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清真寺及与内地清真寺的差异浅析

时间:2022-10-16 05:19:08

摘要:新疆克拉玛依市是一个年轻的城市,然其清真寺因该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及民族宗教化等诸多因素。造就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通过对克拉玛依清真寺的历史资料的研读,调查研究及与内地清真寺的对比,感受伊斯兰文化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两中体系。

关键词:清真寺 回族 维吾尔族 差异

一、引言

克拉玛依因为其石油而闻名与世界,也因石油才在1958年建市。这里的民族众多,信仰迥异。这里的清真寺也别具魅力。然建筑的功能的合理性,美观性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条件而追求一种抽象的,绝对的标准,看待这个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其清真寺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但通过对克拉玛依清真寺研究对比,让我们领略伊斯兰文化的魅力,感受与内地清真寺不同的两大体系。

二、克拉玛依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

克拉玛依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加依尔山南麓,西部与托里县和乌苏县毗连;南边奎屯市把独山子区隔开,使这个区成为克拉玛依市的一块飞地. 这里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市共有37个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满族等. 其中汉族占总人数的76.5%;少数民族占23.5%。在少数民族中除了蒙古、锡伯、俄罗斯中的部分人信仰喇嘛教、萨满教、东正教外其他民族都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因它地处中亚的边缘, 所以经济、文化、人种都与中亚方面互相影响着。因其以石油而闻名于世,与中东,西亚等国家在经济上,文化上交流很频繁,对本地区的建筑有着较深的响。

三、克拉玛依的清真寺概况及分类

克拉玛依现存清真寺十余座,按照其建置仪规,分为回族清真寺与维吾尔族清真寺。回族清真寺分为两类 坊寺、大寺。它的命名方式一是根据当地回民的来处命名。如陕西寺、青海寺等。 二是根据在地的特点命名。维吾尔族清真寺除供礼拜用也是办理宗教事务和宗教教育的场所它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稍麻清真寺、加米清真寺、艾提卡清真寺。克拉玛依地区的清真寺同中原内地的清真寺建筑相比, 在风格建制上既有内地清真寺的痕迹,也有阿拉伯世界的遗风。

四、具体的实例分析

(一)回族清真寺代表――红旗路清真寺

该清真寺始建于1988年前后,本来是以回民的来处命名的,后来随着人员变迁与流动等原因,后就以该处的地点命名为红旗清真寺。

1、空间布局特点

该寺原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左右、由宣礼楼、礼拜殿、经房、接待室、沐浴室等组成。平面大致呈一不规则的矩形。宣礼楼和礼拜大殿依次居于主轴线上, 是整个清真寺的主体建筑, 也是整个建筑群的精华所在。而经房、接待室、沐浴室等修建在主轴线一侧。寺内有一经寺外引入院内的水渠将主轴线上的建筑与附属建筑分割开来, 形成了两个空间组成部分, 一是由宣礼楼和礼拜大殿构成的礼拜区。二是由附属用房构成的生活区。这两个区域由小溪及其副属绿化巧妙的间隔开来形成了不同空间感觉, 礼拜区幽雅肃穆生活区静谧安闲。

2、独特的建筑组成

礼拜殿是广大穆斯林进行礼拜的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克尔白在各地的象征。一座清真寺的规划布局也都是围绕礼拜殿这个主体建筑展开的。礼拜大殿一般是由卷棚、礼拜殿和后窑殿三部分组成。卷棚是教民进殿朝拜前的拖鞋处。礼拜殿为大殿的主体部分,规模宏阔,空间高敞,平面形式多样,犹如一个大会堂。后窑殿是圣龛所在,为朝拜方向的标志,也是全寺最神圣的,最考究的地方。礼拜殿平面呈凸形面阔七开间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前殿为开敞式柱廊􀀁 作为供信徒们等候参拜之处左右山墙面采用磨砖照壁中殿是主要的礼拜之所, 平面呈长方形后殿端墙上开有一圣完用于供奉, 但不设任何像。

(二)维吾尔清真寺实例――油建北清真寺

维吾尔族清真寺与回族清真寺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是结构形制还是立面效果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

