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图案与包装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17 04:44:57

传统民族图案与包装设计研究

一、传统民族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精神和感情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然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大众媒体、海外市场的宣扬,在现代包装设计领域增加新的设计元素——传统民族图案恰能达到这个目的。作为现代设计领域的宝贵资源,传统民族图案元素不仅为广大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灵感,而且还大大提升了设计空间。将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民族特色引入现代包装设计,可以增加外界对我们民族风格、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的了解,促进商品快速迈入国际市场。因此,我们应该乐于接受并赞成我国传统民族图案成为现代包装设计的新的设计元素。当然,要想让传统图案发挥出最佳的效果,恰当的传统色彩是必不可少的。现代设计色彩大多都以亮、新为主,至于是否与中国古老传统色彩元素搭配则不予考虑。在封建社会,颜色是身份的象征,比如普通农民的房子一般都是白墙灰瓦;王府官吏一般选用黄、红、蓝三种颜色,其中黄色最为尊贵,一般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人物才能享有该种颜色。因此,在选择色调时,必须先了解各种颜色的寓意,然后根据产品的特色以及自己想要表达的寓意,选择恰当的色调,比如要想产品给人清新、舒适的感觉,则可以选择环保色或大地色;要想产品给人温暖的感觉,则可以选择红、黄、橙三色,等等。与此同时,设计者还需将材质对色彩的吸收和反射纳入考虑的范畴之内,即结合色彩知识及产品性质对材质最终呈现出的色彩进行定位。总之,将传统色彩恰当合理地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提高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民族的艺术魅力,丰富民族文化内涵。

二、传统民族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

在包装设计中引用传统民族图案不能死板硬套,而应进行准确的定位。纵观我国现代包装设计,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包装设计已在世界上获取一定的地位,也获得了不少的奖项,在这些获奖的包装设计中,具有传统民族图案图形元素的不在少数。例如: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的水井坊酒的外包设计曾获得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其将本传统民族图形符号与传统形式感的特点在消费者的面前得以完美的展现,外包装设计采用仿青铜材质制作而成,形状与2000年前中国古代楼房房顶的形状十分相似,酒瓶则采用独特的高级玻璃制品制成,再配上用古文字镌刻的“水井坊酒”四字,使得该酒的档次提升到高贵,优雅的层次。从上述的案列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在包装设计中,应用传统民族图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设计合理,那么毋庸置疑,包装设计将独具一格,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对包装设计而言,创新是关键,成功的包装设计,离不开创新。包装设计不仅要体现商品的真实特性,而且还要具有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个性,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时,传统图案的引入不能依葫芦画瓢,还应巧妙地应用新颖的设计思维,在原有图案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此同时,选用的传统图案还应典型化,即符合当地的民族特色,突显产品的特性,适应各地的市场。求新与求异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求新,事物本来的面貌必然会发生变化,即“异”必然发生;反之,求异也必然也经过创新过程。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民族图案,一定要借助于新颖的思维模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原有图案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除此之外,还需将传统民族图案中的设计风格纳入考虑的范畴,具体做法是:从图形、色彩、造型等方面改进入手,提升消费者的视觉冲击。根据包装设计的具体要求,变换传统民族图案的图形、色彩、造型,使其达到包装设计的审美要求。依葫芦画瓢,直接将传统民族文化不作任何改进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缺乏新意,观念陈旧,与现代包装设计理念格格不入。若将图形、色彩、造型适当调整(如不对称图形变为对称图形,红色变成蓝色,反转图形等),将会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达到要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民族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想使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民族图案赋予更大的活力,包装商品迈向国际市场,就必须借鉴西方的设计模式,将东方传统民族图案创造成民族性、国际性、流行性兼备的新型图案,然后将新型图案恰当地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去。在应用传统民族图案时,应认真揣摩图案的意蕴,深入了解图案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化抽象为具体(即用具体的图形和文字描绘原有的意境)。

三、结语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是值得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传统民族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因此,将其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领域,并随着商品流入国际市场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传统民族图案不能以葫芦画瓢,否则将缺乏新意,影响商品的视觉效果,而应应用创新性思维,适当地改进传统民族图案的形状、色彩、造型等,使其既能达到现代包装设计的审美要求,又能体现商品的真实特性。

作者:邓羲乔

上一篇:电视机结构设计和缓冲包装设计 下一篇:水稻大田化除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