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6 05:02:28

浅析“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

摘 要:3~6岁的孩子以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技能。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错过这个关键期,要想改变孩子们的劳动习惯是很难的。由于中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6+1”的特殊性,六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无原则娇惯和包办,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和惰性,让孩子们丧失了起码的劳动能力。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劳动兴趣呢?又怎样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呢?让我们一起为“劳动最光荣”而努力吧!

关键词:劳动;兴趣;技能;习惯;培养;快乐

片段一

户外体育游戏后,孩子们听到我的铃鼓声,立即扔下手中的运动器材跑过来排队,运动场上满地都是各种器材,场面一片混乱。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自我服务劳动的积极性,我启发说:“你们看,器材宝宝们都哭了,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们快帮帮它们,好吗?”陈致宇立马说:“老师,我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我要把它们运回家。”随后,大家纷纷踊跃参加“把器材运回家”的劳动游戏中,终于把器材运回家了。可我发现,不同区域的器材没有归类放好,于是,我又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墙上的标识,与孩子们一起把器材按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特点分别进行了归类和整理,整个器材库很整洁、干净。这时,我又引导孩子们:“器材宝宝笑了,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家了,它们要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为自己的劳动鼓掌吧。”孩子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纷纷鼓掌,陈致宇大声说:“老师,下次我还要劳动,因为劳动很快乐”。

案例分析

现在的一代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常被家长“保护”得很好,孩子的所有事情,家长都包办代替,错误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了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不晚。因此,老师要抓住时机,发挥我们的教育机智,采用启发引导、提出问题等方式,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找到很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体验劳动后的成功和快乐。

实施策略

1.抓住机会随机引导

当孩子们缺乏劳动的主动性时,我们不要批评指责孩子们,要抓住教育时机,启发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利用拟人化的故事情景“器材宝宝哭了”,引发孩子们想去保护它们、帮助它们,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劳动欲望,克服劳动过程中的困难,最后终于取得成功,享受劳动的快乐。

2.以大带小促进成长

为了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户外区域活动结束整理时,让大班孩子带动小班、中班孩子一起劳动,把运动器材搬回到规定的器材库里,根据能力大小来分工,能力弱的可以端篮子、运球、收拾地上的垃圾等,能力强的可以几人合作搬运平衡木、山洞、稻草人、跳跃台等,这个方法值得推广,孩子们学会了做活动的主人,珍惜长辈们制作的劳动成果,运动器材投放有一年多的时间,任然完好无损。通过以大带小的相互帮助、合作,孩子们的劳动能力逐步养成。

片段二

下午吃点心时间,我看见手工区地板上有许多纸片、双面胶、油画棒、彩色笔等区域材料,于是就请付鸿霖去收拾整理好手工区,他辩解说:“老师,不是我丢的。”我压住心中的火说:“知道你是讲卫生的孩子,现在请你劳动一下,帮助大家把手工区地上的材料收拾干净行吗?”我这样说以为他要动起来,结果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嘴里不停唠叨”不是我丢的”。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我无言以对,幸好这时候彭靖淇跑出来把地上的材料收拾了,并把材料归类放好。我提议为彭靖淇鼓掌,大家立即响应起来。这时候,我看见付鸿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案例分析

大多数孩子劳动意识淡薄,自我为中心很突出,与同伴互相帮助、相互合作的能力较弱,常常是看见凳子倒了、纸片在地上、彩色泥玩了扔在桌上或地上等都视而不见,不主动帮助老师打扫卫生,长期养成懒惰的习性,也不体谅长辈们的辛苦和不易,误认为劳动是大人的事情,与小孩儿没关系,这样下去后果很严重,呼吁各位家长高度重视“劳动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做起”。

实施策略

1.正面强化引导,切忌嘲笑、挖苦

为了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过程中,我们要正面强化教育,引导孩子喜欢劳动、热爱劳动。案例中,我通过激将法刺激孩子去收拾地上的材料,可是没有成功,此时,我并没有用轻视的眼光去对待他,也没有嘲笑和挖苦他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孩子,我正在思考应对策略时,班上一贯听话、劳动能力很强的孩子站出来,为孩子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有依赖孩子的懒惰行为,及时表扬爱劳动的孩子,鼓励劳动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一起打扫室内外的清洁卫生,使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从而喜欢劳动,愿意参加劳动。

2.体验亲手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

为了发挥孩子们劳动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

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功感,我们组织所有孩子玩一个《洗脏毛巾》的劳动游戏,每个孩子在洗的过程中,享受自己亲手把脏的毛巾洗得干干净净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起孩子们主动帮助老师和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强化、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就会慢慢养成,从而喜欢劳动、主动去参与劳动。

3.主题教育深入人心

结合主题教育“劳动最光荣”,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用的物品,都是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辛苦劳动创造出来的,要珍惜长辈们的劳动成果。首先,要知道节约用水,洗手后、解大小便后立即关好水龙头;其次,要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不乱丢垃圾、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吃饭时不挑食和偏食;最后,要学会感恩,为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给长辈端茶、送水;给长辈捶背、擦汗、揉肩;帮助长辈扫地、洗碗、擦桌子、拖地等。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不要再“保护”你的孩子了,该放手时就放手,为了你的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我呼吁: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别再做悔之晚矣的事情了。下面是我指导孩子自我劳动能力成长的经验,现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各位能从中得到启发,使自己孩子在成长中少走弯路:

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光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转变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通过校讯通、班级家长会、电话家访、QQ群聊、单独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请家长朋友们在家里教会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技巧和方法。如:自己穿衣、盖被子、叠被子、擦桌子等自我服务劳动。

2.家长陪伴孩子亲身实践

为了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家长陪伴孩子去菜市场买菜,孩子亲身经历讲价、讨价、还价、选菜等社交活动,促进孩子的交往能力、口语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几方面得到发展,激发孩子帮助家长择菜、洗菜、煮菜的欲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从而了解大人们的辛苦,更加爱惜农民伯伯创造出的劳动成果――粮食和蔬菜。

3.表率作用

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社区和街道做义务劳动,帮助残疾或智障儿童讲故事、推车出去逛街、给他们按摩、擦背等一些安心劳动,使这些孩子得到社会的关爱,时刻做好孩子们的表率,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受到启发,想为这些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慢慢的,孩子们的劳动习惯渐渐养成,劳动技能也会增强,从而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上一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下一篇:基于Simulink的模型调度系统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