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10-16 10:27:52

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 大型体育场馆的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其多层次的需求,其市场化供 给势在必行。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就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内涵进行研究,并 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主体可以是政府、市场、第 三部门或者它们之间的联合,提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第三部门补充应是我国大型体育场 馆供给的可行性模式,并分析了各个主体在场馆市场化供给中的角色和职能。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供给;市场化供给;供给模式

中图分类号:G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4-0017-04

A Research on the Possibility of Marketoriented Supply of Larg e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ZENG Qinghe1, MA Shujun2, CHEN Yuanxin1, WANG Jian1

(1. College of P.E,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 ubei China; 2. Sport Department, Pingdingshan College, Pingdingshan 4670 02, 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governmentsupplied mode of large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cannot meet the m ultilayer needs of society, so it is necessary for marketoriented supply. By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e paper studies the content of marketorien ted supply and analyzes it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hen it points outthe ideal mode should be the government guided, the market participated and thethird department supplemented, and their roles and function in supply of large s tadiums and gymnasiums are analyzed.

Key words: large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supply; marketoriented suppl y; supply mode

1 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内涵探析

1.1 大型体育场馆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可供全体居民或部分居民消费或受益,但不需要或不 能够让这些居民(受益者)按市场方式分担其费用或成本的产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的特征。依据公共物品公共性的差别,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 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等;准公共物品是指不能同时严格满足以 上两个特点要求的公共物品。[1]大型体育场馆属于准公共物品,其准公共性主 要表现在 :一方面,体育场馆不具有非排他性,场馆通常通过修建入口、收取门票等方式将未付费者 挡在门外,避免了“搭便车”的现象;另一方面,体育场馆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在没有达 到“拥挤”点之前,每一个消费者对场馆设施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其的消费,且增 加一名观众的边际成本为零。

1.2 大型体育场馆供给的特点首先,体育场馆的供给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 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由于场馆设施的建设与消费 可以有效促进其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周边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为附近居民提供便 利的健身设施,可为当地承办大型赛事提供物质基础,而大型赛事的举办可带动当地第三产 业的发展。因此,场馆设施的建设与使用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

其次,体育场馆的供给具有自然垄断性。[2]场馆设施的自然垄断性表现在三个方 面:一是 场馆设施的沉淀成本过高,场馆设施一般都具有专用性和非流动性,其投资建成以后,再转 作他用的可能性非常小,其退出成本非常高。二是场馆设施具有规模经济性,场馆设施作为 体育赛事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其提供的体育赛事产品越多,其成本也就越低。三是场馆设施 的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报期限长,甚至无法收回投资,投资风险高。

再次,体育场馆的供给具有无差异性和非均衡性。[3]场馆的供给一般以社会上大 多数人的 利益为价值取向,实行标准化供给,不能考虑消费者的个性化特点。根据经济学理论,私人 产品基本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均衡供给,但像体育场馆这样的准公共产品,可以通过价格 调节其需求,但无法通过价格调节其供给,一般很难达到供需均衡。1.3 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内涵在我国传统供给体制下,由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供给的特殊性,其供给完全 由政府提供。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物品种类和数量日益庞大,由政府完全提供公共物品的 弊端日益显现,原有的供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场馆设施的需要。对于公共物品 来说,政府可以是供给的主体,或最终责任人, 但却可以将不同的环节分配给非政府的私人 或组织去完成。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与生产的不同结合方式使得公共产品供给 具有多种模式,萨瓦斯归纳了10种公共服务的具体模式(表1),从中可以见, 生产者与安排者(供给者)可以是同一个主体,也可以是不同主体。[4]因此,场 馆的供给 主体可以多元化,应该包括政府、市场主体和第三部门,也可以是它们之间的联合。在供给 过程中,各主体处于平等地位,合理分工、互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替代,共同完成场馆的 有效供给。场馆供给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可以由政府供给,由政府直接生产或与市场、第 三部门合作间接生产;也可以由市场供给,由市场生产;还可以由社会(非盈利部门)供给 。

美国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物品的供给活动是指通过集体选择机制对以下问题做出 决策:由指定的一组人提供各类物品和服务;被提供物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与这些物品 和服务有关的私人活动被管制的程度;如何安排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如何对这些物品和 服务的供给进行融资,以及如何对生产这些物品和服务的人进行管理。[6]

笔者认为,场馆的供给包括提供和生产两个部分,场馆的提供又包括决策、融资两个环节, 场馆的生产则包括建设、运营两个环节。因此,大型体育场馆的市场化供给可以理解为: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为前提,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第三部门的积极性,由政 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场馆的决策、融资、建设、运营等供给的过程。体育场馆的市场化 供给打破了原先政府独家提供的垄断格局,逐步培育起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场馆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财政压力。

