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豪迈两巾帼

时间:2022-10-16 12:44:54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能文、能诗、能词,而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清代女诗人秋瑾亦能文、能诗、能词,而以诗的成就最为突出。应该说,在男尊女卑、女子难以接受到文化教育的封建社会,李清照、秋瑾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难能可贵的。

李清照和秋瑾,一个生活在南宋,一个生活在清末,生活的时代虽不相同,但俩人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人都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嫁过如意郎君;遭受过国破家亡的痛楚;等等。

当然,她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如两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家庭发生变故的原因不同,思想性格不同,作品的风格不同,等等。下面,我们单就她们作品的不同风格,来进行一番比较欣赏。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为进士出身,母亲是状元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因此,她自幼就深受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读李清照的词,我们会明显地感觉到其中的婉约之风。词人善于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在怅惘悲愁时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致。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词中所表现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轻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之苦和对青春易逝的敏锐感受,都能触动人的心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体现其婉约词风的诸多作品中,又首推《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哀婉的凄苦之情,读来令人动容。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之时,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在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俩耗尽半生精力和全部积蓄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词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全词通过叙写词人在残秋时节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

秋瑾生于清末,深受现代民主思想的影响,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她的诗一扫李清照词的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显得昂扬豪迈,意气风发。如《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虽然是一位女子,但她的性格好似男儿,她不吝惜花费千金购买宝刀,甚至拿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堪称豪爽。她认为将来献出自己的满腔热血时,定能化作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这首诗表现出女诗人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昂扬豪迈,意气风发。再如她的《阕题》:

黄河源溯浙江潮,卫我中华汉族豪。

莫使满胡留片甲,轩辕神胄是天骄。

阕题即无题,满胡指清王朝满族统治者,黄河在这里代指汉族,浙江潮指浙江光复军起义抗清。这首诗体现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全诗洋溢着“中华汉族豪”的激昂之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反抗清王朝腐朽统治的革命意义。诗中所言“莫使满胡留片甲”,表现出诗人视清政府若敌寇的思想,而她所说的“轩辕神胄是天骄”,又表现出一种自豪和自信,不可以将此处理解为。秋瑾在其诗歌中就多次表达过愿为国家献身之意,如她的“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总之,此诗刚健豪迈,感情慷慨激昂,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难怪在秋瑾牺牲后,孙中山和宋庆龄对她都作了很高的评价。孙中山说:“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宋庆龄说:“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上一篇:畅谈现在完成时 下一篇:妈妈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