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语文以“慢”的自由

时间:2022-10-17 05:14:26

还语文以“慢”的自由

摘 要:守住“慢”的节奏,着力于有文化底蕴、有个性的慢教学,这样语文课才会充满灵性并富有诗意,语文教育才能达到提升审美能力、健全人的心灵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慢教学;人文素养

当教育在奔涌激荡的时代浪潮中飞速发展时,一些学校将“快”或“高效”当成了评价教育成效的重要的甚至是最终的标准。不可否认,从教育的工具性的角度看,“快”或“高效”的确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体现着整个时代都有的青春力量,但从教育的人文性这一角度看,所谓的“快”或“高效”中难免包含着浮躁和功利化的倾向,不过是改头换面,为应试教育添砖加瓦而已。

就语文教学而论,因为虽然课堂需要教师功底扎实及教学设计合理有序,但并不需要即使一节课都能用各种量化指标检验是否“高效”的模式化的改革。南美有谚云:“我们走得太快,把灵魂丢在了后面。”语文教育就是让在一个奔跑的时代里不停奔跑的人能时时“慢”下来,与自己的灵魂并肩前行,语文教育需要的是“慢”,“慢”不是散漫无度,而是“悠然见南山”的从容,是“细雨骑驴入剑门”的平静、深远,我们应卸下语文教育中急功近利的枷锁,还语文课以“慢”的自由。

当一些教师过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追求除了文字资料外,还有声有画的大容量、快节奏的“生动高效”的课堂时,学生往往变专注的学习为走马观花的浏览,深入人心的文化熏陶常常变成了热闹的信息交流,这样的课堂看似准备充分、结构紧凑,实则事倍功半,从本质上讲是教师以“快”与“勤”的表象掩盖了心浮气躁不加筛选,把一切抛给学生的不负责任的本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当拥有素材变得异常便捷时,教师的深思熟虑、化繁为简就变得异常重要,如此才能以“慢”功精选精讲,让学生在教师的“慢教”中举一反三,学有所获。

教师在精心“慢教”时,学生更须“慢学”。当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慢学”时,才能有效提升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一、倾听

课堂上,言辞滔滔、唇枪舌剑的激烈论辩是表达才能的体现,是碰撞出思想火花的火石,但倾听才是精彩地表达独特见解的基础,它既体现了接受理解的能力,也代表了尊重与自信。习惯忙于笔记、忙于自我表达的学习方式是狭隘的快节奏的“独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为学生创造空间去慢慢倾听,倾听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言谈,用以加深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此慢慢倾听,才能获得准确理解他人谈话内容,与他人深入交流的能力,也能达到多角度理解文本,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阅读

阅读是精神的旅行。旅行需要的是从容欣赏的心境。教师固然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快速筛选信息,把握文意,但教师更应该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无目的地精读,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味,不断收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快乐。

三、思考

学习而不思考,大脑就变成了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思考的习惯,就需要教师有效引导拓展的同时,为语文课适度“留白”,追求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面对语文教育时被程式化、运动化的教育改革绑架的现状,要让语文课堂由千人一面、漫不经心的面面俱到变为收获知识、激发思想而获得心灵启迪的专注精深和预设与生发相得益彰的生动精彩,我们就应守住“慢”的节奏,着力于有文化底蕴、有个性的“慢”教学。这样,语文课才会充满灵性富有诗意,语文教育才能达到提升审美能力、健全人的心灵的目的。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宁陕县宁陕中学)

上一篇:就像这样学涂色 下一篇:“危”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