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时间:2022-10-17 03:44:50

脊髓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摘要: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通过静脉溶栓抗凝治疗及一系列护理施:病情观察,患肢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脊髓损伤;护理

脊髓损伤后导致受伤脊髓平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或部分消失,患者长期卧床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血流缓慢,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常发生于脊髓损伤后第10~40d,其发生率为40%~100% 。[1]此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疼痛感,皮肤色泽由正常转变为青紫。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如不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不仅加重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情还会并发肺栓塞和出血,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5~72岁。均与脊髓损伤后长期卧床有关。

1.2临床表现与诊断

1.2.1患肢肿胀 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

1.2.2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1.2.3Homans征 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

1.2.4浅静脉曲张 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w后可见浅静脉曲张。

1.2.5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和血管多普勒超声证实为血栓形成。

1.3治疗方法

1.3.1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肺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生和其他部位新的血栓形成。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①用留置针在患肢远端足背静脉穿刺, 0.9%NS48ml +肝素钠注射液2ml(含12500单位), 2~4ml/h通过静脉泵泵入;②低分子肝素钙或低分子肝素钠:0.4ml/Qd或Q12h:皮下注射7~10d[3];③过渡到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由于华法林与药物或食物相关作用复杂,个体剂量差异大,有出血风险,期间要严密监测INR,使INR控制在210~310,避免凝血机制降低发生出血。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做好原发疾病的常规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暂停康复训练治疗。

2 .2病情观察 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肿胀程度和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当皮肤颜色转红润、肿胀逐渐消退时,说明患肢缺血症状得到改善。反之则说明缺血严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每日测量患肢周径,并与健侧肢体比较,以判断肿胀消退程度。

2.3患肢护理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0~15 d,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抬高患肢30°,膝关节稍屈曲位,以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当2w后全身症状及局部压痛消失,可开始进行轻微活动。鼓励患者先做足趾屈伸运动,再行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运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患者可下床活动时,应使用弹力绷带或穿长筒弹力袜。

2.4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低盐低脂肪高热量高纤维素清淡饮食,因这种饮食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防止大便干燥而用力排便所致的血栓脱落等,并告知患者饮食对疾病的防治起重要作用,使其积极配合。

2.5抗凝及溶栓治疗的护理 我科常用的抗凝药为肝素和华发令。如果应用不当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及给药方法。及时复查凝血常规,并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或低分子肝素钠)时,只能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组织内,左右交替,注射针应垂直进针,完全插入。用药期间要观察有无出血征象,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迹象[4]。

2.6功能锻炼 给患者定时翻身,帮助患者在床上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肢体肌力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配合针灸、推拿等理疗方法,对瘫痪肢体进行治疗。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周围血管病变中占40%。深静脉血栓形成隐匿,常常在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5]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要正确指导患者日常活动时穿弹力袜或应用弹力绷带,防止复发。对长期卧床患者,要经常更换,进行呼吸及咳嗽练习,股四头肌主动舒缩运动,踝部旋转运动,足部主动或被动屈伸活动[6]。可以增加静脉血液的回流,对具备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首先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护理人员要做到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成鹏.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09, 25(5):371.

[2]潘红,杨淑梅,张林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0,2(7):5.

[3]刘彩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2):6,797.

[4]薛敏.开胸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江苏医药,2010,36(2):4.

[5冯会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5):527.

[6]郑普春,陈晓云,李宁.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2 .编辑/冯焱

上一篇: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新体会 下一篇:探究护理干预在治疗青春期功血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