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血糖控制的影响

时间:2022-05-31 07:33:58

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血糖控制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口头形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模式的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及健康行为量表(HPL)评估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动机性访谈;2型糖尿病;自护能力;血糖控制

糖尿病(DM)是内分泌代谢异常的慢性疾病,在目前医疗水平下尚无治愈能力。文献报道显示,DM现今已成为主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90%以上均为2型DM,且近年来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据专家预测至2015年我国2型DM患病人数会占人口总数的25%,对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均产生严重影响。不良的生活方式一直被认为是导致DM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改变患者的行为和认知对其预防和治疗DM至关重要。动机性访谈(MI)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咨询方式,主要目的在于改变患者的动机,促进患者健康行为。故本研究将MI理论应用于DM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以阐明MI在DM病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34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③无DM并发症;④思维正常,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⑤以往未接受过DM健康教育;⑥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伴恶性肿瘤者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②精神病史者或意识障碍者,听力功能障碍者;③不合作者。134例患者,男76例,女58例,年龄23~6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及症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口头形式的护理指导,指导内容主要包括:①DM相关知识指导:由研究者组织对患者实施护理的人员共同制《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手册》,手册内容包括DM发病因素、并发症风险因素、饮食控制重要性、控制方法,运动重要性、运动方式等基础内容,并由护士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并理解;②饮食及生活护理:以口头讲解的方式,让患者清楚地认识到严格控制饮食对血糖稳定的重要作用,同时护士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上推荐DM患者最佳饮食的比例设计合理的热量摄入,保证患者血糖稳定[1];③心理指导:研究显示,60%以上的DM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严重者直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因而,护士要多鼓励和帮助患者,严重者请求心理医师的帮助,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④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运动,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竞走或者打太极拳等有氧活动为主,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有效维持血糖稳定。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模式的教育,根据MI模式的5个阶段进行针对性干预。①无意图期:研究者协同护士利用MI理论,在教育初期,建立与患者相互信任、患者依赖医务人员的关系,同时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想法和顾虑,并给予理解和安慰[2];②意图期:讲解正确的DM生活方式,分析患者现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引导患者认识到现在生活方式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树立患者健康意识,引导患者改变现在的不良生活方式的决心;③准备期:研究者协同护士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原有生活方式,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制定患者能够达到的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行为改变计划;④改变期:在患者行为改变之前,协同他们对已制定的方案进行系统回顾,提醒患者方案是否需要进一修改,询问患者是否已经对方案的实施有了充分的准备[3],然后协助患者严格执行方案内容。并保持与患者的密切联系,及时对患者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已定方案进行不断修正,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⑤维持期:研究者协同护士帮助患者充分利用社会、家庭、朋友资源,建立一个有利于长期坚持行为改变的环境,确保行为改变方案长期有效地实施,以保证血糖稳定。

1.3观察指标 患者健康教育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

1.4干预效果评价

1.4.1自我护理能力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4],该量表包含4个维度,43个条目,分别为健康知识水平(14个条目),自我概念(9个条目),自我责任感(8个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低等水平:0~57分;中等水平:58~115分;高等水平:116~172分为。总评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2健康行为 采用健康行为量表(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 Profile,HPL)[5],此量表有52个条目,包括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营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压力调解6个维度,该量表采用4分制评分,总分为192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好。根据总分及各个纬度的得分,将健康行为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得分>192分或各维度分的66%为高等水平,界于33%~66%为中等水平,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x±s)代表计量数据,用t检验,以率或构成比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DM是一种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症状的系统代谢疾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其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发病年龄也逐渐年青化。目前,我国约有9200万名DM患者,且每年约有1.5%的新发病例,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主流疾病。研究显示,DM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患者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使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均得收获,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使其行为发生正性改变,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中应用MI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2型DM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性和治疗的依从性,树立了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糖,促进病情稳定,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晓霜,李春玉,李彩福.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效能对健康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63-65.

[2]周军,姜秋红,张志茹.授权教育与传统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与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19(14):26-28.

[3]戴秀菊,杨金娟,方群.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58-60.

[4]柴红.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培养及血糖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77-78.

[5]孟萍,王菲,刘明.协同护理模式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129-132.编辑/成森

上一篇:预防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观... 下一篇: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