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数字的趣味性

时间:2022-10-16 04:41:46

诗歌中数字的趣味性

被人视为枯燥无味的数字,一旦与诗歌"联姻",不仅能使自身获得新的生机,显示出浓厚的数趣,而且又能变抽象为具体,产生浓厚的诗趣,描绘丰富生动的意境,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宋朝理学家邵康写有这样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诗人在20字诗中,巧妙的运用了一至十这10个数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旅途风光,为们我展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首咏雪诗: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数目由少到多,节奏由慢到快,读起来趣味盎然。解放前,法币天天贬值,物价一日数涨,四川重庆有家晚报登过这样一首描绘中小学教师饥寒交迫生活的诗:

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

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

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

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日。

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

由10个数字串起来的这首诗,写教师的衣食住行,无不体现了这样的特点,非饥即贫。宋代女诗人朱淑贞写有《断肠谜》一诗:

下楼来,金簪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还有类似的一首诗谜,写道:

好元宵,兀坐灯光下;

叫声天,人在谁家呀!

恨玉郎,无一点直心话;

事临头,欲罢不能罢。

从今后,吾当绝言不他;论交情,也不差。

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

要分开,除非刀割下。

到如今,抛得我才空力又差;

细思量,口与心儿都是假。

这两首诗,既抒发了缠绵不断的恋情别恨,又用"拆字"方法,析出一至十的数字,真是构思巧妙,情趣横生。另有一诗谜曰:

一声不响,二目无光,

三餐不食,四肢无力,

五官不正,六亲不认,

七窍不通,八面威风,

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此诗谜底,让人拍案叫绝--泥塑佛像。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数字论著中,以诗歌为载体,表达某些数学命题、法则或算题者,不胜枚举。如: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这是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道算题。它以诗歌的格式表达题义,形象具体,易记易懂,逗人兴味。历代诗人词客,喜欢引数入诗。而诗人用数,又各有其妙。如: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相传这是文伦叙为坡的《百鸟归巢图》配的一首题画诗。实际上,它又是一首析数诗。首句含有"1+1=2"的算式,第二句则包孕着"3×3+5×6+7×8=98"

这道算式。而这两道算式得数之和,正好与图题"百鸟"切合。这种析数诗,既有文学雅兴,又富数学趣味,加之画意相映,三"味"一体,令人赏心悦目。有的诗不仅句句用数,而且一数复用,通串全篇。如纪晓岚的一首"一"字诗:

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据说一次纪晓岚陪乾隆皇帝游览江景,乾隆帝见江中一叶渔舟正博浪而行,便命纪据景赋七绝一首,且须含十个"一"字。纪晓岚眺望江面,略一沉思,随口吟出了诗的前二句。乾隆见其窘态,一拍桌子,道:"今天可难住你啦!"言毕哈哈大笑。然而这举动意外的触发了纪晓岚的灵感,忙说:"有了!有了!随着诵出了后两句,乾隆连声称赞。全诗"一"字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可读来不仅毫无重复单调之嫌,反有节奏强烈之感,韵律和谐之美。

有的诗,还使用一些不是数词却有表数功能的词表情达意。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江雪》中,千、万是数词,而绝、灭、孤、独四字,虽非数词,却有明确的表数功能。绝、灭含"零"义,孤、独乃"一"也。诗人以"千"、"万"极写雪野之高旷,再配以"绝"、"灭",暗示雪奇大,天极寒,山水甚寂,从而展现了渔翁活动的特定背景。后两句,写江上钓叟孤身孤舟,雪中独坐独钓。"孤"

"独"二字,尽现了渔翁处境的孤寂,心境的孤独,性格的孤傲,这是渔翁的灵,全诗的魂。"千山"、"万径",背景阔大苍茫,突现了渔翁孤舟独钓的神韵,丰富了"孤"、"独"二字的内涵;而"绝"、"灭"二字,又反衬出渔翁精神世界的神奇美好:虽是孤舟独钓,却仍使"鸟飞绝"、"人踪灭"的氛围中,浮现出一丝生气。这样,诗人远嫡江湖、宦情淡泊的情怀,便得到了尽兴的抒发和巧妙的寄托无独有偶,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也颇具这种意趣: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题中的"独"字,是坐的形态,也是诗人的心态,亦是题眼。一、二句,诗人以"众"、"尽"、"孤"、"独"四字,倾诉自己的孤寂之心;三、四句,"相"、"两"、"只有",更写出了诗人和敬亭山相望相伴,相知相慰的感受,其怀才不遇,孤寂凄凉之情流露无遗。百、千、万3个数字,唐代大诗人杜甫常常把他们写进自己的诗里,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如: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首句以一个"两"字,把黄鹂成双结对、"夫唱妇随"的欢娱情态,跃然纸上。次句写白鹭凌碧空,晴朗醒目;而绘之以"一行",更显形象优美。三、四句中的"千"、"万",则以夸张之笔,写出了山之高,水之长,时间之久远,空间之广阔。全诗巧用四个常用数字,点染了一幅春光明媚、意境高远的风景画,表达了诗人身在草堂、思贯千年、情系万里的胸襟和难得的闲适恬淡的情趣。

翻开杜甫的诗,可随处见到运用百、千、万的例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真是举不胜举。

杜诗多用这些数目字,并不是偶然为之。他借用这些字,或极写优愤之深,或尽绘气象之雄。诗篇意境宏阔深远,表达酣畅淋漓,使感情和气脉的力度加强,创造出了高扬、豪宕、苍茫、沉郁等多种艺术境界。

上一篇:文职人员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浅谈英语课堂导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