2 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分析

2.1 体育场馆供给严重不足与大量闲置的矛盾一方面,体育场馆供给严重不足。随着全运会、城运会和省运会等大型赛事在各城市的轮流 承办及地方政府对大型赛事及场馆设施对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认识的深入,极大地促进了 对场馆设施建设的需求,但场馆设施动辄数亿元的投入令多数地方政府望而却步,加之场馆 的运营也是个世界难题,致使场馆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场馆设施闲置严重,利用 率过低,我国大部分场馆设施为满足大型赛事的需要而建设,较少考虑赛后的运营,致使多 数场馆设施在满足一次大型赛事的需要以后,因不适宜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而大量闲置,利用 率过低。而且,由于我国大型赛事资源比较稀缺,能够承办的大型文体活动较少,多数场馆 设施利用率低下。

2.2 大型体育场馆供给的“政府失败”和“市场失灵”政府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和公共财政支出者,是社会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体育场 馆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性,也决定了政府是其主要供给主体。由于我国场馆供给决策缺 乏科学论证、决策信息不完全和决策者固有近视等因素的限制,常常导致场馆设施建设决策 失误。而且由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双边垄断、预算最大化等问题,使得由 政府作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唯一配置者的方式,缺乏经济系统中应有的竞争机制和成本效益 观念,缺乏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导致供给的低效率,甚至会产生政府的“寻租”行为。此 外,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化、服务对象的平民化、体育资源及其价格的市场化,与政府 垄断服务对这种需求回应能力的不足也存在矛盾。[2]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出现“ 政府失败”的现象。

由于体育场馆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市场主体的利益得不到补偿,决定场馆由以 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经济人来提供必然是无效的,就出现了所谓的“市场失灵”。体育 场馆供给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市场经济主体不愿涉足场馆设施的投入与建设,由民间资 本投资兴建的体育场馆数量极少,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另外,场馆设施建设、经营过程中 的信息不对称,也使政府拥有大量投资者所不具有的信息,而且政府在场馆设施的规划、设 计等方面具有优势信息和垄断地位,常做出一些不利于投资者的决策,致使投资者的利益无 法得到保障。这些因素都让市场主体对场馆的供给望而却步。

3 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可行性分析

3.1 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理论基础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公共产品理论、项目可区分理论和使用者付费制度。 [7]根据公共产品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生产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是可以 相互分离的。场馆设施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为私人参与场馆设施的投资与建设提供了理论前提 。体育场馆的供给既可以由政府供给,也可以由私人供给,同时,还可以由政府与私人联合 供给。

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场馆设施属于准经营性项目(收费不足以收回建设成本),具有收费补 偿机制。但在多数情况下收费不足以弥补建设成本,政府将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投入资本 金、补贴等手段)弥补投资者的投资成本,这就为政府与市场共同投资建设场馆设施奠定了 理论基础。

使用者付费制度是指根据消费者的使用量支付场馆设施的服务费,谁使用,谁收益,谁付费 。较之于税收制度,使用者付费制度作为场馆设施的主要筹资机制有助于场馆设施的合理配 置,投资效率较高,投资者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使用量,通过向使用者收费收回部分投资成本 ,为场馆设施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前提。

3.2 制度的创新及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首先,公共产品产权制度的创新。公共产品产权制度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1) 使私人获 得公共产品的所有权,即公共产品产权的私有化,主要通过私人从政府手中购买公共产品所 有权来实现;2) 公共产品经营权的私有化,即在公共产品所有权依然归政府所有的前提下 ,由私人承担公共产品的日常经营活动。公共产品产权制度的创新为市场主体参与场馆供给 提供了可能,如市场主体在PPP、BOT模式中就可以获得场馆的特许经营权。

其次,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民间资金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意见》、《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等政策的出台,明确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 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上述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市场主体参与场馆设施的供给扫 除了准入障碍,并有助于其合法权益的保护,为场馆设施市场化供给提供了制度保障,调动 了民间资本参与场馆设施建设与运营的积极性。

3.3 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职能的转变在传统体制下,由于大量的公共产品由政府直接生产,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多,各种弊端逐渐 显露出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无效率与低质量;政府直接生产公共产品的高成本;公共产品垄 断供给导致的寻租和腐败现象。所有这些因素迫使政府不得不改革其供给公共产品的职能。 另外,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也起着很大的影响。“新 公 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公共选择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通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界定来 解 决政府面临的困境;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全面引入市场机制,私人企业、非盈利性 公共组织、半独立性公共公司、政府机构等各种类型的组织都可以提供公共服务,在公私之 间形成竞争"。上述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不再既是场馆的提供者又是生产者,政府可以 直接生产,也可以将场馆的生产职能交给市场主体就行使,这就为场馆的市场化供给提供了 多种可能的方式。

