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婉约词创作

时间:2022-10-13 05:48:14

苏轼的婉约词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018-01

摘要:苏轼在文学史上历来被看成是豪放派的第一人,苏轼的豪放词给当时以婉约词为主的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然而,究其一生,他写得最多的还是婉约词,他的婉约词的特点是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用深沉的哀愁表达浓重的情爱。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和内容,将通常只在诗歌中出现的内容移入词中,具有清新明丽、爽快利落等特色,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特色

宋词大约可分为两大派别,一派婉约,一派豪放。豪放与婉约是相对举而存在。婉约派以酒色和风花雪月为描写对象,内容题材上大致不出伤春伤别,手法风格婉约轻柔,严格遵守形体声律;豪放派基本上是以爱国、保家、民族、大气为重。

苏轼作为北宋的大文豪,他对宋词发展的历史性贡献,是他按时代精神、词体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化创作进行创新改革,倡导“以诗为词”,创制豪放词,突破和改变旧有的传统文人词,从而打破了“词为艳科”的题材局限和音乐束缚,使“词主情”的“情”得到了拓展,为词创立了一种新的样式。苏轼在文学史上历来被看成是豪放派的第一人,苏轼的豪放词给当时以婉约词为主的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苏轼以前,词的主流是“言情”,词被认为是“艳科”或者“情语”,且大多数皆为“男子作闺音”,苏轼创制的几首豪放词让人们看到了词的另一面,词不仅可以“言情”,还可以“言志”,这是苏轼的创举,人们便很容易记住。

一、苏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往往以意为主,随意抒写,所以其风格也常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他同样也写男女恋情、离合悲欢之类的传统内容,但是突破了“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将通常只在诗中出现的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等内容移入词中,并充分利用词的体式上的特点,取得了诗歌难以具有和达到的艺术效果。苏轼的悼亡词和咏物词可以看成是这方面的代表。

(一)悼亡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属婉约词,苏轼把它写成了悼亡词,他抒发了对亡妻真挚而深厚的悼念之情,也融进了词人自身的坎坷际遇和人生酸楚,它的情感内涵比一般写男女之情的词厚重,这与传统的艳科词有着很大的差别,大大地提高了词的境界。

(二)咏物词

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虽是一篇咏物词,但它主要是借物来写人,以拟人化的手法紧紧扣住扬花飘落无着和孤寂无依的特征下笔,在惜花怜花中抒发了一位思妇的凄苦情思,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东坡自己遭贬外地,飘忽不定而痛感光阴虚度的身世之叹也巧妙地寄托在了其中,深化了词的主题。

二、词最初并不是用来阅读的案头文学,它是配合新兴乐曲演唱的歌词。词在晚唐五代花间里和歌妓乐舞的环境里生长发展,再加上受市民文化圈的浓重影响,使词的格调具有了“俗”的属性;到了柳永,他以俚语写词,主要又是以青楼和为描写对象,就更加使词弥漫着“俗味”,因而李清照在《词论》中批评柳永词皆“词语尘下”。苏轼“以诗为词”的目的是要将“小道”的词提升到诗的正宗地位上去。

(一)苏轼的婉约词呈现出明丽洁净的气息

如《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热。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这首词借物来抒怀言志,可以看作是东坡咏物述怀的力作,它突破了糜烂生活的低俗气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酒色和风花雪月为描写对象的婉约词,重视和突出了词的思想内容和积极意义。

(二)苏轼的婉约词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词作通过一位青年伤春惜春的情怀,寄托着作者常时期不被朝廷理解的复杂痛苦心情,同时也寓含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苏轼以理智的态度看待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挫折,并把这种认寓含到婉约词的创作中,这种做法是很少见的。

(三)苏轼的婉约词多体现出旷达、豪爽的情怀

苏轼生性豪迈,在艰难的现实生活中倔强刚强,没有什么磨难能击倒他,他能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做到他对现实的超然和执着的统一。因此,他写相思离别的婉约词,也与他人的一味沉沦不同,如从《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中可以看出,苏轼当时正处在失意的旅途中,“行人”行在“天涯”。 “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你对生活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以豁达的胸襟去接受一切,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发现美好的事物。

苏轼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南方度过的,长时期不为朝廷所重用,也因小人的诬告而差一点被处死,可是,他毕竟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用他的超然、他的旷达、他的博学和他的才情来化解了人生诸多的不如意,即使在最艰苦的时期,他也有大量的诗词创作。他能把儒家的理想与佛道的修养贯通、调和起来,他在忧愁、患难和挫折之间有自己立身的准则,能够在儒家与道家之间得到一种贯通调和,他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不读苏轼的婉约词,难以窥见苏词的全貌,亦难以全面了解苏轼的思想和为人。苏轼凭着他的天才、学和独特的气质以及经历,使传统的婉约词变得“以雅为美”,他“以诗为词”,使词“雅化”,将“艳科”和“小道”的词提升到诗的正统地位上去,提升了词的境界和格调。

上一篇:汉字六书假借构形法 下一篇:柳永词在宋朝广泛传播之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