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对策

时间:2022-10-16 01:57:55

浅析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对策

妇女作为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其发展水平和权益实现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为此,尊重妇女人权,消除对妇女的一切歧视和暴力,对妇女实行特殊保护已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

根据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 妇女主要的合法权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权利是各项权利中最基本的部分,妇女要求得到彻底解放,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政治上的平等。政治权利是指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及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我国党和政府为推动妇女的政治权利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和过去比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妇女参政议政的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女性教育是女性参与社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女性素质的根本。妇女的文化教育权益内容包括妇女依法享有入学、升学、接受教育、从事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权利。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妇女没有教育权利,“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古训,将妇女打入最底层。据统计,建国前全国40%的妇女是文盲;建国后,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妇女教育的政策措施,妇女的文化素质有了迅速提高,但由于女性受教育基础差,妇女教育仍面临不少问题。妇女文盲比例较高,女童入学率低于男童,女性知识人口仍集中于低文化层。

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实现是妇女享有其他权利的物质保障。妇女只有参加了社会生产劳动,有了经济地位,才能有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家庭地位, 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据有关统计,在全国从业人员中,现在女性已占到将近一半。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侵犯女职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在就业过程中对女性的歧视,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男女不平等。

妇女的财产权益包括妇女对婚姻家庭共有财产享有的权益、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及相关财产权。妇女的这些财产权益在我国基本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但由于历史传统和世俗观念的影响,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妇女财产权益受侵害的情况,比如农村的出嫁女和离婚女的土地权益保护问题, 近年来表现得就较为突出。

妇女的人身权利是指妇女的人身和与人身直接有关的权利。主要包括妇女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人身自由、人格与名誉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宪法》和许多法律和法规都赋予了中国妇女神圣不可侵犯的人身权利。但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无视妇女的人身权利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当前存在较多的有家庭暴力、、拐卖妇女、儿童、性骚扰等。

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最能代表妇女真实的生存状态。《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保障妇女人身权利的平等。其二是保障妇女财产权利的平等。其三是对妇女权益的特殊保障。近年来加大了对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的保护力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离婚妇女的房屋居住权仍得不到有效落实;过错举证和财产举证困扰着不女,使她们得不到赔偿和合法的财产;抚养费执行难,使单亲家庭妇女生活面临困境。

二、我国妇女依法维权的困境

英国有一句格言:“权利先于救济”,这里所谓的救济是指通过一定法律程序给予当事人以法律上的保护,属于程序法的范畴,权利属于实体法。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在妇女保障法在实体法已经比较完善,有些方面甚至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由于我国总体上是属于大陆法系,一向重实体轻程序,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中也是如此。尽管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已经做了相当大的修改,但仍然显得可操作性不强。另外,与妇女实体权利相比,力度不够,显得有些苍白。

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依法维权意识淡薄。普法宣传虽已多年,但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影响,相当多的农村妇女对自身的合法权益依然模糊,一旦受到不法侵害,也不知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妇女的自身维权能力也相对较弱。

以劳动争议纠纷为例,由于劳动争议案件一般诉讼标的小,职工当事人处于弱者地位,举证难,特别是相当多的争议历经仲裁、一审、二审程序,甚至再审,诉程长,办案难度大,有的律师事务所不愿接,即使有律师,费偏高使很多妇女请不起律师。现有的法律援助机构无论资金还是人才资源都还不能满足妇女对法律援助的需求。

首先建立立法性别清理、审查和监督机制,要对现有法律进行性别清理和监督,推动现有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中男女不平等条款,或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相违背的条款,或不利于妇女权益保障的条款加以取消或重新修订。对未来立法要进行必要的性别审查和监督制度,使立法处处体现出性别平等精神;其次要出台有关维护妇女权益的相关法律,填补立法空白,比如说应尽快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再次要尽快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增强妇女权益保障方面法律的可操作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应强调政府要积极参与对妇女合法权益的维护,而不应在这项工作中仅处于配角地位或仅起支持作用,否则这就是政府的失职;其次要继续发挥妇联和民间组织的作用,近年来妇联和其他民间组织在维护妇女权益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绩非常显著;再次公检法等执法部门应发挥出其独具优势的执法保护力量。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执法部门的直接参与是使妇女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总之要使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形成社会化、法制化和实事化的格局。

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的最为有效途径就是法律宣传,使广大妇女具有自觉的依法维权意识。广大妇女的权益受到侵害,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不会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益。因此,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一是从个体层面,面向妇女,拓展宣传广度。以活动为载体,抓好主题宣传,利用“三八”妇女维权周、“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平安创建检查等时段进行集中宣传教育,通过散发倡议书,举办以案说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网上学法竞赛等活动,依托专家学者、维权志愿者、群众自治组织等力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将学习教育活动具体化、形象化,使广大妇女容易接受,帮助广大群众增强法制意识,自觉批评和抵制危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尤其要帮助广大妇女群众学法,了解法律赋予她们的基本的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二是从家庭层面,面向家庭,拓展宣传深度。以家庭为阵地,抓好普法宣传,推进法律宣传进家人户,通过上门宣讲法律、调解纠纷、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家庭学法竞赛等活动,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等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评选,组织“零暴力社区”签名、举办“家庭反暴”知识讲座等项活动,促使更多的家庭和社区居民积极投入到妇女维权活动中来,增强广大妇女防止侵权和抵制侵权的综合素质,使以德立家,以法护家的理念,渗透到千家万户,在全社会唱响家和万事兴的主旋律。三是从社会层面,面向社会,拓展宣传力度。以舆论为导向,抓好社会宣传,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主流媒体和各种活动载体,采取组织广场活动、市民论坛、专题宣讲、文艺演出、典型示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全社会维护妇女权益的舆论氛围,形成人人讲平安、家家创平安、平安进万家的良好局面。 通过资源的整合,建立全方位联动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分别对全镇女干部、女知识分子、在岗和下岗女职工、农村妇女及妇联干部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各种学习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加大典型的宣传力度,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多层次的妇女人才培训,根据不同女性的各自特点,开展不同类别的培训。面向知识女性,法治的培训是可以是层次的、高水平的,开展政治理论、妇女理论、妇女工作知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面向城镇女职工、农村妇女,可以开展与其工作、生活相关的基础法律知识培训,这种培训不仅仅是临时的,应当是在各地建立起系统的、定期的培训,以达到提高妇女维权能力提高的目的。

妇女不断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就能真正做到知法、学法、懂法、用法,增强自身的依法维权意识,尤其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要掌握一些相应的策略和技巧,比如说要找法律专业人士咨询,确定问题的性质;要了解解决问题的几种途径和办法,比较成本和效果;若要进行诉讼,最好找律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社会支持资源予以法律援助;要有打不赢官司时息讼的策略选择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妇女自身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下一篇:一个班多少个学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