3.4 市场主体逐步成熟,使其有能力参与场馆设施的供给

我国的民营经济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和资本积累,其经营规模、资金实力都已达相当水平 ,在体育领域也涌现了一批诸如中体产业集团、华体集团等资产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同 时一批专业从事场馆设施运营的企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深圳招商局物业公司(从事 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国外部分从事场馆设施建设与运营咨询服务的企业集团纷纷登陆 我国,为场馆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因此,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了众 多从事场馆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市场主体,使其有能力参与场馆设施的供给。

3.5 场馆设施具有盈利的可能性民间资本参与场馆设施供给与运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否营利。虽然我国目前场馆设施 的营利性较差,但民间资本可以通过场馆设施的附属设施和配套的商业设施的经营来获得投 资回报。而且,在场馆设施的建设中,政府一般都会配套一定面积的商业用地,以吸引民间 资本的投资,如奥运场馆设施的建设。此外,场馆设施具有聚积人气的功能,可以带动其周 边商业配套设施的发展,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也将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场馆设施的建设 与运营。国内诸多场馆设施非政府供给的成功实践也证明场馆设施确实具有营利的可能。

4 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可行模式分析

我国原有的政府垄断供给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大型场馆的需求,加上场馆供给的“ 政府失败”与“市场失灵”,大型体育场馆的供给模式必将由政府单一供给,逐渐向政府主 导、市场(私人、企业等)参与、第三部门补充的联合供给模式过渡。

4.1 政府主导――大型体育场馆的政府供给

4.1.1 政府供给体育场馆的优势和弊端政府供给体育场馆的优势和弊端是与政府本身的特点、运作密不可分的,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1) 有利于整合一切社会力量,服务于政府总体体育政策目标的实现;2) 可以集中人力、 物力、财力以及通过政策的制定,提供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体育场馆产品;3) 通过制定 和维护体育政策,保证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活动的正常进行;4) 利用财政、金融以及法律 、行政等手段对体育场馆供给的总量和结构进行宏观调控;5) 保证政治、文化、经贸、大 众娱乐等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发挥场馆的社会效益。其弊端主要表现在:1) 容易出现政 府决策偏差,易造成体育场馆无效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2) 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易造成场馆供给的低效率;3) 过分追求社会效益,忽视其经济效益,不利于场馆赛后运 营;4) 缺乏约束监督机制,导致国有资产利用率低下或国有资产流失;5) 对消费者的个性 需求缺乏及时回应。

4.1.2 政府在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中的角色及职能定位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即使在场馆设施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由私人部门生产,政府在场 馆设施的供给过程中还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其原因有:1) 我国场馆设施的供给决策多由 政府部门做出,只有政府才能承担其场馆设施提供者的角色。2) 场馆设施供给“市场失 灵”现象的存在,也需要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来弥补市场缺陷,以实现场馆设施的有效供 给。政府应注意其角色的定位,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预,其作用的发挥应以弥补市场失灵为 限,解决民间资本无法解决诸如场馆设施的外部性、自然垄断性等问题。

政府应在场馆设施发展规划的制定、供给决策、招商引资、制度支持和资源配置以及投资者 权益保护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1)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与目标,并结合实际制定场馆设施的 发展规划;2) 根据当地的实际,决定是否提供场馆设施以及采取何种筹资机制和场馆设施 由谁生产;3) 向市场主体推介场馆设施投资项目,为场馆设施的投资者和生产者提供多元 化的金融服务;4) 制定各种优惠的税收政策、融资政策、设施运营政策;5) 以行政划拨 或协议方式提供场馆建设所需土地,提供必要的场馆设施建设与运营资金和配套的基础设施 ;6) 加强对场馆设施建设过程中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的监管,加强场馆设施服务和价格监 管;7) 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并积极兑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8]4.2 市场参与――大型体育场馆的市场供给

4.2.1 市场供给体育场馆的优势和弊端 市场供给体育场馆的优 势和弊端与市场机制的特点密不可分,其优势主要表现在:1) 拓宽场馆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渠道,提高场馆供给总量;2) 改善运营水平、降低场馆设施运营成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3) 提高场馆设施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社会各界需求;4) 形成竞争机制,促进政府供 给效率的提高。但市场主体天然的趋利性和盲目性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表现为:1) 容 易导致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难以协调;2) 可能出现定价不合理,导致大众体育公众利益缺 失、弱势群体权利被剥夺;3) 市场化过程中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4) 有可能擅自改 变体育场馆的用途或进行掠夺性开发利用,造成场馆的过度损耗和贬值。4.

