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6 04:20:35

开放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从课堂、教材、知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一功能的转变,可以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入进行研究。因此,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习惯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开放性学习的类型和基本原则很值得深入研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学习习惯 协作 发展 民主 开放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04-01

新课程改革提出:我国中小学课程要从课堂、教材、知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要实现这一功能的转变,我们认为可以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入进行研究。因此,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习惯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开放性的学习并不是说语文课都不在教室里上,而是指充作教学资源的信息不仅仅是来源于教室,来源于教师,来源于课本,学生的视角不再是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的圈子里,而是放置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开发学校、家庭及社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历史教育资源。

1 开放性学习的几种类型

1.1故事式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的内驱力。同学们对文学典故都感兴趣,也都能说出几个文学故事,所以故事式学习很受学生的欢迎。这种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

1.1.1直接讲述文学小故事

如让学生收集某一主题的成语故事、文学掌故,先分小组讲述故事,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人给全班讲述,评出全班的最佳故事手。

1.1.2故事擂台赛

先由一位同学毛遂自荐当擂主,其它同学向他发问,如讲一个文学故事,请他对出相关的成语,或说一个成语,请他说出相关的作家、作品等,定时完成,决出最后的冠军。

1.1.3编写文学小故事

要求同学们搜集文学故事素材,编写文学故事提纲,再写成完整的故事。可以在全班交流评比,也可以在学习园地上张贴评比。

故事式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2辩论式学习

辩论式学习就是全体学生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运用一定的史实来说明自己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见解,并力求驳倒对方的论点,它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实施两部分,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围绕“蔺相如以‘璧上有点小毛病’为由,把已献给秦王的和氏璧要回来,这是不是骗?”这个论题,展开了辩论。学生分成了两大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学生对蔺相如这个人物又有了更高的认识,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正方或反方,进行自由辩论,最后无论那方胜出都无关紧要,重要地在于辩论的过程。

辩论式学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批判性、逻辑性、创造性,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展示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途径。

1.3“导游”式学习

很多学生都有旅游的经历,对充当领队的导游先生或小姐都充满了羡慕和敬佩之情。那么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充当导游,引导学生学习文学知识,并向学生介绍作家、作品知识,对学生和导游者来说无疑的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充当导游的学生要预先备课,收集资料,还可以布置预习题,教师可以适当的指导或提供有关资料,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去构思。一些小导游往往会有奇招,如一位同学在带领大家学习《迷人的张家界》时,借助录象、地图象模象样的导游起来:带领大家参观了张家界的美丽风景,并讲述了几个优美的故事,这样同学们对闻名遐迩的张家界风光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2 开放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2.1协作性原则

在运用以上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很好的一种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外出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你成果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异议,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2.2发展性原则

开放性指的是非封闭的,多元化的、灵活的。开放性学习方式就是指灵活多样的、综合化、富有个性特征的,而非单一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而且学习者能根据需要灵活自主地选择某一种或某几种学习方式组合进行学习。它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特征。

2.3民主性原则

不论何种开放性教学,都应该注意实施过程中的民主性原则,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开放性教学实施的效果。不仅要求学生个体在相互协作过程中保持民主,而且教师也应尊重学生,既要成为学生的师,也要努力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友。只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情感,获得人格的发展。

开放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开放性学习变单一、被动、封闭的学习为多样、自主、开放的学习,是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与课堂教学[M].教育部基教司汇编,2006.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古诗词相整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