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借鉴

时间:2022-10-16 11:33:55

集团企业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借鉴

摘 要:在企业的整合下,很多集团企业出现,这些集团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该积极借鉴集团企业的人才管理措施,突破自身的管理困境。本文主要针对集团背景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集团背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集团背景下市场对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提出的要求

(一)集团经济背景下中下企业更注重人才的管理

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中,管理就是对员工进行管理,让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集团经济背景下提倡管理的本质是得到优秀的人才,并谋求与人合作的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集团涌现在市场中,大集团有更多的员工,需要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这样也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数量比较多,所占的市场份额比较大,往往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集团经济的竞争中小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核心的技术人才,生产出优良的产品,这样才在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二)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应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

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设施比较落后,没有较多的资金支持,难以与市场中的大集团抗争,因此中小企业要发挥员工的优势,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员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且要多给员工培训的机会,发挥员工的潜力,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对于优秀的人才更要爱护、尊重,要牢牢的抓住人才,让其踏实的为企业服务。

(三)中小企业的l展壮大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

在企业的发展中,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只有拥有了技术核心人才,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人才是一种无形的资本,能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中小企业正在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更需要人才的支持,所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制定了完善的体系,处处为员工考虑,员工才愿意为企业服务,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中。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现在也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在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这一些问题。

(一)对于人才认识的偏见问题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于人才的认识有偏见,认为只有是高学历的人是人才,才是公司应该培养的对象,并没有认识到企业普通的技术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发展是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即需要高学历的管理人才,也需要懂技术的普通员工,这样的偏见会挫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有的中小企业认为只要出高薪就会吸收到人才,只要高工资就可以随意的指使员工,这样趾高气昂的用人态度会会让员工产生厌恶心理,难以全身心的为企业服务。

(二)中小企业的组织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一般是在发展初期,有些小企业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管理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管理知识,只是依照平时的管理经验对企业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家庭作坊式的组织制度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所以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改变管理模式,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使领导者不能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势必会影响中下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的激励制度不科学

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激励制度,大多数是通过工作工时来确定薪酬,至于工作能力的强弱则没有一个科学的参评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通过工作考评来判断员工的能力,从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员工的优胜劣汰,帮助企业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中小企业因为是家族性企业,裙带关系比较严重,这样也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集团背景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瓶颈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改变传统观念,重视人才的培育

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并不是只有高学历的人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人才,既要有高学历的人才,也要有懂的技术的技术工,他们都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企业要重视、尊重员工,除了给予丰厚的报酬外还要多给员工培训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也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很大一方面取决于管理者,高素质的管理者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中小企业中,多数的决策都是管理者制定的,只有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才能制定出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计划经济的实施阻碍了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在集团经济背景下,有了更激烈的竞争形势,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已经迫在眉睫。国家也要给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管理者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樟城.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路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

[2] 高晓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4).

[3] 林海成.建筑企业项目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和方法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6(24).

[4] 牛玲.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中介作用的组织沟通与员工创新行为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6(24).

上一篇:精益生产管理的应用模式探究 下一篇:如何进行城乡结合部初中语文课的硬笔书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