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亟需强化的若干个环节剖析

时间:2022-10-16 03:46:07

初中科学课堂亟需强化的若干个环节剖析

摘 要: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内容的整合和联系,舍繁就简,优化课堂流程,做到“以生为本”,设置有针对性的契合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或学习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结合教学实践,剖析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个环节。

关键词:初中科学;认知规律;实验体验;说中追问

浙教版的初中科学是融生物、化学、物理和地理等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课程,按照“存在的自然——演化的自然——自然与人”的编写思想而设计的学科结构体系,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从自然界整体性的存在和变化过程中看每一个知识内容,从而感悟科学原理的统一性和普遍性。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也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课程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课程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学”,弱化教师的“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先行后知的认知规律,优化课堂学习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提升学习质量和运用能力。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优化哪些教学环节呢?

一、学前引导,激发求知兴趣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大多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很难集中。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以传统的课堂流程,按部就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必然影响科学课程的落实与学习。因此,笔者通过前置性的科学情境和实验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相关内容的前一天,我在教室演示如下实验:在大试管里放进一个小试管,然后倒置试管,小试管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掉下来,同学们不以为然,这也叫实验?这时,我再将大试管里装满水,然后将小试管底部放进去,如前再次倒置,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小试管不仅不会掉下来,反而随着水的下流而缓缓上升。如此直观奇妙的现象,激发了同学们寻求“为什么”的兴趣,通过课前的自学和课内的小组交流、讨论,轻松、快乐地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探索学习的内驱力,所以,课堂学习前教师有效的引导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研究的有力推手。

二、做中体验,感悟实验原理

实验是科学课程的主体和学习科学的重点环节,“经过体验获得的知识是生长的知识而不是寄存的知识”,实验和实验体验环节必须要加强和优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实验,要给足学生观察和感知的时间。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事实的整理,并从中能发现规律,最终得出结论,这样才能达到科学课标的要求和学习科学目的。

1.课后实验,延伸原理学习

课后实验作为一种新的实验形式,它主要源于生活,体现科学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学生在课外能积极动手,自己设计,寻找生活中的实验用品,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如,在学习了“浮力”以后,我就让学生用实验来解决下面问题:有一枚鸡蛋和一支牙膏盒落入水盆中,我们怎样用浮力知识将它们“捞”上来呢?以此情景来牵引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动手实验,进一步验证与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2.演示实验,启发感知原理

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示范性与启发性,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正确的使用仪器或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为以后独立实验打下基础。在科学教学中,新知识学习,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都适用于演示实验。通过师对生、生对生演示实验,互帮互学,从中受到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深度和广度进行,既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科学学习的实效性。

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时,取镁、锌、铁放在等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都有大量气泡产生,可知铁排在氢的前面,又因产生气泡的快慢不同,可知镁、锌、铁的活泼性不同,进一步联系到了氢气制取时为什么选择锌而不选镁、铁。课堂演示实验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在科学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或者在科学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不解的问题和陌生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演示实验来帮助他们分析、解决。

3.分组实验,分析运用原理

科学的分组实验,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在实验中,学生一边实验,一边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经过观察、观测和实验,每个学生都会有所发现。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相互交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分组实验搞得好,理论与实践就能有机地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如,“安装电动机模型分组实验”中,个别小组的电动机安装完毕,接通电源后总是不转,这时组内学生通过线圈内部是否开路,电刷与换向器接触是否不良,线圈与极靴摩擦力是否过大等故障进行排查;如,在“二氧化碳制取分组实验”中,结果有的组制取的气体通入水中,再向水中滴加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制取过程和结果没有错误,而有的组制取的气体同样的操作石蕊溶液却未变红,促使该小组积极主动为“未变红”分析并查找原因。

4.视频实验,模拟理解原理

科学实验虽然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诸多实验具有抽象性、即时性,这些特性限制了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和学习知识。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可借助多媒体技术集影像于一体的优势,通过控制播放速度,调节实验过程的快慢,将抽象的、即时的实验过程给同学们形象地清晰地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感官来探索和学习科学原理。

譬如,在学习“电学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从微观的角度给同学演示电流是如何通过电极、导线和用电器等装置来进行传导的,水分子是怎样作无规则运动的等视频,这个过程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为准确地掌握知识内容提供方便;有的实验过程非常短暂,学生往往无法有效捕捉关键信息,以上这些时候都需要借助多媒体将化学实验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帮助提升学习和探索欲望、深化理解和认识。总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可以动态模拟和演习整个实验进程,可以通过暂停、慢放、重复播放等来仔细观察和对比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达到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最佳效果。

三、说中追问,提高学习质量

“我听了,我忘了;我说了,我懂了”,让学生“说”是高效学习的途径之一。追问能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是驱动学生巩固认知的发条,所以,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学生的“说”和教师的提问与追问。学生“说”的环节与追问的环节也应贯穿于课堂之中,只能强化“说”与优化追问。

如,在学生完成“实验氧气的制取与收集”后,先让学生说: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连接,说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而后师追问: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发生装置?氧气为什么能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两种方法收集的氧气有区别吗?又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填写实验结果表格,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并展示结论等活动后,然后追问:小车最终为什么停止?小车的运动路程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小车运动路程的长短、运动速度减小快慢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若小车运动时的摩擦力进一步减少,小车的运动路程、速度减小得程度怎样变化?若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0,小车将会怎样?恰当、适时的追问不但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活动,还能进一步透彻地理解知识内容与科学原理,甚至出新出彩的解决问题,为提高课堂效率增加正能量。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强化和优化的几个环节的剖析和探索。课堂仅有45分钟,教师既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说——说发现、说结论、说感受;让学生做——参与体验实验、做课堂练习、做学习整理,又要在学生的说和做的过程中追问,教师不得不思考课堂教学环节的紧凑性、合理性。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问生于道,把握学情,认真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和优势强化,落实科学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张锋.初中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科教创新,2013(1).

[2]屈伟青,王卫青.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1(27).

[3]徐小燕.实施有效教学,走向高效课堂: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心得[J].新课程学习:下,2012(1).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尤溪镇中学)

上一篇:农村学生英语听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简论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指导的意义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