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师舞蹈基本功的教学

时间:2022-10-16 08:16:33

浅谈幼师舞蹈基本功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J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摘 要 初学舞蹈的学生,往往缺乏艺术需要的“力度”、“柔韧性”、“干净”、“稳定性和协调性”,跳起舞来呆板、松懈、不协调。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才能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姿态,训练肢体的柔韧性,能不断地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关节的力度。因此,基本功训练在舞蹈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基本功教学中起着主导走用。

关键词 幼师 舞蹈 基本功 教学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人的情感的一门视觉艺术。舞蹈基本功教学就是对舞蹈演员力度、柔韧性、稳定性和协调性进行训练的一门课程。严格地说,它是结合了人体解剖学、人体运动力学和运动生理学,以及舞蹈心理学等所组成的一门基础课。舞蹈是最具有感染力和最美的形体艺术。舞蹈基本功是学好舞蹈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舞蹈基本功,那么她必然跳不好舞蹈,将来也无法给学生做出好的舞蹈示范,也就教不好舞蹈。这就像一个不懂语法学写文章一样。舞蹈基本功看起来很容易,真正训练起来却很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基本功训练非常的单调、枯燥、又苦又累,相同的动作要经过反反复复,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于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出现了学生厌学、虎头蛇尾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和学生本身吃不了苦等原因造成的。为了抓好幼师舞蹈的基本功教学,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功训练的含义

基本功是指一个舞者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内在条件、外在条件及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巧动作的能力,它不是先天由来的,而是经过系统的基础训练所达到的一种结果。这里所说的条件是指人的基本条件,包括人体的身高、体重、比例、外形等先天素质条件和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基础条件——软开度。内在条件是指单纯从外表外形看不出来的舞者所具有的能力,具体包括肢体形态的协调能力、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动作理解能力、控制能力和基本的弹跳能力等等。舞蹈基本功训练是根据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动作成形的规律进行训练的,主要是指人的骨骼和肌肉的训练,整个基本功的训练都能使人的身体处于无休止的多种变化形态之中。所以,引导学生对基本功内涵的理解,在训练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包括:

(一)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量和弹跳力等,它们是在肌肉收缩或张力增加时所产生的一种能力。

(二)柔韧性——是对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三)控制力与稳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者在表演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能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能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四)协调与灵活性——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在练功时所表现出的相互协调配合能力(内在动力)。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外在动力)。这些都是一个专业舞蹈演员或舞蹈教师必须具有的素质。

二、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幼儿舞蹈教育属于艺术领域教育。它是萌发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情感体验的先驱,是培养幼儿运用形体动作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有效途径,所以说在幼师专业的课程中,舞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舞蹈基本功。因此,基本功的训练对幼师专业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它能克服学生身体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如比较常见的驼背、臀部下垂、O型腿、X型腿等。在基本功的训练中,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形态,使其肢体的柔韧度增强,使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不断加强,还能培养其音乐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学生通过刻苦的磨练,久而久之,她们的基本功的动作必然会达到定型的姿态。动作定型了,他们在舞蹈中运用起来就会表现的非常自信和自然,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能表现出手、眼、身、步各种动作的韵律。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才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才会体现出动作的美感。经常进行训练者和不经常进行训练者是大不一样。如腿部肌肉力量差的人,舞姿就不美,感情也不能通过造型而表现出来。因此基本功训练,对学习舞蹈动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教师在基本功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

