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的价值与安全性研究

时间:2022-07-27 07:33:54

替罗非班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的价值与安全性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就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DM-AMI)PCI治疗应用中的价值与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09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老年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M-AMI),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各60例。A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B组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C组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常规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三组均于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5天,术后常规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及根据个体差异应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出血事件;比较PCI术前、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结果:B组和C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TIMI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P

关键词:替罗非班 老年人 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PCI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1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17-02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治疗非常关键。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竞争性的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是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最直接、最快速、最完全、可逆性地阻断各种激动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我院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09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予以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0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本组180例患者当中,男106例、女74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为(67.5±6.3)岁;患者从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在3h至10h之间不等,平均病程为(6.5±2.5)h。使用随机数表将本组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三组患者各60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病情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DM按1999 WHO诊断标准诊断,均为Ⅱ型DM,年龄≥65岁。发病48h内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项目:常规体检,12导ECG、血清心肌酶学、血糖、心电监护,部分病例给Hotter及OGTT等检查。

1.2.2 排除标准。将不符合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予以排除;发病48h内,接受过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有脑出血病史及3个月内脑卒中史的患者予以排除;持续性恶性高血压患者予以排除;将本身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

1.2.3 观察指标及相关定义。观察支架植入后TIMI血流3级比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轻微出血、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术后30d的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轻微出血:Hb较治疗前下降30g/L或出现肉眼血尿、咯血、消化道出血或黑便;严重出血:Hb较治疗前下降>50g/L或有颅内出血或心脏压塞[1];血小板减少定义:50×109/L

1.3 PCI方法及成功标准。针对本组的1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经股动脉或桡动脉行PCI手术治疗。成功标准:①靶血管向前血流TIMI 2级或以上;②残余狭窄

A组:针对A组的60例患者,予以患者在PCI手术治疗前服用300mg的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医药公司,国药准字J 20080078)及300mg氯吡格雷(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 20080090)进行治疗。

B组:针对B组的60例患者,在予以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采用小剂量替罗非班(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41165)进行综合治疗,替罗非班的具体用法用量为:静脉负荷量4-5μg/kg,或5ml/50kg,时间超过3min,随后0.05-0.075μg/kg/min,或3-4ml/50kg/h,维持输入36-48小时[5]。

C组:针对C组的60例患者,在予以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采用常规剂量替罗非班进行综合治疗,替罗非班的具体用法用量为:静脉注射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术中和术后持续静脉泵入0.15μg/kg/min,至少36h[2]。

1.4 统计学处理。以上三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TIMI分级情况对比。据统计,本组的18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TIMI分级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B组和C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三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

表1 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TIMI分级情况对比

2.2 三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据统计,A组的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轻微出血、2例患者出现了严重出血,1例患者出现了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0%;B组的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共有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出血、1例患者出现了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33%;C组的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微出血、2例患者出现了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6.67%,从中,我们不难看出,B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显著(P

表2 三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

2.3 三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据统计,A组的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共有6例患者出现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B组的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C组的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三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目前,PCI手术治疗仍是临床治疗糖尿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式,但是手术中冠脉内血流缓慢,血栓形成,PCI术后无复流等现象严重影响着手术效果。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具有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氯吡格雷治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可以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替罗非班与肝素联用,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粘附,减少血栓形成,使心肌组织得到有效的再灌注[6]。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B组和C组患者的TIMI分级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B组和C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三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张玉霄,卢才义,薛桥,等.国产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4(16):266-267

[2] 廖伟光,谢治淮.替罗非班与依诺肝素和阿司匹林合用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32):532-533

[3] 王丽丽,刘强,李忠红,等.不同途径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5(32):643-644

[4] 门炳玲.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意义[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18(24):364-365

[5] 贾晓刚.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临床应用[J].海南医学,2009,12(21):172-173

[6] 尤威,叶飞,陈绍良,等.直接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治疗疗效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26):236-237

[7] 薛桥,等.国产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4):329-332

[8] 齐向前,张健,孙中华,等.小剂量替罗非班合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降低PCI患者术后30天支架内血栓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3063例PCI患者泰达血栓注册[C]//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专辑.2011

上一篇:护理干预在维持肾上腺肿瘤术中血压平稳的应用... 下一篇: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急诊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