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计划及总结

时间:2022-10-16 06:06:34

政府计划及总结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民生保障进一步落实。

(四)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

(五)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四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创业和就业机会的供给有待增加;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传统专业市场生产、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隐患整治任务仍较艰巨;六是政府及公务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强研究,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年工作安排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富民优先、民生为重”摆在工作的首位,围绕完善“六个体系”[①]的具体目标,着力以优化环境带动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强化社会管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争当城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树立现代化城市中心的科学发展导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

从强化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集聚与辐射服务功能出发,加快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金融、信息、文化、创意、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商贸、餐饮、专业市场、社会服务等有特色、上规模的传统服务业为基础,与*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增强忧患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手段,走有中心城区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要在全区公务员中强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意识和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高运用新经济理论知识服务企业的水平。继续落实市、区相关扶持总部和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对项目的动态跟踪和对企业的优质服务,畅通沟通渠道,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激发企业活力。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制度性安排,着力扩大宣传影响,完善促进投资网络,调动多方积极性做好选商引资的服务工作。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园区统筹发展委员会作用,加大专业市场的区域品牌推广力度,举办流花服装节等各类专业展会,评选名牌产品,提升城区产业的规模和档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侵权盗版、哄抬物价等行为,营造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

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好字优先”首先是环境优先,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和损害群众利益来换取经济增长,要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提升环境建设管理水平统一起来。从增强环境亲和力入手,增强中心城区对高端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通过规划、整治和规范管理,加快淘汰污染公共环境,损害公共利益,技术、资金、信息、人才含量低,经济和社会贡献度小的行业;加快整治环境差、管理乱、群众意见大的小市场、小仓库、小店铺,为改善城区环境、增加公共配套腾出土地,为产业结构升级置换出空间。按照“优化东部、做强中部、重塑西部”的空间发展战略和“强化核心、优化三带、提升六圈、整合边缘”[②]的产业空间规划,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不同区域在环境建设、改造和产业引导中的具体方向,力求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

加大对产业功能区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坚持以文化为核心、以规划编制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整合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开发北京路地下商贸走廊人防工程,促进商业与改善交通的结合;以*市扩大建设南越王墓博物馆和开发南越国宫署遗址为契机,以功能置换和配套为主,积极推进文德路文化旅游街区建设,带动北京路周边丰富人文资源的价值转换,形成*最具凝聚力的文化产业带,夯实服务业发展的文化根基;继续以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区,以东风路、中山路和沿江路三大特色商务带为支撑,完善市政基础和公建配套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推动总部基地建设;以海珠广场周边地块开发为契机,打造一批总部大厦,推动沿江商务带的复兴,带动周边商业环境的升级改造;以永福汽配和流花矿泉服装专业市场群为试点,加快专业市场园区化建设,实现以商品集散向展贸、信息、价格形成和结算中心的功能转变,集聚行业总部;以原太和岗工业区为核心,推进“创意大道”建设,通过整合物业资源,在功能、配套、建筑形象上进行更新改造,投资建设公共动漫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意产业氛围,为黄花岗信息园增添新兴产业内容,增强城区自主创新活力;做好健康产业园区项目引进工作,促进健康产业的集群发展。

(二)提高环境建设水平,增强城区综合承载力。

要从建设生态文明,增强人居承载力的高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效能,使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实现高度集约和内涵式发展。

有序置换和有效利用发展空间。按照将*区建设成“总部经济发达、人文环境优良、社区和谐发展,融岭南文化传统与现代城市形象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区”的发展目标,高标准完成区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推进城区空间的有序置换,促进土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抓好五仙观三期及南粤先贤馆规划方案、建筑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展状元坊、扬箕村、一德路等地区改造规划编制。做好登峰街辖内登峰村、西坑村改造的基础数据摸查。系统开展土地资源和市政设施调查,建立全区数字土地和数字市政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市政建设水平。计划建设和改造车行道15公里18万平方米、人行道28公里10万平方米,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人行道改造工作。继续推进地铁五、六号线等项目征地拆迁,实施府学西街、水荫路、岗头大街、淘金东路、连新路、长堤大马路等道路新建扩建,完成新河浦涌社区整治工程,开展对矿泉街向阳大街、登峰街金贵村、火车站广场、站西路西段排水改造工程。完成东山大街、永安横、万安南等成片地块绿地和金贵村山头绿化建设。重视人文关怀和公建配套,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适用水平,力争全年增加10万平方米绿地。实施东风西等一批路段的渠化交通。以迎接亚运会为契机,制订主次干道两旁景观建设方案,开展对中山路、解放路、沿江路和训练比赛场馆周边的综合整治工作。重视做好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协调工作。

加快旧城改造工作步伐。继续推进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力量整治一批基础条件差的小区,全面完成旧城社区环境城市管理达标的创建任务,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同时注意挖掘人文元素,塑造本土文化品格,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小区,完成新河浦小区、建设新村小区重点整治工程。加快危破房维修改造工作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调动私房业主积极性,确保上半年完成危破房改造工作任务。着手实施东濠涌*南地块的土地整理,尽快启动珠光路拆迁安置用房建设和扬箕村整体改造项目,进一步支持闲置地块盘活和开发。重视河涌综合整治工作和景观建设。

