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花腰彝舞的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

时间:2022-10-17 02:36:16

浅谈花腰彝舞的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

花腰彝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花腰彝人民创造了无数优美的舞姿、编创了众多田野高歌。许多花腰彝舞蹈音乐的曲调都保留着踏歌遗风,其舞蹈音乐的特点是“欢快流畅,由四弦引头,歌舞合拍”,舞蹈的情形为“腹前击掌,顿足踏地”,俗称“团乐”,戏称“簸箕舞”。花腰彝舞蹈的表演是有相当的难度,即使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很快的把握舞蹈的风格要领,而花腰彝人却靠着千古传习的以舞蹈表现情感的方式一直掌握着它。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

彝族传统舞蹈经历了数千年来历史的沉淀和彝家人的不断传承发展,汇成了一朵朵色彩斑斓的彝舞云霞。随着自然的变化、历史的变迁、花腰彝舞蹈中保留了较多的原始遗风。花腰彝舞蹈,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再现了花腰彝人民劳动、祭祀、婚嫁等抒感的民俗文化。

花腰彝舞蹈是古老的文化产物,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除了娱乐功能外,还具有传授知识、精神教化和审美等多种功能。花腰彝舞蹈,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原生舞蹈那份纯朴的自然美,由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而形成的舞蹈风格特征,实质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精神。

二、花腰彝舞蹈的主要特征

(一)服饰色彩

花腰彝服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款式和制作都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特点。花腰彝服饰的色彩选择混合着民族情感、与历史积淀。其中刺绣作为花腰彝服饰的主题工艺,颇具特色。在花腰彝舞蹈中的“花口索塔”是舞蹈演员最讲究的面襟长衫,分便装与盛装。花纹图案逼真,挑绣功夫精巧,整体看来色彩斑斓、光彩照人。花腰彝服饰与彝族历史、宗教、婚姻、哀葬、农事、节日庆典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服饰的刺绣和配饰上都有极其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色彩,反映着花腰彝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道具运用

1、花腰是花腰彝舞蹈的核心道具,也是花腰彝服饰的核心组成部分。例如舞蹈《花腰红》、《甩花腰》等都是运用了花腰作为道具。

2、背篓、扁担

“男挑女背”是花腰彝族的一大古风。在花腰彝舞蹈中也经常出现女子背着背篓、男子挑着扁担表现各个季节的劳作生活场景。

(三)舞蹈的题材

舞蹈题材是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巧妙而成熟的艺术构思,不仅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引导观众领会作品的内涵。

花腰彝族服饰艳丽,精美大方,腰间的花腰极其绚丽,常被彝族的少男少女视为定情信物。所以在花腰彝舞蹈中常选用表达爱情的题材。

花腰彝舞龙、祭龙历史悠久。舞台上很少出现,多半为花腰彝人在民间所用。形式以群舞为主。清乾隆年间,花腰彝就有村民集体舞龙的盛事。

(四)节奏特征

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舞蹈节奏是舞蹈生命力的源泉。正是节奏将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于音乐、舞蹈这两种表情艺术来讲,节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四弦琴引头下,花腰歌舞节奏流畅欢快,是情感与动作之间的中介和桥梁。花腰彝舞蹈的感情、性格、风格特点实际上都要通过节奏的变化表现出来。并且舞蹈节奏在花腰彝作品中起着“建构”作用。

三、花腰彝舞蹈的未来发展

许多民风民俗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变。花腰彝每发展一步其原动力都是源于人们审美欲望的不断增长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花腰彝舞艺术及发展的原生态艺术,恰恰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生命力,只有保护发展与大胆创新,花腰彝舞蹈才能在拓展与创新中求生存。否则就只能是最终走向消亡或作为僵死的化石被封存起来。认识和掌握这一点并运用到花腰彝舞蹈的未来发展中,将会起到推陈出新的指导作用。为花腰彝舞的生存发展,撞击民族舞蹈艺术的星星之火燎原,使原生态民间舞更具有艺术的魅力,随着时代走向辉煌。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工会)

上一篇:浅谈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 下一篇: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战略意义及实践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