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让生活更精彩

时间:2022-10-17 02:01:43

创意让生活更精彩

毫无疑问,创意时代已经来临,这是我们纺织行业的共识。多年高速发展之后,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并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体系,然而让我们尴尬的是,我们仍旧处于世界纺织服装产业链条的低端地位,不摆脱这样的状况,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大量的利润依旧落入发达国家的手中。如何突破?行业一直在思考。这也是本次“时尚创意空间”活动应运而生的根本原因。

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等10余个纺织行业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组织的“时尚创意空间”活动,是一次脱离传统展会形式的“创意集锦”,融合了静态、动态的展示以及会议论坛的三种常规模式,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视觉空间”和“理论空间”,给行业一种全新体验,同时更是对全行业提高创新能力的一次示范性号召和引导,为中国纺织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某种意义上,它将给行业发展带来起承转合的效果,直接间接影响着行业的未来。

是的,对今天的纺织服装业来说,简单模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迫切要求进入一个高层次的阶段,那就是对话语权的争夺,这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的新突破之道。通过对“时尚创意空间”活动的仔细阅读,记者感受到整个行业对增强创新意识的急切性,以及为此努力尝试的渴望。

现场回放:全新的体验

本次“时尚创意空间”活动,把整个上海浦东展览馆划分了多个区域“空间”,分别是理论空间、纺织创意空间、色彩空间、麻素空间、家纺空间、趋势空间、服装空间和动态空问。几天的活动期间,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专业人士的积极参与,尤其让行业兴奋的是,不仅得到许多企业的捧场,还有大量来自东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的纺织相关专业学生到场观摩学习。

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精妙展台争奇斗艳,缤纷的色彩把三层展览馆变成了一个时尚大秀场。新意,这是众多参观者的最大感觉之一。通过对展会现场的细细观摩,明显感受到行业的新活力。创立于1996年的“例外”,通过独特的理念、简单的剪裁,无数悬于空间的精美小饰品,表现出对布料、材质的讲究,对服装原创性的专注,以及寻找当代中国生活美学中的自我;东华大学的展台上,呈现于观众眼前的是2007东华大学一施华洛世奇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把优秀学生的才华,对商业、时尚、流行的关注和融合都尽情地表现出来:麻素空间通过展示出舒适、挺括、柔软的面料,通过展示面料的色彩、质感、肌理,表现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麻时尚,在理念上与国际流行设计同步,打造出自然、经典、浪漫的时尚风采。

在行业机构的推动下,众多企业乃至著名的时装设计师都带来了他们最新的设计理念。对此,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不少观众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位来自东华大学的女生高兴地说,“我就是学服装设计的,这次观展,对我的启发很大,我把武学伟、武学凯、房莹等设计师,还有一些韩国设计师的作品全都拍下照片,回去后要好好学习研究,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对社会时尚的把握,因此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提高对时尚前沿的触觉,这是一种实地新体验。”

活动涵括了50余家上游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与品牌、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设计师创意设计汇展以及多家研究机构及院校的创意作品展出,同时配合有如“流行趋势”、“麻时尚动态”等富于视觉冲击感的动态展演,谱写出一卷纺织服装业从色彩、纱线、面料到麻纺、家纺、服装等产业链的创新之篇,构建出一种诠释潮流生活方式的独特“视觉语境”。

创新探索:激发产业的活力

作为首个国家级纺织服装行业上下游各产业链联手组织的时尚活动,“时尚创意空间”是行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将产业链各个环节优秀资源凝聚在一个具象空间。除了展出参展方的最新设计理念和实例外,本次活动还举办了“中国纺织创新年会”、“2007美特斯邦威・时尚创意峰会”两次创新理论探索的会议。

