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部门空间属性对跨社区交往行为的建构研究

时间:2022-10-16 04:59:28

非正规部门空间属性对跨社区交往行为的建构研究

摘要: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空间非均衡性表现为空间分异,分异的空间存在着交往和互动的关系。城市低档社区的非正规部门是促进这一关系产生、持续的关键因素。立足于低档社区非正规部门空间,以帕森斯的“目的一手段”行动图式为工具,剖析该空间属性对居民跨社区交往关系的建构过程,可以发现:社区非正规部门空间是社区内外居民日常交流的结点;娱乐业中的室内游戏、游艺业非正规部门能在情境定义的机制下,满足情感性的交往功能,维持了跨社区的交往行动,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阶层的社会交往。同时,正式单位组织的行政与社会职能机制为非正规部门发挥促进交往的功能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非正规部门;跨社区交往;情境规范性;空间属性;空间生产;情感往;工具往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2)04-0045-08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内部会产生空间非均衡发展,出现高、中档社区与低档社区的空间分异。这两种城市空间存在着交往和互动,即人口流和信息流在两种空间的跨越。刘贵利、顾朝林在对城市流动人口聚落的研究中得出: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存在着从入侵、竞争、妥协到融合的演变历程,而其中流动人口社区中的经济体,像饭店、发屋、服装店、杂货店等——我们称之为非正规部门——是形成社区内外空间互动的关键因素。因为,一方面,非正规部门能吸引外部居民进入社区,促使他们通过对非正规部门的使用形成对社区的依附(community dependency),即人们在获取生活资源(生计、社会、文化资源)方面与社区的联系;另一方面,非正规部门会促使跨社区居民情感往关系与工具往关系的建构;同时,我们认为,跨社区交往行动背后,还存在正式单位组织基于行政和社会职能发挥的机制,表现为社区内空间生产的过程。本研究对一农民安置房社区中非正规部门的空间属性进行多维度的挖掘,结合社区居委会的行政、社会职能进行探讨,论述了非正规部门空间对跨社区居民交往行为的建构过程。

城市中、高档与低档社区的互动主要体现为人(居民)的交往行为。由于中、高档商品房小区多具有门禁的性质,因此限制了低档社区居民进入。而低档社区因一般不具备围墙与保安,具有开敞性质,加上非正规部门分布其内,便能形成对外部居民的吸引。城市中,居住于两种空间居民的交往行为是常在低档社区中展开的,这样的交往能有效制止城市中发展滞后空间的衰落。

居民跨社区交往作为一个社会行动体系是由无数个体的单位行动有机构成的。帕森斯(Par—sons,T.)的“目的一手段”行动结构图式是用来探讨有意向社会行动的工具,并直接针对个体单位行动模式的探讨。所以本研究采用该图式对单位行动的性质进行描述,来挖掘非正规部门的空间属性与跨社区交往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目的一手段”行动结构中,存在三个要素:目的、手段与条件。手段是指行动个体采取的以达到目的的工具[3]49,条件指对行动的制约,在行动个体掌控之外。图1刻画了单位行动的基本结构。其中“规范性推动”与“规范性制约”是个体实践与非正规部门空间相结合后产生的情境定义。情境定义的概念首先由托马斯(William I.Thomas)提出,他认为,行动的任何自我决定活动的开始,总是有一个考察阶段,可以被称为情境定义。情境定义不仅可作为手段被行动者操纵以达到行动者的目的,也可以作为条件对行动者的行为进行边界与模式的规范。如某一群体通过社会实践构建起了情境定义,对新成员或旁观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在此情况下,情境定义对原有成员主要是行动的手段,而对新成员或旁观者来说则构成行动的条件。

在本研究中,非正规部门的空间属性拟从物理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维度进行考察。物理属性体现于空间位置,包括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两个维度。物理属性不仅作为条件规范跨社区交往行为实践的时空轨迹,也作为实现交往目的的手段。社会属性主要体现于空间的行业属性与情境定义两个维度。立足于行业属性,非正规部门有两方面的社会功能得到满足,一是工具性的商业功能,二是情感性的交往功能。不同行业属性的非正规部门重点满足其中一个功能。情境定义是在行业属性的基础上与行动者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规范着行动者的行为模式与范围。

本研究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定性的实地研究方法。为了对小区非正规部门的行业与物理属性进行分类与刻画,主要采取景观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对非正规部门的经济行业分布与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标图。行业分类采用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在实地考察时,确定了15名访谈对象,并选择其中4名在研究区域居住了10年以上的居民和居委会1名有关官员进行了深度访谈。

二、研究案例

本研究选取的案例是埝山苑农民安置房小区,该小区位于重庆市石桥铺高新技术开发区小区所在地段在开发之前是石桥乡,1984年以前有6个生产队属该乡管辖。1993年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以后,石桥乡这一行政区便消失,其中有5个属于过去生产队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被统一安置在新建的埝山苑小区。在将近20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埝山苑小区已被周围建筑包围并遮挡起来,成为景观中相对不可见的空间。

此外,小区与周围地段还形成明显的空间分异。埝山苑小区北、西、南侧都是中、高档商品房小区——南方花园;东侧是重庆市委党校,更地段是各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像日本庆陵、美国诺基亚、重庆生物园,以及高档配套基础设施,如四座四星级酒店和高档住宅小区。在建筑景观上,埝山苑与周围商品房小区形成明显的中、高档次与低档次的分异。这种被包围的形态可以称为“位向居住分异。此空间格局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大混居、小聚居的形态。埝山苑小区与外部空间的交流与互动十分频繁,居民交往关系的建立主要在于小区里的非正规部门的发展。

三、埝山苑小区非正规部门的空间属性

(一)行业属性

埝山苑小区的非正规部门基本上反映出了城市低档社区的行业分布特征,居民服务业、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分别占总量的30.8%、23.1%、17.6%和13.2%,构成非正规部门的主体。

上一篇:浅析《聊斋志异》为何多女鬼 下一篇:管窥幼儿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