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为桨,让孩子们荡舟书海,快乐徜徉

时间:2022-10-16 10:08:10

朗读为桨,让孩子们荡舟书海,快乐徜徉

我与张秋霞老师都是“一日无书”,便觉“百事荒芜”的大书虫。我们共同研究探索,在不知不觉间竟将一群不爱读书的调皮鬼变成了痴迷于书的小书虫。每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徜徉书海,乐在其中。要问我俩点石成金的绝招是什么?那就是――大声读书给他们听。

一、缘起

刚接这个班第一天,我俩就发现很多孩子并不喜欢读书――自习课上写完了作业,老师让他们自由读读新发的语文课本和自读课本《千纸鹤》。可除了两三个埋头看起来,其他孩子翻了两下就把它们丢到一边去了。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我俩课下经过一番斟酌,确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孩子们肯定是因为没有品尝过读书的乐趣,那我们就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让读书快乐从他们的耳朵流进他们的心里。

课下,我从《千纸鹤》上精心选出了张天翼的《不动脑子的故事》。这是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我想孩子们一定喜欢。果然,当我在课堂上有滋有味地读给他们听时,他们完全被吸引了。看到他们因投入而闪亮的眼睛,听到他们不时响起的欢快的笑声,我也就读得更带劲了。

从那以后,每天的“谈天说地”时间成了我们班最快活的时光。我在孩子们中间摇头晃脑地读,孩子们在我周围如醉如痴地读。最早我们只是从手边的报刊、文选上挑选有意思的文章读。后来在网上看了看云老师的很多教学日记,又在她的影响下读了《朗读手册》《说来听听》等书,我们开始更多地给孩子们读整本的书。现在我们已经品完了《木偶奇遇记》和《爱的教育》,正欣赏着的是《草房子》,下一个进攻的目标――《夏洛的网》。

二、朗读技巧

给孩子们朗读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读之前,我们常是先把书名、作者,还有书中重要的人物或事物的名称写到黑板上。比如,我在读《草房子》第一章时,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草房子》、曹文轩、桑桑、秃鹤、油麻地、秃头。这些词在后面的朗读中,会让孩子们感到熟悉、亲切。它们像塔石,孩子们踩着它们,可以尽快地进入书的世界里去。

我们是像讲故事一样来进行朗读的。扮演书中的人物,模仿他们的声音;表情随着情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读到紧急的地方,压低声音,减慢语速,以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们还发现孩子们对朗读中的象声词格外感兴趣,所以对这类词朗读时都尽力模仿得像一些。而敲门声,则干脆用敲桌子的声音来代替。

如果孩子们仅仅是坐在那听,是远远不够的。《朗读手册》里说:在阅读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得越多,他理解得越多。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让朗读在他们身上得到回旋。读到关键的地方,突然打住,我们会让孩子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时在读书中间,让他们齐答一些特别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其中一个或几个临时扮演书中的人物,跟着我们的朗读做各种动作和表情等。比如,我读《木偶奇遇记》,故事讲到皮诺曹的双脚被火烧没了,他可怜巴巴地一再恳求爸爸给他做一双新脚时,我问他们:“爸爸会给他做双新的脚吗?”一些孩子嚷嚷着说肯定不会,另一些则极力反驳。调足了他们的胃口,我再往下读,他们听得更认真了。故事结尾爸爸拿着识字课本回来了,可他的上衣没了。我又问:“爸爸没有钱呀,他的识字课本怎么来的呀?”“用上衣换的。”孩子们的齐答远不如平时响亮,但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都被感动的缘故啊。

三、讨论

读完故事,可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讨论。

《朗读手册》和《说来听听》两本书都认为朗读后的讨论非常重要。《朗读手册》里说:读完一个故事后,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听完故事后,乐于讨论的孩子最能增进语文能力。而《说来听听》则说:阅读讨论进展顺利的好处之一就是孩子们听了其他组员的对一本书的看法,通常会想要重读一遍。

我们觉得讨论时教师的作用是尽力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畅所欲言。不过教师也不能完全撒手,还得对他们的讨论加以指引。而要想引导得巧妙,教师自己得首先要把书读透。

《草房子》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桑桑和杜小康在打麦场玩火。他们走后,余火竟将大草垛引燃。杜小康是在全校大会上公开承认的,而桑桑是父亲桑校长一再逼问下才不得不认的错。读完后,我让孩子们随意说说,他们都夸杜小康敢作敢当是个男子汉,批评桑桑太怯懦了。只有两个学生因为同情桑桑替他辩解了几句。

我希望他们的思考能深入一些,就问道:“杜小康并没有出卖桑桑,可正是他的勇敢让桑桑成了大家眼中的胆小鬼。他俩刚刚建立起来的友谊也就跟着破裂了。那请你想一想,杜小康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呢?”

冷了几分钟,杜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要是私下里和桑桑商量一下,然后一块去认错。那桑桑肯定不会恨杜小康了。”

“那么,杜小康为什么非要在全校大会上,在全校师生面前公开承认呢?”我要趁热打铁,追问到底。

梁珊马上就答上了:“杜小康是在逞能。他就是想让全校的学生看看:在你们眼里天大的事情,在我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这样,才能显示他的与众不同,让他被别的同学崇拜。”不过,梁珊刚一坐下,就又有人起来反驳她。新的辩论又开始了。

那就让他们自由地辩吧。唇枪舌剑中擦出了思维的火花,他们对书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深了。

四、默读

因为我们每天读书给孩子们听,他们阅读的热情也就一天天高涨起来。每天“谈天说地”的听读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书的渴求了。于是,我们又带着他们开始了默读的训练。

自习课上,那些完成了作业的学生就可以默读自己喜欢的书了。(当然看到他们读书了,我们有时是会抽查的,为了看书而应付作业的淘气包是会被罚的。)课时宽松时,我还会抽出一两节课来让他们自由默读。

全班一齐默读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让那些平时不怎么爱读的学生也被环境感染而投入到书中去。所以,每回全班默读时,都是班里最安静的时候,只能听见翻书声和孩子们与书“对话”时发出的叹息声或轻轻的笑声。

我们的大声朗读给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向书的世界的大门,而孩子们对书的爱反过来又感染了我们,给了我们更多的热情和力量去读更多的书给他们听。所以,我们愿意不断努力,去实现心中那个最美的目标:我的孩子们都爱书,都把读书当做快乐的事,长大后都能成为终生爱阅读的人。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善用教育资源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