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干预对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时间:2022-10-16 02:37:30

中药干预对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乳腺增生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乳腺增生疾病中存在细胞凋亡。目前对细胞凋亡的研究涉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与医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热点,今年来我国中药对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步。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干预对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作一综述,旨在阐明中药干预下细胞凋亡在乳腺增生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药 乳腺增生 细胞凋亡 表达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0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05-01

细胞凋亡是在自身基因调控下,细胞自主产生程序性死亡的方式,现已成为医学及生物学的热点研究之一[1]。它涉及一系列的基因的激活、表达和调控的作用,通过这一死亡过程可使机体能够更好的适应生存环境,细胞凋亡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细胞凋亡的研究可以导致疾病新疗法的出现,特别是细胞凋亡与肿瘤之间的密切关系倍受人们重视[2]。乳腺增生作为女性最为常见的疾病,占乳腺疾病的70%以上,乳腺增生与乳腺癌之间关系密切,全国肿瘤会议将非典型乳腺增生列为乳腺癌的前期病变。

1 细胞凋亡的简述

细胞凋亡的特性。细胞凋亡不同于细胞坏死,它是细胞在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调控等有序作用下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它不造成自体的损伤[3]。

细胞凋亡在形态学表现为早期变化为超微结构的全部连接消失,微绒毛消失,细胞密度密度增加,核质浓缩,核裂解为碎块,细胞被分割数个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吞噬,凋亡小体被吞噬后快速降解。除形态学改变外,在细胞凋亡还发生许多内部的变化,包括染色质DNA的降解出现180~200bp的DN段、RNA/蛋白质大分子的合成、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内源性核算内切酶参与等[4]。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细胞凋亡研究也有了更多认识,并且针对细胞凋亡特征及机制而不断出现新的细胞凋亡检测方法[5]。目前常见的细胞凋亡检测方法主要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DNA断裂/片断检测、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细胞活力检测、细胞膜通透性检测、Caspase-3等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分析、细胞内DNA含量的分析、细胞凋亡相关mRNA水平的分析、细胞色素C定位检测等。

细胞凋亡的发生途径。细胞凋亡大致可以分为起始阶段、整合阶段和执行阶段3个阶段,其过程总结起来为:接受凋亡信号凋亡调控分子间相互作用蛋白水解酶的活化进入连续的反应过程。就细胞凋亡发生途径来说,目前可以分为死亡受体信号途径、线粒体信号途径和内质网信号途径3种[6]。

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细胞凋亡是受基因高度调控的主动死亡过程,影响细胞凋亡的基因按其表达产物作用不同可分为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两大类。

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7],p53基因可以诱导细胞进入G1期,抑制细胞增殖,直到DNA损伤得到修复,如修复失败,突变型p53(mt p53)就诱导细胞凋亡。Bax接到死亡信息后,由胞质移位并插入到线粒体膜中,形成Bax通道,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并进入胞质,使Bcl-2与apaf-1分离,后者可激活Caspase,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此外,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还有c-myc、Smac、Bak、Bok、Bax-xs、PUMA等。

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Bcl-2被证实是最重要的有明显抑制细胞凋亡作用的基因[8],Bcl-2的亚细胞定位已经明确,它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可以定位于线粒体、内质网以及核膜上,并通过阻止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而发挥抗凋亡作用。IAP主要通过直接抑制Caspase或pro-caspase,阻断 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蛋白酶级联反应,从而抑制凋亡的进程。IAP家族主要成员:survivin、livin和XIAP等。此外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还有C-myc、C-abl、Ras、V-src、Bcl-xL、Bcl-w、Mcl-1等。

2 中药干预对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乳腺增生占乳腺疾病的70%以上,在育龄期女性最为常见,且发病年龄呈现出低龄化趋势[9]。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乳腺增生。西医采用性激素类药物和碘制剂,如三苯氧胺、甲状腺激素等;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有逍遥散、乳癖消I号等。手术只能切除局部病变,并不能起到完全根除的效果,其他部位仍可能发生或继续生长。乳腺组织的细胞凋亡在乳腺增生疾病中普遍存在,在乳腺组织的生理、病理发展过程中以及维持乳腺组织正常形态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药对于乳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干预治疗研究在不断的进展。细胞凋亡研究对阐述发病机制具有推动作用,通过研究乳腺增生细胞凋亡表现和基因调控情况,将有助于探讨乳腺增生发生的基本规律,为寻找乳腺增生病因和阐明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会为治疗乳腺增生和预防乳腺癌提供有力的帮助。

