最密切相关的第一诊断进行统计),见表2。

3讨论

3.1死因及疾病分布规律 心血管疾病居第一位。提示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强调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即合理的生活方式、戒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适度运动及预防性用药以减少发病率。位列死因第二、三位的为猝死及创伤。世界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平均为6%或以下[2],我国猝死的复苏存活率不足1%[3]。首先对猝死患者争取黄金5 min,熟练地开展心肺复苏(CPR),提高院前和急诊科抢救技术,其次是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急救电话120的知晓率,普及全民徒手心肺复苏技术。从而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文献报道严重创伤所致死亡病例80%发生在现场和早期。院前创伤死亡率高,多与人们缺乏急救知识、不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rm,EMSS)功能、搬运不当或运输时间耽误过长、急救网络本身不够完善、服务半径过大等因素有关[4]。创伤后进行快速伤情评价与分类,遵循"挽救生命第一,保存器官第二"的原则,实施急诊确定性的救命处理,缩短抢救时间,减少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零距离抢救,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3.2死亡年龄 60岁以上患者占了一半以上(51.6%)。由于老年的机体免疫低,随着年龄的增大各个器官功能衰退,因而较易导致死亡。此外,急诊科老年患者日渐增多,合理利用急诊资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急诊医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3.3死亡病例与性别 男性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女性的1.85倍),原因有几点:①男性有较多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生活无规律等。②男性从事社会危险工作比女性多。③中年男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及精神压力较女性大,死亡病例存在着性别差异,男性应该示以警醒,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提升免疫力,有助于防病抗病,减少罹患疾病的几率[5]。

3.4提高急诊综合救治水平,加强疾病卫生宣传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中老年人的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亦成为急诊内科常见死因。大力宣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戒烟,不饮烈性酒,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贯彻肿瘤三级预防策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结论

急诊科抢救危重病患者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复杂,难以早期诊断,临床表现变化迅速,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做到及时反应,积极救治,为早期诊断和积极救治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甄胜西,王学忠,齐晓勇,等.冠心病患者65例院前急救及转归[J].河北医药,1997,06.

[2]Hazinski MF,Nadkarni VM,Hickey RW,et aLMajorchanges in the 2005 AHA guidelines for CPR and ECC:reaching the tipping point for change[J].Circulation,2005,112(Suppl I):IV-206.

[3]郭荣峰,郭永钦,徐绍春.上海市院外急救心肺复苏现状和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18.

[4]王一镗.加强城市救护中心(站)的建设缩短抢救半径[J].中国急救医学,2009,21(6):371.

[5]黄燕.2004-2010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2011,6(24):3232-3233.

上一篇:马尔他布鲁菌菌血症2例 下一篇: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