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她必需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和表现能力。专业素质指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和舞蹈表演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给学生准确、生动、精练的讲解,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其动作的要求和要领。舞蹈表现能力是指舞蹈的艺术,即情感表现、动作势态表现等。基本功教学的很多动作都是在动态示范中进行,动态示范是舞蹈教学中最直观最直接的教学手段。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能给学生美的熏陶,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动作的运行路线、状态和要领,对动作的动态、节奏、情绪、劲力有直观的把握。教师的优美的动作,漂亮的舞姿能让学生感到钦佩,同时能激发学生树立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决心。所以,作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仅要保持原有的舞蹈姿态,而且还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底。即使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将失去灵活性与协调性,局部动作的表达有些衰退,但只要她的功底扎实,她的动作将仍是有力的。示范不仅可以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信息,同时通过示范可以让学生对正确和错误的动作进行鲜明的认识和对比。好的示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练习基本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示范终究只是示范,与舞蹈家的动作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亲自示范外,还会给学生播放一些精彩的舞蹈视频,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从而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基本功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要想营造这样的氛围,应遵循 “三型”教学法规律。即启发型、鼓励型、趣味型。启发型是指,舞蹈教师在教学时,要在尊重学生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并在教学中谆谆善诱,启迪心灵,开发智力。鼓励型是指,教师根据基本功的个体差异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趣味型是指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既有苦也有乐。苦与乐相互融合就成了美味佳肴。基本功训练是一件非常苦的差事,软度、力度、技巧的训练能使学生消耗很大的体能,导致学生精神上承受一定负担,容易产生疲惫感和压抑感,为了增强兴奋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寓乐于教、松弛学生神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我校幼师专业学生的实际,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的留守家庭,父母不在身边,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特别是对舞蹈基本功的学习,由于她们没有舞蹈基础,骨骼偏硬,所以学起来更吃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的培养,遵循“三型”教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使学生树立顽强的意志,对学习充满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遵循两个“规律”,即生长发育规律和动作成形规律

教师在基本功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应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动作成形的规律,尊重其科学性,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比如,训练腿部柔韧性时,应该先从地面动作开始,再过渡到把杆动作,练腰也是一样,也有一个过渡程序,先应是地面俯卧下后腰,再是跪立下腰,最后才是中间的站立下腰,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很可能给学生造成意外伤害。记得,我有个学生在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中,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性原则,急于求成,不听老师的告诫,在练习腰部柔韧性的过程中,导致脊椎受伤。这件事深深的启发了我,让我吸取了教训,在此后的舞蹈基本功的教学中,我告诫学生,舞蹈基本功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成就,千万不能急于一时而伤了自己。

(四)将学生培养成“三会”人才,即会做,会说,会写

作为一名幼儿舞蹈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舞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所教的学生,她们毕业后多数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她们不需要具备专业舞蹈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所以我在教学生基本功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三会。会做,要求她们在练习过程中做出的动作比较规范,示范动作比较优美即可。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高的要求,既要按照舞蹈演员的标准要求她们,又要讲究科学性。会说,说出基本功动作要求和要领,练习的方法和步骤。会写,善于记笔记,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写好课时教案即可。

(五)教会学生处理好基本功、技术和表演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舞蹈的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应把技术训练运用到基本功训练中去并与表演性组合或具体的作品相结合,使之进入某种轻松活泼的状态之中。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基本功训练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强有力的展示。在学生掌握动作的同时,还要渗透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言,使其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展示,自由的创造性地表演舞蹈动作。这样才能以情动人,达到“以舞带情”,“以情舞动”的艺术效果。这种“情动并茂”的表演才能化为动态美的艺术形象,才能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通过各式各样的演出,可带动学生学习基本功的热情,并强化基本功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为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从课堂迈向舞台。

(六)以师爱激励学生

多年来的教学现状告诉我,幼师学生大多是在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从小父母不在身边,初中学习阶段,由于她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得不到老师及同学的关注。因此她们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更需要我们教师去挂乃她,去尊重她。我常想,只要老师对学生多一份微笑,多一份耐心,多一些理解和关心,学生会对老师加倍信任,求知的欲望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发挥,学习也会更主动、更自觉,这样教师也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要因材施教,不要因为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差一点、协调性差一点就不屑一顾或放弃。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具备一种潜在的威严。这种威严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关心、爱护、认真负责的体现,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

舞蹈是以美化人体动作为手段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它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而舞蹈基本功是舞蹈学习的基础,对于舞蹈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幼儿师生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所以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对幼师舞蹈教育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它是舞蹈这座高楼大厦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 吕艺生,朱清渊.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李春华.古典芭蕾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亚洲向左,中国向右 下一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