刘运江等[10]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乳腺正常组织、25例乳腺腺病、3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13例乳腺增生恶变和12例浸润性乳腺癌的乳腺组织中的skp2和p21的表达情况发现,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腺病中skp2和p21的表达为阴性,在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增生恶变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skp2和p21的表达阳性,Skp2和 P21均为乳腺增生恶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是Skp2和 P21可作为诊断乳腺增生恶变及判断乳腺不典型增生预后的指标。

刘少杰、关健等[11,12]通过免疫组化SP检测乳腺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发现,普通性导管增生、非典型性导管增生和导管内癌的survivin表达水平依次增高,浸润性乳腺癌组织survivin高表达率为53.0%。乳腺非典型性导管增生、导管内癌和浸润性癌组织的survivin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

张霞等[13]通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乳腺良性增生,20例乳腺导管内癌,9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淋巴结转移61例,无淋巴结转移30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研究发现,正常乳腺、乳腺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livin的阳性率依次增高;乳腺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中Smac的表达下降,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mac蛋白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越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mac蛋白阳性率越低,结论 Smac蛋白表达下降可能与乳癌的恶性发展有关。

苏莎[14]通过温阳散结法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治疗的研究发现,正常乳腺Ki67、PCNA几乎无表达,Ki67和 PCNA 的表达水平随着乳腺增生-癌前病变-乳腺癌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通过应用温阳散结法治疗大鼠乳腺增生,Ki67和PCNA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

王非等[15]通过消癖汤对肝郁型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PCNA、BcL-2、VEGF表达的影响发现,中药消癖汤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细胞中的PCNA、BcL-2、VEGF呈抑制作用,能够降低实验大鼠乳腺组织PCNA、BcL-2、VEGF的表达。说明消癖汤能够通过抑制大鼠乳腺组织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和抑制腺体新生血管的形成来实现抑制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

李湘奇等[16]通过对疏肝健脾方对模型大鼠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研究发现,疏肝健脾方能够抑制乳腺组织增生,降低 PCN A 和 Bcl - 2 的表达活性,增加 Bax的表达活性和凋亡指数,抑制乳腺组织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得出结论为疏肝健脾方能够有效治疗大鼠乳腺增生,可以降低大鼠乳腺增生组织中 PCN A 和 Bcl - 2 的表达,增加 Bax的表达,通过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凋亡增殖/凋亡,阻断/逆转大鼠乳腺组织增生。

3 展望

乳腺增生严重影响到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恶变而威协到妇女生命,且全国肿瘤会议已将非典型乳腺增生列为乳腺癌的前期病变。细胞凋亡的功能表达和维持个体正常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凋亡可以阐明一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可由此产生治愈疾病的新疗法。随着我国中药对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得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凋亡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研究乳腺增生中细胞凋亡的基本表现、发生机理和基因调控,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和揭示乳腺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在乳腺疾病的发生机理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人为调控细胞凋亡预防乳腺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均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阎海.细胞凋亡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2,33(3):8-13

[2] 李娜,高俊岩,刘敏.细胞凋亡和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9,15(16):13-14

[3] 陈津,张如松.细胞凋亡机制概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886-889

[4] 朱秀敏.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595-2597

[5] 高超,华子春.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新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33(5):564-569

[6] 焦俊霞,高维娟.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6):853-856

[7] 陆思千,贾舒婷,罗瑛.突变p53功能研究新进展与个性化的肿瘤治疗新策略[J].遗传.2011,33(6):539-548

[8] 邓亮,吴娣,洪一江,等.BCL-2家族的研究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7):1936-1938,2073

[9] 刘聪,岳永花,郝旭亮.乳腺增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5):704-706

[10] 刘运江,梁志兵,王小玲.Skp2蛋白和P21蛋白在乳腺增生恶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11):91-94

[11] 刘少杰,裴小娟,彭伟强,等.乳腺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差异及意义[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25(2):110-111

[12] 关健,陈杰,罗玉凤,等.Survivin在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J].癌症进展,2009,7(6):629-634

[13] 张霞,千新来,崔静,等.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4):735-738

[14] 苏莎.乳腺增生细胞增殖的表达及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15] 王非,吴开明,常健菲,等.消癖汤对肝郁型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PCNAmRNA、BcL-2mRNA、VEGFmRNA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0,27(4):55-57

[16] 李湘奇,党相国.疏肝健脾方对模型大鼠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9,20(30):2326-2328

上一篇: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疗效 下一篇:电子输液系统在门急诊输液室应用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