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时间:2022-10-17 05:29:17

浅谈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在的人教版教村按生活编排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熟悉各种各样的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生活;兴趣;写作;方法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使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我们需要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并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作为一名一直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我深知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一定要有打动学生自己的真人和真事,让他们有写作的冲动。

一、融入生活,积累素材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尤其是学生所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的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无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干巴巴的,没有可读性。众所周知,农村学生知识面窄,语言功底薄,生活阅历少,要想让他们写出好文章,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教育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他们才有所触动,才能尝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并有所领悟。这样,学生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学生的写作本身是一种生活再现的过程,写作文必须负载真实的信息,如果脱离于学生生活的真实体验,就难以再现生活,写作就成了“编”的场所,甚至是全篇空话、谎话。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获得第一手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保证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注重学生的具实体验,这样的学生就会有感可发,有话可写了。

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获取更生动、更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针对正果中学大体学生作文质量比较差的现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将自己平时阅读到的美文妙句,格言摘抄下来,甚至背下来,并且坚持多读多写以加深记忆。除此之外,老师推荐相关的作文素材类的书籍杂志给学生,也可以找一些反映社会生活,名家作品供学生借鉴。作品中精彩、生动的语句对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遣词造句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受到各种作品里写作风格和文字表达的影响,学生会慢慢模仿,逐渐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二、重视情感熏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打动人,首先要靠情感化人,而这种感情源于真实的生活,是心灵最真实的表达,这需要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加以引导,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在农村,许多为人父母者因为生计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一年难得与孩子们见上几面。渴望与爸爸妈妈快乐地呆在一起,成了许多农村学生的心愿。我抓住这个切入点,举行了以“父母之爱,永恒的爱”为主题的语文活动,先给学生介绍几则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一次特大的洪灾中,丈夫把妻子高高托起,妻子得救了,而丈夫却永远地离开了;缆车坠落,生死关头,年轻的父母托起不满周年的孩子,孩子成为灾难中唯一的幸存者……接着,我现身说法,谈了自己为人子为人父的理解及感受,故事讲完后,学生身受触动,纷纷讲述自己与亲人的故事,最后是人间最美的亲情促使学生一吐为快,写下了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三、多读多写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立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化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用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多读的同时还要多写,勤于动笔,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平时备有随记本,留心收集精彩的词汇、语句、名人名言等。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四、积极评价,正面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积极的评价,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能给学生以如沐春风之感,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作文写作教学中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不写作文的学生写作文,不喜欢写的喜欢写,写得好的更加努力地写。众周所知,中学的学生作文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写作文时下不了笔。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评价时坚持以激励为主,找出每个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充分地肯定,让他们找到自信。有的学生往往只经历过某事,却未感悟过某事,所以在写作时往往找不到素材,为此,我让学生走进生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此外,我还经常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游乐场……哪怕是乡村、田野,工厂、工地也好;我们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语文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布置给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从而积累生活的体验,这样在写作时就会有写作的素材了。我们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校内,我们评选优秀小作家,办校刊,让优秀的作品在师生中传扬。我们还配合学校的广播室,在课外活动时播讲我们的优秀习作。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并把他们的作品向杂志社推荐。在这其中,我们有很多同学曾经获奖。通过我们的实验,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比以前浓厚了,写作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给学生更多的激励,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让他们把自己的喜怒衰乐、酸甜苦辣真实地反映在作文里,这难道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篇:加强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举措 下一篇:小学体育《50米加速跑》简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