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教多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时间:2022-06-24 12:46:58

在“少教多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 要:“少教多学”是教师“少教”,学生却主动“多学”。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文中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少讲”;激发兴趣三个方面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少教;多学;成为;主人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就是做到教师的“少教”,学生却主动的“多学”。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多学”呢?结合自己在《“少教多学”在现代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课题的研究实践,我认为可通过以下方法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课前预习是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少教多学离不开学生自觉的预习,那么,如何教会学生预习。首先,应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难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课前预习还应该有广度,应引导每位学生努力完成预习的任务,真正在课堂中做到少教多学。如布置预习课文时,我指导学生采取“分步预习法”,第一步:阅读题目,揣摩内容。通过默读课文的标题问问自己以下问题:如果自己写同样题目或题材的文章,会采取何种文章布局?如我们自己设想的布局与作者不同,那么具体不同之处在何处?然后再读课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步:默读提示,明要求。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划出不理解的语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感悟作者的感情等;认真阅读课前的提示及课文下的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三步:朗读课文,查字音。在前两步粗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自己动手解决课文中不会读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认识了生字,然后就朗读课文,俗话说:“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好处。第四步:精读课文、理思路。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五步:再读课文、质疑难。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所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见解,也就是弄明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更好。如布置学生预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指导学生在完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后,要求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理清情节。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预习情况时,很多学生都能理清文中的故事情节: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虽然学生的表述不够全面,但多数都能把握要点,能悟出作者的思路。这时,让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这是一个 的皇帝,并说明理由。学生读课文后,纷纷举手发言,说明自己的看法:一个虚伪的皇帝;一个昏庸的皇帝;一个不称职的皇帝等,并说明理由。只有做到了课前预习,才能在语文课上做到少教多学。因此,培养学生自已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语文并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少讲”是前提

教师“少讲”是学生“多学’的前提。《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的讲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少讲”首先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析”。课前做好调查,以学定教。课前要充分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以下三个不教:①学生已经会的不教;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③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教。如我在教《生物入侵者》时,重点字词的读音、意思;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带来了哪些危害等让学生自主完成。只有做到了这三个不教,才能让学生“多学”。

“少讲”其次表现为“能等待”。 等待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又有利学生能力的形成。在“少教多学”的研究后,我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等待,同时也要教会学生等待,破茧成蝶需要时间,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如我教《皇帝的新装》时,文中主要写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听信骗子的谎言赤身上街游行的故事。文中涉及多方面的人物,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把问题完满解决,我是这样设计活动:在活动之前我先对学生说:“《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写了一个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后就问题发表见解――皇帝上当受骗怨谁呢?学生默读课文后,教室里还是一片寂静,这时我要求学生再边读边思考课文内容,并在读完课文后,按小组讨论、交流。结果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纷纷讲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皇帝上当受骗怨两个骗子,他们施展了骗术;有的说皇帝受骗怨大臣,他们向皇帝谎报情况;有的说皇帝上当受骗最主要是怨自己,是他昏庸、无能造成了事态如此发展等等。这样,对课文中有关人物的分析已完成,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已揭示。总之,只有“少教”,课堂上学生才会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少教”,课堂上才会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等。因此,在课堂中只有教师“少讲”,才能让学生“多学”并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激发兴趣是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总之,学习语文,方法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方法多种多样。“少教多学”就要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以“少教”达到“多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配角变为主角,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育工作者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同时还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适应时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语文

[2]《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顾振彪.《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4]唐荣祥.《“少教多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具体效果探析》中国教育,2006

上一篇:我梦想、我诺言、我践行主题班团活动方案 下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