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策略

时间:2022-10-16 06:14:55

浅谈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策略

初中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文言文在初中阶段是中学生的学习难点,又是升中考的必考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根据个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加强文言文朗读

文言文教学,朗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但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文章的熏陶和感染。古人云“口诵心惟”,诵在口而动在心,即强调朗读与思考、感悟的内在关系。要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做到以下三个层面:

1.学生初读文本。

学生接触任何一篇文言文,我们语文教师都必须让学生自己先认真朗读文本,要求学生把陌生的生字词的音读准,还要划出难读的长句子,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熟读文言文,达到成诵的程度,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把握住文章的基本内容。

2.教师范读文本。

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文言文之初,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诵读水平。要揣摩文本,反复练习,使自己的范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乃至背诵中感受到文言文的诵读魅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尝试诵读。

3.教师指导技巧。

教师在范读之后,再检测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一些难点、重点语句的语气、语调、节奏、重音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

二、巧设问题

文言文分析与现代文分析一样要做到“言文结合”,“言”指词语的理解与掌握,“文”是文章的解读与赏析。每一篇文言文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重点词语的意义、用法外,对文言文文本的深层次解读与赏析也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深入探究文言文内容的兴趣,教师巧设问题是关键。

1.抓住文题巧设问题。

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本思想的高度概括。如在教学《伤仲永》时,我就围绕文题中的“伤”字设计问题:(1)“伤”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伤”?(3)“谁伤了仲永?”从而带动对该文整体的品读和理解,感受作者怜惜方仲永这个幼时天资聪颖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的感慨。

2.紧扣“文眼”巧设问题。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中心主旨、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抓住文眼可以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如教学《醉翁亭记》一文,可以围绕“乐”字设计问题,教学《曹刿论战》就围绕“论”字设计问题。

3.从矛盾处入手巧设问题。

“矛盾”是指文章语句之间易让人误解的地方。这个矛盾之处,往往是作者故意设计的。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抓住文章一处明显有矛盾的句子设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真的闲吗?请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和语境展开讨论,从而理解作者那种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三、适当设计活动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朗读、巧设问题等基本方法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从“设计活动”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乐趣,才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活动设计”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策略,它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1.设计学生的表演活动。

表演活动是在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人物语言和内心活动后,模拟人物语言和风貌,再现历史现场的活动。如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后,让两名学生表演友人与元芳的对话,感受一个七岁小孩元芳说话时说得有理有据的神态,友人尴尬、知错就改的神情,从而让我们懂得诚信的重要。

2.设计拓展阅读活动。

设计拓展阅读活动是挖掘文本的生长点,立足文本,从课文题材、内容延伸、作品链接等方面拓展学生的阅读信息,开阔学生视野,指导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文本的活动。如学习了《世说新语》二则《乘船》、《陈太丘与友期》后,指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一书,了解其他历史名人故事。

3.设计课外写作活动。

教师针对一些文言文,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写作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在教学《木兰诗》后,根据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在周末布置一篇写作训练:通过你的理解和想象改写《木兰诗》。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朗读为教学的核心,以教材为依托,巧设问题,以文本为基础,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接受文化的熏陶,汲取精神营养,逐步构建自己的文化积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

[2]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 .语文出版社。

[3]雷玲 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第一版。

[4]邰启扬 金盛华 语文教学新思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一篇:2014前瞻:仍存主要矛盾 尚需挖掘潜力 下一篇: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实施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