2.2 市场在场馆供给中的角色及职能定位在欧美国家,部分场馆设施由私人单独供给,如英格兰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场馆设施多为私 人供给。在我国当前,市场主体一般通过与政府合作的方式参与体育场馆的供给,由市场主 体单独供给场馆的情况还比较少。由于政府的配套政策比较优厚,民间资本的积极性比较高 ,市场供给比较容易实现。

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参与体育场馆的供给:1)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方式(PPP),由政府 与民间资本合资(作)建设场馆设施,政府通过授予民间机构长期的特许经营权来确保其收回 投资并获得一定收益,民间机构在特许经营权期限结束后,将场馆设施的所有权无偿转让给 政府。2) BOT及其衍生方式,由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将特定场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权通过特 许协议授予给国内外的其它投资主体,由这些投资主体负责设计、开发、建设项目,并在特 许权期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特许期满后政府无偿从投资者取得项目所有权。3) 服务 外包,场馆设施的运营管理部门通过与民营企业、组织或机构签订协议的方式实现场馆设施 某一活动的民营化,将部分日常服务性工作和部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委托给专业的公司 来完成。4) 委托经营管理,场馆设施的所有机构通过公开招标,将其拥有的场馆设施的经 营权委托给专业化的经营机构,由该经营机构根据协议的约定负责场馆设施的运营。5) 承 包或租赁经营,对于部分场馆设施或其部分空间可以通过承包或租赁经营的方式交由民间机 构经营。4.3 第三部门补充――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场馆供给中的作用第三部门,也称“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主要涉及文化娱乐组织、教 育科研组织、医疗卫生组织、慈善组织、协会学会组织等领域。第三部门起着沟通市场与政 府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提供部分公共产品,发挥着市场和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

场馆的供给主要包括决策、融资、建设、运营等几个环节。第三部门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 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对于场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来讲,很难发挥有效作用,依然存在志愿 失灵的情况,但在场馆的决策和融资中,第三部门却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第三 部门力量还比较弱,但其在场馆供给中的作用不可忽视:1) 资助功能,主要是基金会或慈 善机构通过捐献的形式为场馆建设提供资助,如国家游泳中心大概10亿元的建设资金就全部 由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球华侨华人捐献完成;2) 咨询服务功能,主要是相关科学学会 利用研究成果对场馆供给提供的相关咨询和指导,如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及其体育产业分会、 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等都可以在场馆供给中发挥“思想库”的作用,对场馆供给决策、融资政 策、运营政策的形成及实施提供服务;3) 监督功能,主要是约束和监督场馆供给主体的不 规范行为和违法行为。中国体育场馆协会专门了成立场馆运营和开发工作委员会,负责提供 体育场馆相关咨询和服务、组织贯彻体育场所相关标准、对体育设施竣工规范化技术进行检 测与验收等工作,并且于日前启动了2008年度中国优秀体育场馆评选活动,以期引导并推动 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水平的提高[8]。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 会”的格 局逐步构建,将需要非营利组织来承担更多社会公益事业的管理和经营活动,而且,随着我 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必然会在场馆供给中发挥更大作用。

5 结 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场、社会(第三部门)必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元结构的形 成意味着社会权力格局的调整,意味着资源将由单一的政府计划供给转向政府、市场、社会 三种主体共同配置资源,供给各类物品。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供给同样将向政府主导、市场 参与、第三部门补充的模式逐步过渡。在体育场馆的供给中,政府应在场馆设施发展规划的 制定、供给决策、招商引资、制度支持和资源配置以及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市场主体则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的方式(如PPP、BOT、服务外包、承包或租赁经营等)参 与体育场馆的供给,甚至可以单独完成场馆的供给;第三部门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可以发 挥其资助、“思想库”、监督等职能。不同的供给主体都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固有缺陷,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空间和边界条件,在 各自的功能空间和边界条件内,对于体育场馆的供给是相对有效的,离开这些功能空间和边 界条件则可能导致供给的无效率[9]。因此,政府、市场与社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 位,在 实践中进行合理的分工、互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替代,共同实现体育场馆的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 刘汉屏.公共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9:80-90.

[2] 陈元欣,方曙光,王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建设的 双重困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24.

[3] 周游,等.公共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9:64.

[4] 许彬.公共经济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5:248-256.

[5]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共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9-70.

[6]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6:87.

[7] 陈元欣,王健.综合性大型赛事场馆设施投融资现状及其市场化改革研究[C].第六 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体育科学论坛论文集,2007,10.

[8] 王健,陈元欣.政府主导:政府在综合性大型赛事场馆设施供给中的作用研究[C]. 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体育科学论坛论文集,2007,10.

[9] 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网站[EB/OL]. www.省略.cn/.

[10] 卢文云.我国奥运争光类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研究[J].体育科学,2006( 12):78-80.

上一篇:论现代速度滑冰冰场管理技术要素与目标 下一篇:CBA与NBA门票市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