1、维吾尔清真寺建筑特点

该寺占地面积约300左右平米 ,由宣礼楼、礼拜殿、房、阿旬住宅等组成, 平面大致呈一矩形。它的宣礼楼与正门结合在一起完全由烧制的砖砌制而成。在宣礼楼的两角上有两个高高升起的类似于邦克楼形制的圆柱形砖砌体它们与正中的宣礼楼一样都顶着半球形的弯顶两个小弯顶簇拥着正中的大弯顶砖雕形成的方形线脚与正中的尖券形门笼比例协调。门笼上雕有植物花纹的彩色图案, 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其主体建筑礼拜大殿面阔1 间。可同时容纳180人做礼拜。

2、伊斯兰清真寺的建筑色彩运用

在伊斯兰教义中,绿色为尊。 据考证,由于在中东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绿色植被少,而可以生长绿色的植物的环境对于当时处于农业文明的社会是生死攸关的。 从这点出发而上升到神学的角度,因此绿色就有了神圣性。所以在世界各地的清真寺以及伊斯兰教信众中绿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另外白色及黑色也是伊斯兰教常用的颜色。伊斯兰建筑中常用其蓝色的琉璃玻璃装饰其穹顶。

五、新疆和内地清真寺两体系比较

伊斯兰教在唐代经陆路和海路传入中国。早期出现在我国沿海一带的伊斯兰教建筑采用砖石阿拉伯建筑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两大体系.

(一)建筑族群的布局及空间组织

中国内地的古代建筑,多以木构架体系为主,单体建筑的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总体上不是扩大单体建筑的规模,而是增加单体建筑的数量,以适应各种不同功能的需要,达到扩大建筑规模的目的。布局的原则是以几座单体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庭院,来组织建筑群,并以院落为基本单元,纵深发展为“进”,横向扩展为“路”,几进几路就成为衡量建筑规模的主要标志。

新疆地区的伊斯兰建筑因应当地气候的影响,一般为内外殿布局,多用木质密肋式构架的平屋顶,也用以砖石或土坯砌筑拱形屋顶,重要的建筑物的外表包砌彩色琉璃,并建在有装饰性强的高塔及尖拱形大门。礼拜寺的总体布局不受中国传统建筑制度的影响一般较少,不强求轴线对称,亦不强调重重院落的组合,而是开门见山,进入大门即可望见礼拜殿,如喀什奥大西克礼拜寺.

(二)单体建筑平面及室内空间处理

因伊斯兰教寺院的礼拜寺虽无具形的神像,但在空间的构图上也必须有一个视觉中心。所有的空间处理和装饰手法都是为了突出这一个重点展开的,作为朝拜方向标志的圣龛,成为了人们视线的焦点。并采用各种方式对后窑殿的空间形象进行重点式的艺术加工。

内地的清真寺,后窑殿多改为木架结构,做成楼阁式或在上部加建造建楼亭式建筑,内部空间处理则以抹角梁层层叠加,形成状如穹窿顶的形式。楼亭上部开窗。使后窑殿内远比大殿明亮,自然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圣龛,同时体现向往光明的宗教哲理。

新疆地区的礼拜大殿,在南疆一带均采用内、外殿制度。外殿为开敞式,不列层层廊柱,开间数量亦不受奇偶数之限。内殿比较封闭,是为冬天教民礼拜之用,或以外殿相绕,活位在外殿之后。内外殿也不强调对称,往往用对比的手法进行空间处理,一般外殿使用的季节长,建得高大宽敞,柱式、梁柱及天花装饰华丽,内殿则相对地低矮、封闭、朴素无华。

(三)清真女寺上的差异

清真女寺是由女阿訇主持的清真寺, 是远离伊斯兰世界的中原穆斯林在适应主流社会文化过程中的产物, 它为女性穆斯林提供了精神生活的场所。“据估计, 中原穆斯林社区的女寺至少占男寺数的1.7, 女寺数量呈增长趋势。”北京大部分清真女寺虽比较简陋, 规模小, 有的存在时间也不长, 但其数量居多。

正是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才让世界和建筑变得如此的美丽。让我们感受伊斯兰的文化,建筑,艺术……

上一篇:建筑钢结构的设计理念和心得 下一篇: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