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域下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

时间:2022-10-20 01:32:49

新课程视域下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摘 要 《体育之研究》是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当时他看到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有重要作用。在文中阐述了体育的地位、功效、如何培养和提高参与者的自觉性,并提出了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至今仍然是体育工作的指导文章。

关键词 《体育之研究》 体育教师 必备素质

20世纪初,我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东亚病夫”成了列强侮辱我们的代名词。青年时的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得出“天地盖唯有动而已”。于人,动能强筋骨、增意志;于国,动能求变求新,动是富国强兵之道。1917年4月1日他撰写的论文《体育之研究》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这是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在论文中分析了体育的概念、要义、功效,指出发展体育运动重在观念的更新,并剖析了学校体育的成效、社会体育的发展和体育教师的素质等相关问题。直到现在《体育之研究》仍然是体育教师业务提高、职业工作的指导性文章。下面我就研读《体育之研究》后的体会谈谈体育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要具备较高的师德和使命感

《体育之研究》开宗明义即提出“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这也是撰写文章的出发点。文中提出如何解决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现象——“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 然而“今之提倡者,非不设种种之方法,然而无效者,外力不足以动其心,不知何为体育之真意。”文中的提倡者自然包括体育教师。所以体育教师首先要有一种强国强民的使命感。虽然现在社会稳定,但不得不说的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我们学生的身体素质隐患很多。在父母溺爱、学业的重压、自己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下,青少年运动不足,心肺功能下降尤为突出。《体育之研究》中写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我们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要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的位置。也是我们体育人的首要目标。虽然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的地位在每个学校不一样,但总体是很底的,这就更要我们有崇高的师德和使命感来调节自己的心态,积极的投入的教学中。而体育学科的特点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端正自己的言行身正为范。并通过体育教学手段,把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高尚的师德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因为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1]。

二、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运动技能

在《体育之研究》中多出批评当时的体育教师“语言鄙俚,闻者塞耳。所知惟此一技,又未必精,日日相见者,惟此机械之动作而已。”虽然时光已过百年,体育教师的学识、技能、和教学手段已有本质不同,但是社会和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我们应系统而扎实地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掌握于之相关的知识。因为体育教师专业运动技能过硬,又具有本专业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你必定会出自内心的崇拜,这就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内心世界产生激励作用,为你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体育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因为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在具备体育技能的同时还肩负多种角色——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身体机能培养者、身体形态塑造者,为此体育教师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伦理学、体育理论、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及运用高科技多媒体技术手段等等,决不是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自觉的增加知识储备。此外现在的分项教学中还需要体育教师还能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特定的学生来制定符合他们需要的学年计划、单元计划、和教案。对自己所教授的专业项目必需精通,同时对其他项目也要广泛涉猎,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三、要有教科研的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

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应诸方之用者其法宜多,锻一己之身者其法宜少”。这就是说为了各个方面的应用,方法应当多,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方法应当少。身体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个人的身体锻炼时间和体力都是有限的,对身体锻炼的具体内容每个人的爱好和身体条件有所不同,为此要全面发展身体,对于一个人来说,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内容与方法,而在各个锻炼阶段,又应突出重点兼顾其它。体育科学是研究各种体育现象和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运动能力和通过体育手段有效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科学[2]。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运动技能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把课堂教学训练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等能力。体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体育科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通过有特色的体育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朝气蓬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体育课上真正的得到身心的愉快锻炼。此外学校业余运动队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我国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师实现在学校工作中的自我价值,赢得社会、学校重视和支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训练中, 教练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练员水平的高低,基本上决定着所训练的运动员成绩的高低.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教练员特有的素质和能力,这也要求我们不断的努力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 教研型”。还有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也很常用,且效果很好。上网捕捉信息也是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计算机获取大量信息、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各方联络等等。所以,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有不断学习的恒心和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

四、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在《体育之研究》对不好体育运动的原因归纳为四点:“一则无自觉心也、一则积习难返也、一则提倡不力也、一则学者以运动为可羞也。”对此四者皆不好运动之原因,分析第一与第四属于主观,改之在己;第二与第三者属于客观,改之在人。君子求己,在人者听之可矣。 我们现在虽然采用了分项教学的模式,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自觉性还是不够。因为场地、器材等原因,并不是在该组的学生每个人都是喜欢这个选项的,这就要老师及时的引导,调节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必不可少,一方面能让你的教学更加流畅,另一方面能让你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使你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技能的教学和考核适当的可以调整,但对学生运动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不能放松。体育教师对于每节课必需认真对待,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状态,自己的课堂才能生动活跃起来。和学生能“亦师亦友”,那么那些“一则无自觉心也、一则积习难返也、一则提倡不力也、一则学者以运动为可羞也。”就能在无形中化解了。另外学校的早锻炼、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校内体育竞赛都是活跃、改善、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和校领导、班主任、后勤等及时交流沟通,才能保证各种活动的正常有序的进行。

教师本身素质是引起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所以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科学地合理的安排教学方法,运用丰富的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对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平时多阅读书刊杂志,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再与实践结合,参与科研,坚持写作,使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断更新,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楼丽琴.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8(2):87.

[2] 魏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154.

[3] .体育之研究[M].

[4] 陈晓春.体育教师素质谈[J].体育学刊.

上一篇:对帆板运动员选材的研究 下一篇:亚洲向左,中国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