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自然地理中重点、难点的把握

时间:2022-10-16 08:13:06

浅谈高中自然地理中重点、难点的把握

摘 要:高中自然地理历来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高考地理成绩,自然地理的复习是关键。同时,自然地理是人文地理的一个载体,不了解自然地理,就很难去解决人文地理的问题,所以,学生对自然地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应该牢牢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高中;自然地理;重难点

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中,自然地理所占分值几近50%,今年新课程版的考试大纲更显将自然地理、地图和人文地理的内容框为了60%~70%。因此,提高高考地理成绩,自然地理的复习是关键。

1.地理原理、规律的运用是自然地理的基础

自然地理中很多内容较为枯燥,难懂。很多地理学得不太好的学生普遍怕这一部分的学习,究其原因,是缘于其对自然地理原理、规律缺乏细致、深入的学习,导致对这部分知识一知半解。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等。地理规律主要分为空间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三类。理解运用基本规律和原理,要求学生首先识别简单的规律和原理,主要是单要素的变化规律。如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对流层内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气压垂直变化规律(越往高气压越低);经度和纬度分布规律(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等。规律的掌握要经常借助地图来实现。理解运用基本规律和原理,要求学生会归纳概括出规律和并能利用规律分析地理事物趋势,预测地理现象等。

地理规律和原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要会总结,主要包括时区和区时、经度纬度判别、地图及方向、地球自转及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及自然带、海水的温度及盐度、河流的补给、洋流的分布等。

2.地图识别是自然地理的核心内容

在地理和地图的知识网络中,应该掌握的知识有:首先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其次是地球及其运动,最后是地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经纬网和地球运动是地球知识部分的重中之重。在这部分知识中,有一些基本技能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地图是地理的拐杖,可以这样说,没有地图,地理学习将无法进行。高考是考能力的,地理知识的能力测试最好的就是地图考试。地理是文科综合考试中最难的部分,之所以说地理难就难在地图上。在高考所有的科目中,以地理考试卷面上的图形最多。通过最近几年的高考可以发现,有关图形的设问比重很大,赋分很高,而学生恰恰在图形考试中失分最多。在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学生不要一一去死记某张图。在平时的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地图中的那些平面图,图形之间进行相互转换和转化。除了平面图,还有那些剖面图、立体图、局部图、整体图、表格图、曲线图、扇形图、柱状图等。这些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解读,如果学生会了,理解了,那学生对地理的掌握也就差不多了,然后运用地图去解决地理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事半功倍。

3.地图绘制是自然地理的基本技能

现在高考对学生空间思维和读图能力的要求正在日渐提高,而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是其他文字无法替代的。由于高考改革后注重的是能力选拔,大量教材外的内容将会成为命题的依据,不少内容在课本里完全找不到,高考试题更不可能在教材里找出原词原句原图的内容,这就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如果粗略地看,地图只有两根“筋”,一根经,一根纬。因此,考生在复习阶段,必须在12条线上下功夫,这12条经纬线是:纬线五条:0°

(赤道)、23°26′N(S)、66°34′N(S)。还有20°W、160°E、0°、20°E、150°E、180°、70°W这七条经线。掌握了这些经纬线,世界轮廓图大致框架已确定,像在2014年高考试卷中,第五组题(14-17题)中,根据图5的(42°N-50°N、120°E-132°E)地形剖面图,如果大框架已定,那么就比较容易看出这在我国东北地区,“三山围绕,平原中开”是其地形特点,图中①②分别是大、小兴安岭,③是长白山,④是内蒙古高原,⑤是东北平原,下面的题目就好解决了,至少14和17题可迎刃而解。另外,题中要求必须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同时必须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总之,在地理复习中,不能重人文轻自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个基本点,且二者相互依存,没有自然地理,地理学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人文地理,地理学就失去了活力。复习时要讲究方法,只要方法得当,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

上一篇:中国传统包装设计中的元素分析 下一篇:语文味儿,快乐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