其中,“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以主题大会、高端对话两种形式,从产品开发、企业管理、贸易合作、产业升级等多角度探讨和展示中国纺织产业的创新方向、创新模式和创新成果。而“2D07美特斯邦威・时尚创意峰会”则是以色彩\设计\流行\创新\品牌为主题,由国内外知名的色彩大师、高端原创品牌代表以及品牌运作专家组成,就品牌的创新与价值再造进行研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在参与“时尚创意空间”活动时,高兴地指出:通过这次活动,可以看到纺织企业和设计师对消费时尚的把握,加强文化创意在产品开发中的融合,扩大非物质性的创造,这是很好的开端,希望行业今后能更加重视文化艺术和文化创意的作用,增强产业的活力。

在这两次以思维碰撞引发共识的探讨中,业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需要转变我们的发展模式,第一是要让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第二是要从过去单一的产品层面创新向产业链的集成创新转变,向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创合作进行转变,第三是从关注价格层面的竞争转向更多关注非价格因素的竞争,这个非价格因素包括质量、知识产权、企业社会责任、公平贸易环境等四个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行业自律,从产业集群的层面,完善产业配套,提供公共服务,提升区域品牌形象。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做什么?不仅仅是产品的提供者,也不仅仅作为服务的提供者,而是作为一个价值的创造者。

设计师说:从“一张纸”开始

在著名时装设计师武学伟、武学凯的主题为“ 张纸”的展台前,观者如云,尤其得到了来自大中院校学生的积极关注。展台的布局从大红剪纸开始,延续到布料、家居用品,再进而加工成为成衣,呈现两位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理念。据了解,为了准备这次展出活动,武氏兄弟专程从陕西请来一位民问剪纸艺人,剪裁出以大红为主色的、代表中国民族传统的作品,把明年的流行趋势“民俗”概念注入其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许,这“一张纸”不仅代表着武氏兄弟,还代表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都是从“一张纸”开始的。为此,记者特地对武学凯进行了专访。

记者:参加时尚创意空间,你是怎么考虑的?

武学凯.现在,整个行业都处在考虑如何进行改变的阶段。在这种环境下,“时尚创意空间”的诞生是非常有意义的,为改变行业状态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次活动是一次探索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想法,仅仅想法变成不了结果。行业的整个链条必须都要创造、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所以这次搞了从纱线到面料、服装、家居的展示,唤起行业对创新意识的觉醒,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单纯是其中个环节的创新,很难达到最好的效果,这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参与。

记者:通过这两天的参展,除了有收获之外,你觉得今后有那些还需要改进的?

武学凯展出效果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本来以为观看的人很少,但现在发现每天的人流量很多,他们都很关注我们的作品,不仅是企业,还有很多纺织服装专业的学生,都来观看,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是对我们的支持。

从我的个人想法看,展会主题需要考虑怎么样能更纯粹一点。我这次参展的主题是“一张纸”,早在1996年,我和武学伟做了一个关于剪纸的作品,现在就是对以前的延续,从一张纸开始,逐步发展到布料、家居用品,最后成为衣服,这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我个人希望更能理念化一点,在具体的基础上更抽象一些,为了准备这次活动,我们专门请一个陕西的剪纸艺人,2008年的流行趋势是民俗,所以我们的展出不仅是一种创意,还结合了明年流行的概念。

记者:近几年我国时装设计师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跟国外著名设计师相比,你觉得还有哪些差距,该如何提高?

武学凯差距肯定有,因为设计师的进步不是一个人的进步,而是在社会、行业共同推进下的进步。现在行业在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消费水平也在迅速发展,消费市场的成长对设计师的成长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如果缺乏市场发展所带来的支持,要达到国外设计大师的水平可以说相当困难。国内设计师有时想做新的尝试,是否有市场和资本的支持很关键,毕竟设计师除了要有理想,还要着眼于现实。中外设计师水平差距, 是体现在市场的差距,二是体现在设计师本身水平的差距,这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的差距。我想,如果市场发展了,也就是给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舞台,差距会随着市场的成长以及我们设计师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小。另外,社会对中国文化理念的认可和回归,也是对本土设计师的支持,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现在国人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如果以后大家更接受并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那对我们设计师就是最大的支持。

上一篇:让创新成为行业的精神面貌 下一篇:双管制终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