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课堂中绽开习作之花

时间:2022-10-16 07:15:04

在阅读课堂中绽开习作之花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随文练笔”则是一条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小路,在阅读课堂中,给学生习作练习开辟一块沃土,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而老师巧设练笔点,如化标点留白、文本空白、情感宣泄、意犹未尽、延伸拓展、阅读感悟等处为练笔点,则是随文练笔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随文练笔;训练点;留白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发现“随文练笔”能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课堂中,给学生习作练习开辟一块沃土。如何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笔者认为找准练笔点,是随文练笔是否有效的关键。

一、化标点留白为练笔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由于感情抒发、详略安排等需要,课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标点的留白,它们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

二、化文本空白为练笔点

文本的空白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空白背后的烟波浩渺,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点,化空白为练笔点,拓展文本内涵。

如《草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很多人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乍一看这个句子,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但仔细体会一下,似乎就能看到蒙族人民从四面八方的蒙古包里走出来,聚集到作者所在的蒙古包之中的场景。这多么令人感动,几十里外啊,蒙古人民的情谊是多么的深厚啊。平淡的背后承载着深情与厚意。于是我就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自选角度,描写蒙古人齐聚一堂的场景。从学生笔下写出了这样片段:

汉族朋友来到草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草原,爸爸一大早就把马车整理出来了。今天他要带我们全家一齐去接待汉族朋友。妈妈带上了奶茶,我背上奶豆腐,爸爸昨天刚烤好了一只羊腿,这些都是为汉族朋友准备的。

我们刚到蒙古包,就被一群热情的蒙古人拥抱住了。远处碧绿的草原上,有五颜六色的身影在飘动,那是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望我们的蒙古人。他们的热情真让我们感动啊。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亲如一家了!

不同的角度,学生描绘了不同的场景,但是表达的情谊却是一样的。这样的随文练笔能够将文本的空白涂上温暖的色彩,感动之余,更能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阅读的目的就是透彻地理解文本所蕴涵的内涵,借助随文练笔,我们就可以轻易达到了。

三、化插图留白为练笔点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等作用外,还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

四、化情感宣泄为练笔点

人教版语文教材体现着浓厚的人文性,许多文章都带着强烈的情感色彩,敬佩、赞叹、憎恨、热爱,可谓七情六欲,应有尽有。在强烈的情感背后,需要的是宣泄,需要的是倾诉。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需要,化情感宣泄为练笔点,延伸文本的情感,达到由表及里的情感体验。

五、化意犹未尽为练笔点

教材中,常常会有“余音缭绕不绝于耳”的情况出现,一个省略号就会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方,久久不能回环,而这也是随文练笔的好机会。教师同样要抓住练笔的机会,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将“余音”呈现于眼前。

六、化阅读感悟为练笔点

学生有自己的视野,也有自己的感悟。尊重学生,就该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白杨》一课结尾,当学生明白这位西部建设者托物言志,希望子女也当一名西部支援者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动了。这时候,写下学生自己的感悟,那是最真最纯的。如一位同学即兴写下的作文片段:

敬爱的西部建设者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荒凉的戈壁在你们的努力下,呈现出勃勃生机。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动,你们那“奉献了青春献终身,奉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怀将一直鼓励着我,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祖国的西部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训练点,不失时机地进行片段练习,让学生在一个个精彩片段的基础上,成就一片片优秀习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初中政治教学研习 下一篇:谈初中化学学生积极思维的培养与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