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启示

时间:2022-10-16 11:18:02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启示

【摘要】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九种以上的智力。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当教学针对个别差异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时,就能取得最大的功效。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启示;教学策略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针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他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时,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力优势,挖掘其多元智力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突破传统的观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实施多元化教学。

1 重新树立观念

1.1 智力观。传统的智力理论将智力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因而教学的重点则被定位于追求优异的成绩。当职业学校的高分学生毕业分配到工作岗位上时,用人单位却多不满意。多元智能理论拓展了我们的“智力观”,学业智力与实践智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最主要的就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高水平的学业智力只能是在学校中成绩出众,而成功的实践性智力可以产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好办法。该种智力所具备的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在特定情景下的、难以明确表述的知识,它的获得一般很少通过他人的帮助或者环境的支持来习得,必须通过个人亲自去体验、实践和领悟来获得。其具有实际的价值。作为职业中专学校,我们培养的是职业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提出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观应是:

1.2.1 “懂得赏识”的教学。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从而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1.2.2 “对症下药”的教学。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的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进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层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给予每个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1.2.3 “主动发展”的教学。教师须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智力特点、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而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是否有效。

1.3 评价观。

1.3.1 灵活多样的评价。评价学生不能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而无视不同学生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这样无形之中会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应建立“以人为本”评价体系,将一段时期的观察记录、成果展示、录音、图片、涂鸦或图表、个别谈话记录等都考虑进去,综合评价学生。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

1.3.2 真实性的评价。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学生知识、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应确保按照学生实际作品或表现来评价。揭示出学生成长的轨迹和进步的方式。

1.3.3 实践能力的评价。职业学校应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2.1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既是一种课程理念,又是一种多用途的教学方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课程设计不仅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策略来开发多元智力,而且还要求教师把多元智力整合到教学活动中,进行项目学习。

例如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灵活度很高,与当前市场经济形式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因而应将重点放在学生能用所学知识会处理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项目教学,便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因而,我在开课前就已通过问卷等方式对每一学生的特长、优势进行了调研。第一课时,通过随机抽签并适当调整,将班中同学分成了每六人一组,一个班分成六个项目组,每一组即为一家模拟公司,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自定经营项目,并推选了经理,内部管理条例等。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以公司形式将市场营销的4ps策略融入各公司的发展企划中,进行相关理论教学。而我是六个公司的顾问,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与各项目组进行充分的沟通,成为各项目组的良好促进者,对各项目组的学习进展实施有效的指导与协助。要求他们克服困难,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成员在项目组中的作用。

2.2 教学手段。多元智力是一道多彩的光谱,其教学策略更加五彩斑斓,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在教学中应该“为多元智力而教”和“用多元智力来教”。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开发旨在促进多元智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2.2.1 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影像教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工作。这样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课程内容。

2.2.2 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方式就某一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分析、写作训练。教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考、交流。课堂下进行课外指导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调研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强其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学生面对背的座位排序,而要求学生按小组面对面侧对教师的坐法,这样可以更加方便讨论和活跃气氛,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2.2.3 案例法教学。总结选取有关案例,事先将案例布置,学生课前先阅读,掌握案例要点,针对课堂讲授原理,结合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深入剖析案例,增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的掌握,通过案例分析,还能掌握一些教科书一般不重点讲,但在实际运作中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2.2.4 角色扮演法教学。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活动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我在《市场营销学》课程就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模拟公司的实际作业,体会和掌握市场开发、产品、商标的设计、营销渠道的建立,加深理论学习的理解。

2.2.5 合作学习教学。合作学习是以异质或同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希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例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项目教学中,班中的一名调皮男生因为绘画很好,就成了“各公司”的抢手货,于是他经常跳槽,最后成了班中“拿薪”最高的人。通过这样的教学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3 案例运用

市场营销课程《品牌和商标》

课前知识:在前一次课,学生已学了产品的整体概念,设计了自己公司的产品的整体概念和产品组合等内容。并已知品牌和商标是产品整体概念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多种智能模式学习,理解商标和品牌的构成要素、设计要求、重要意义,感受认识著名品牌和商标的成功之处,能用语言、音乐、绘画、逻辑、人际合作、道德等方式展示自己对品牌和商标的理解;并掌握品牌策略;培养他们欣赏美,关注公司相关经济纠纷的市场案例,并从中受到保护知识产权的教育。

学生课前必要的前餐:各小组即各公司组织调研和收集本公司竞争者的品牌和商标。每个成员课前交调研记录。

学习活动的设计:

逻辑-数学:统计目前自己了解到的本公司竞争对手的产品品牌、商标及相关策略,并分析其隐含意义;

视觉-空间:剪贴或画一画已知本公司竞争对手的产品品牌、商标;

音乐:寻找优美的音乐配合本公司的产品形象;

身体-运动智力:利用业余时间去商场、超市、专卖店、公司进行调研,收集品牌、商标的种类和图样;

人际关系:用小组合作集体创作设计本公司的品牌和商标,并明确品牌营销策略;

语言:各公司选派代表用语言描述本公司产品的品牌、商标设计的创意;

道德:利用案例说明知识产权维护的必要性;

自我认识:描述自己学了《品牌和商标》后的感受;

评价方式:评出“明星公司”、 “最佳发言”、“收集资料能手”、“最佳设计”“最佳创意”等。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以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身体力行的,当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艺术、运动、音乐等活动时,学习会变得兴趣盎然。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式,多元智能课堂就像“真实”的世界,学生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收稿日期:2008-4-18

上一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下一篇: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