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品德源于细微

时间:2022-10-16 11:50:31

摘 要: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提高幼儿素质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和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等都处于奠基阶段。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本文就美好品德源于细微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美好品德;细微;幼儿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幼儿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生活中每一处细节,有目的地将德育渗透于其中,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是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入园时向教师问好,离园时说再见;喝水、洗手要排队,排队时不要拥挤、插队;午餐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食堂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实际观察能使他们懂得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

二、在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时,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交往环境,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或更多的人一起合作、交往,从中帮助其学习和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引发他们主动与人合作,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自己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自身的能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时刻注意品德教育的体现

在各种节日活动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体验尊老爱幼、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美好情感。在语言教育中,引导幼儿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故事引发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

四、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幼儿

每一个教师都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情感态度等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获得爱的同时,也逐渐学会关爱别人。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静态的交往方式,注意用表情、目光、体态语言等比较含蓄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并及时给予幼儿肯定与表扬。幼儿在这样反复的正面影响中,互敬互爱、明理守纪的良好品质也会逐渐形成。

上一篇:浅谈如何促进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 下一篇:驱除焦虑心理 构建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