打造“整洁*”的城市管理品牌。在巩固创卫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落实城市管理目标责任,以打造“整洁*”的城市管理品牌为抓手,建立城市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实现视频监控与网格巡查的无缝对接,推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编制体制改革为契机,从高效使用行政资源、最大限度提高管理效率出发,加快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区、街各支辅助队伍整合增效的步伐,构建街道综合管理、部门支持协作的工作格局,将属地管理落到实处。稳步推进市政维护、环卫保洁等维护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运作效益。力争100%公立学校全部创建为市级绿色学校。

(三)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我区最大的优势。要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契机,以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焕发历史文化名城生机、提升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为目标,编制文化发展规划,把文化建设作为以人为本、带动全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文化引领功能。

着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完成区、街文化设施的建设,开展每街一品牌、每居一特色的群众文化精品建设活动,完善以“15分钟文化圈”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各级各类文化活动设施的管理效能,完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上服务,加快“社区书屋”的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培养现代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积极保护利用和整合区内文化资源。结合*2222年城庆,对区辖内文化资源进行认真的策划、宣传、整合和利用,提高我区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旧城改造和环境整治,必须服从于对历史人文的保护和延续,加大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整修、保护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重点推进五仙观三期工程和南粤先贤馆建设、区氏祠堂和许地的保护利用工作。密切与辖区文化艺术团体和文化艺术名人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借助他们的智慧和影响力,推动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扶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制订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抓特点、创亮点、上项目,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引进一批高水平的文化载体和文化企业,丰富文化产品的内容和文化服务的形式,扶持文化企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资源的价值转换与扩张。完成大东门碉楼整饰后的项目引进工作,打造城市景观和文化旅游的亮点,使我区在全市的文化中心位置更加突出。

(四)优化公共服务,把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以教育均衡化和特色化发展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开展区中小学布点控制性规划,稳定学校布局,促进更多的学校向规范化学校发展。全面实施城区免费义务教育,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继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造二期工程,重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和资源共享,支持学校开展多样化、特色化的品牌建设。全面实施学区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加快公办幼儿园布局调整和改革的步伐,职业教育主要是集中力量办好*市财经职业高级中学和贸易高级职业中学。关心特殊教育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机制保障,筹建社区教育学院,初步构筑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逐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明确区一级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定位和职责,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投入,多渠道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和医疗设施不足问题,逐步建立稳定的投入和补偿机制。以创建广东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契机,推动中医进社区和中医“三名”[③]工程。制订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制度,深化与大医院的共建共管模式,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健康管家”进社区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水平,增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创业指导、培训和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创新就业培训手段,提高再就业培训的实效性。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和在穗就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强劳动仲裁工作和劳动保障监察,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街道综合救助中心建设,切实做到便民利民。健全完善以居家养老方式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支撑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区、街慈善组织和社会救助体系,开展对低保边缘人群生活的临时救助,提高慈善救助能力,努力把居民基本生活安排好,把困难群体照顾好。

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完善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加强“天网”和“地网”互动的立体、全覆盖维稳综治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整体联动防控水平。继续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以及暴力犯罪,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以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为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探索由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小区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力争参加业主自治组织的居民比率达到95%,实现物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预防和化解不稳定因素。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诉求,高度重视做好维稳和工作,完善首办责任、领导接访、督办、信息报送等制度,健全、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着力点,进一步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妥善处理好有可能引发的纷争矛盾。规范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中研究解决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促进转制社区和谐稳定。坚持安全发展,根据“隐患整治年”的工作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增强公共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弘扬春运抢险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增强忧患意识,着力加强中心城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机制和各种应急预案,健全公共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全区应对公共危机和应急指挥处置能力,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

加快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以迎“奥运”、“亚运”为契机,完善“体教结合”机制,加大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力度,提高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做好居委会换届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民族团结,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政府其它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断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五)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积极贯彻《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上来,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发挥政府顾问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虚心接受新闻舆论和公众监督。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的能力。更加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高效办理人大议案、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密切与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大服务创新力度。集约建设电子政务和社区服务系统,提升行政工作效能。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及时更新政务信息,公开办事程序和办理标准,公布办理结果;切实发挥区长信箱和城管投诉处理中心的效能,提高投诉传送和处理的时效。建立行政审批、街道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电子监察系统,积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实行并联协同办公,并在各街道提供市民上网办事和查询的服务站点,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抓好重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进一步健全行政监察制度,推行行政问责制。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和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为契机,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大局意识,深化政务公开,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政令畅通。严格执行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实行机关首问首办责任制,落实对群众和企业不满意、屡被有效投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惩戒,坚决维护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大力治理商业贿赂,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公务员队伍。

上一篇:卫生局单位招聘人员通知 下一篇:报刊亭管理暂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