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唱主角以环保求发展

时间:2022-07-19 01:16:47

让农民唱主角以环保求发展

10月12日,中国海虞服装节传出信息:今年以来,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服装业新增5个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了由7个中国驰名商标领衔的品牌群。这一“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正以“创牌”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服装行业的“升级”步伐,由服装大镇正向服装强镇跨越。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目前,海虞镇休闲装系列服装总产值、利润、上交税收、出口额等均在全国乡镇中名列前茅。

服装产业现状

海虞镇素有“江南小镇、衣被天下”的美誉。镇政府始终把发展服装产业作为主体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提供服装产业充足的发展空间。1991年,海虞镇举办了首届农民服装节,17年来海虞镇年年举办服装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促进这一强势产业发展,海虞镇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争创名优求发展”的方针,在品牌创新上,鼓励企业创名牌。全镇服装企业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7个,江苏名牌9个,苏州市名牌34个。“秋艳”、“龙达飞”、“特别特”、“人立”、“啄木鸟”、“红杉树”、“狮龙共舞”、“金丝狐”、“扬子鹤”、“天果”、“庄爵”等商标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在产品的定位和开发上,始终坚持质量保持一流、面料适应潮流、款式简洁、价格适中。面向大众的“高中档”休闲服装发展思路。在设备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集纺、织、染、成衣一条龙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基地,形成了服装产业链,拥有多条德、意、日、美、法、韩等国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西装生产线和先进的电脑设计以及缝制设备。镇政府还定期组织“服装流行趋势”、“品牌战略”、“人才战略”等讲座和研讨会,及时把握服装业发展方向趋势、推进服装业全面发展。

目前,海虞服装业已经形成了总数超过500家的服装产业集群,规模以上服装企业80多家,拥有从业人员4.6万多人,产品涉及西服、休闲服、茄克、羽绒服、男女童装、衬衫、大衣、羊毛衫裤等十多个门类的三十多个品种,年产量1亿多件(套),销售服装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50多个大中城市,还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波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海虞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50亿元,财政收入6亿元,其中服装业产值已经占到了全镇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今年全镇可望实现工业销售总额180多亿元,财政总收入7.3亿元。服装产业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尤其是年产上亿件(套)的羊毛衫裤生产基地,遍地开花的家庭作坊成为生产经营的主力军,形成了“家家生产、户户经营、人人动手、个个赚钱”的生动局面,海虞农民每年由此可增收3亿多元。

产业发展沿革

海虞镇2007年可望实现财政总收入超过7亿元、工业销售近180亿元,分别为1999年并镇当年的6倍、10倍多。在这几年中,海虞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五大全国产销量第一的生产基地,经济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在常熟乡镇中名列前茅。海虞镇党委书记陈惠良说“并镇不能仅仅并大了经济盘子,乡镇发展追求的也不应只是经济增长速度,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三大产业鼎足而立

1999年,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建立,氟化学工业园是海虞“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代表作”,全镇集中财力、倾斜物力、精力,提高载体建设水平,优化投资环境,引来了一批大企业,形成了氟化工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资源都十分有限,政府要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好的效益。”陈惠良说。

正是在这种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海虞镇对传统的服装、红木、化工、冶金等产业进行调整,有保有抑,关停并转小化工、小印染、小冶金、小工艺企业,扶优扶强氟化工、特殊钢、服装三大产业。这种思路体现到招商引资中,就是招商选资、产业链招商。政府积极为投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吸引企业增资和“以企引企”。引来上下游配套企业。

五大基地傲视全国

一个乡镇,拥有氟化工、牛磺酸、缝纫机台板、特殊钢、玻璃纤维5个产销量全国第一的生产基地、14个全国销量第一的产品,业绩不可谓不骄人。陈惠良书记告诉记者,这几年,海虞大力支持规模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以美国杜邦、上海三爱富为代表的6家中外著名氟化工企业,每年多有技改资投入,科研产品层出不穷,生产的氟化工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市场。内资企业中昊化工研制的五氟丙烷、七氟丙烷等10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销量成为国内同行业“单打冠军”。中吴与华新特殊钢成为常熟唯一的两家2005年度国家海关总署进出口“红名单”企业。

海虞出台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进行奖励,对规模企业重点技改工程,政府帮助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立项,并在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了没有一个重点项目因土地“瓶颈”搁浅。

从2000年开始,海虞把原来的“农民时装节”提升为“中国海虞服装节”,这似乎也寓示着当地政府将着力提升服装这一传统产业。原先海虞有规模、有品牌的服装企业凤毛麟角,近几年,当地政府大力引导、扶持企业从原来的加工为主转向自主经营、品牌经营为主。海虞还大力打造服装产业地域品牌,2004年荣获了“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

七张“名片”熠熠生辉

海虞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特色近几年越来越明显,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全国首批环境优美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国家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7张国家级“名片”

2001年3月,海虞镇投入了2000多万元建设了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全镇各个印染厂的生产污水和居民的生活污水。此后又建了六家污水处理厂,使环境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处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海虞镇逐步探索出一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双赢的路子。陈惠良书记对此深有感触“搞好环境以后对经济的发展促进很大,这就是协调发展。”

以一流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海虞镇积极探索三者协调发展的途径。近几年,海虞先后拒批和关停污染项目51个。今年以来,海虞对一批小化工、小印染、小冶金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将根据企业不同情况进行关停并转,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海虞镇合理确定小城镇的规模、布局和功能分工,把小城镇建设和区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住宅小区、工业开发区、行政文化区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

此外,海虞每年投入的城建资金都不少于1亿元。一个乡镇如何筹集这么多的资金?海虞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全社会兴建的新思路,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镇级“城司”,从市场引来“活水”,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新格局。

比如,两个万吨级污水处理厂,政府先投了10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另一个则引进民资兴建,政府未花一分钱。

上一篇:濮院毛衫总部基地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有创新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