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创新设计论文

时间:2022-10-16 12:26:25

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创新设计论文

一、黎锦特色旅游商品现状及市场分析

随着海南旅游市场的开放,出现了以黎锦文化为设计元素的产品,如服装、服饰品、摆件、桌旗、床旗、壁挂、抱枕等产品。这给海南旅游商品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商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开始呈现出两种极端现象:一是良莠不齐,风格雷同、粗糙、毫无特色的黎锦元素旅游商品;另一种是仿制黎锦类,以收藏为定位的商品,价格高昂且模仿粗糙,远远脱离传统黎锦的美感和质感。这是由于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生产观念,产品结构不合理、脱离市场需求造成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对黎锦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设计研发不够。笔者认为,旅游商品同样需要紧跟时尚的潮流、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这是产品设计研发的前提条件。尤其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今天,消费者不仅是国内游客,也包括了外国游客,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消费观念和审美意识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如何将黎锦文化有机融入旅游商品中,设计开发出令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从而带动地方经济,让黎锦文化成为宣传地方旅游形象的重要载体,将是以下文字所论述的。

二、黎锦文化的特色及设计原则

黎族织锦原本是黎族妇女用传统的踞腰织机织造的服装、服饰、床单等生活用品,在传统的习俗中,男性是不能触碰织造工具的,更不能学习。在传习方式上是传女不传男,这与苏州的缂丝艺术在传承的习俗上相反。正由于此,黎族妇女要织造黎锦之前,还需要经过采摘棉或麻,以此为原材料然后进行纺线、染色、刺绣等主要工序。黎锦上的图案纹样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主要有人纹、动物纹、植物纹、生活器具等纹样,据资料考证,大概有一百多种纹样。心灵手巧的黎族女性是天生的艺术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神话故事和美好期盼织绣在黎锦上,由母亲传给女儿,极具个性化审美特点与符号特征,如此代代相传。黎锦纹样的艺术特色在我国少数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造型古朴粗犷、繁简相宜,运用直线组合的几何形,遵循美的构图法则进行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构成。不仅纹样题材丰富,还有耐人寻味的寓意,例如蛙纹象征生育和繁衍、龙纹和凤纹象征吉祥美满、人纹象征人丁兴旺等,还会出现一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纹和动物纹,如润方言的大力神纹、黎母纹,象征爱情的甘工鸟纹等。在没有文字的黎族文化中,黎锦纹样犹如“无声的语言”,在每一条黎锦上都反映了黎族女性的艺术审美趣味和生活智慧,犹如历史画卷,讲述着黎族先民的信仰和对自然的热爱。黎锦艺术的材料、纹样、织绣技法和色彩搭配都是设计师可以参考的设计元素,给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带来了极重要的启发,是丰富创意设计的灵感和源泉。在以黎锦为设计元素的旅游商品创新设计中,不能直接搬用黎锦的传统纹样、色彩和材料,要体现黎锦文化的特色,首先需要了解黎族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本源,其次是对黎锦进行充分的调研后总结其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蕴。笔者认为主要把握以下设计原则:①黎锦纹样的深刻寓意和使用习俗;②色彩的搭配规律和内涵;③传统材料的运用及再设计原则;④注重现代设计理念及审美与传统的融合;⑤产品的实用功能性及系列化原则。在把握以上几点原则时也需要针对旅游商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并做好产品的市场细分,这样才不会盲目的进行设计,使旅游商品即呈现出浓郁的黎锦文化特色又具备现代的视觉审美。

三、以黎锦为元素的创新设计方法

黎锦文化旅游商品不仅仅是以纪念为目的,也应考虑到设计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性。笔者根据多年对海南旅游商品市场的考察,将黎锦文化应用于设计的范围概括为:①服装应用设计;②家居软装饰应用设计;③服饰品应用设计;④日常生活品应用设计。在创新设计上,应对黎锦文化有全面的理解,深入其精髓、归纳其审美特征,结合现代生活理念和创新设计方法,然后为其所用,将文化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以提高商品的品质和文化附加值。作为设计师,有责任对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保护,使黎锦贴近生活,为黎锦文化搭建传承的桥梁。

1.对黎锦典型纹样的提取与设计方法黎锦纹样的题材来源于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其中最典型的是人纹和动物纹。人纹是黎族五个方言的黎锦中使用最多的纹样,也有的方言视人纹为祖先纹。人纹有男性和女性纹样的区别,在年龄段上又有儿童、青年和老年人纹样,例如在一些女性人纹中经常出现代表幼儿的纹样组合,这种类型的纹样其实是带有传宗接代的寓意;青年纹样一般是男性和女性组合的造型,比如代表爱情结合的人纹,象征美好幸福的婚姻;老年人纹样造型有别与青年人纹,例如象征长寿的寿星纹,寿星纹以女性为代表,在头部的造型中代表长寿的耳环设计十分形象。而黎族神话故事中的人纹较常见大力神纹和黎母纹,大力神象征男性的勇敢、力量和责任,有保佑黎族人民平安吉祥的寓意。黎母纹样是神话传说中黎母的形象,黎母是黎族人的母亲,体现了黎族人对子孙繁衍和生活幸福的愿望。黎锦动物纹样具有代表性的有蛙纹和甘工鸟纹。黎族人十分重视这两种纹样,也是五个方言最常见的纹样。总之,这些纹样的寓意吉祥,造型形象生动,也是最适合提取和运用的纹样。当然,黎锦纹样除这些典型纹样外还有许多题材纹样和花边纹样,在对黎锦造型设计元素的提取上也应更多涉猎,并总结其造型的特点和理解其内涵。通过对黎族五个方言黎锦纹样的对比分析,几何形、直线和三角形是其造型特征,几何意味的黎锦造型是由经纬编织的工艺决定的,黎族母亲将眼中的自然形态织造出简约而生动的纹样,结合刺绣工艺丰富了装饰性。传统黎锦纹样本身也是一种美术创造,随着时代的审美变化,也终将需要符合新时代的审美意识来融入。运用解构主义的理念进行纹样的设计将会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解构主义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艺术形式,是用分解、打破原来形态结构,再重新构成的手段达到新颖外观的美学思想。对传统黎锦纹样进行再设计可以运用打破和重组、时尚图案的混搭、多元化构成形式等手法,同时也需要设计观念上的创新,吸引消费者并使之产生购买动机。例如:笔者指导的学生运用黎锦为造型元素设计了汉文化中的十二生肖造型,将其运用到抱枕设计上,参加海南省创意设计大赛,受到了参与企业的广泛好评,作品最终获得了大赛金奖并投入了市场。再如,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喜欢卡通文化,若将黎锦纹样与卡通形象结合也可以吸引年轻的消费群体,再将图案恰当的运用在服装或服饰品上,即凸显了民族特色,又能够让年轻人摆脱对传统黎锦的印象。设计的边界是无限的,敢于突破传统就是创新的第一步。

2.色彩的提炼与配色设计传统黎锦的色彩来自于自然中的植物和矿物,色泽温和纯正。黎族人喜爱用黑色做底色,大多以红、黄、白、绿和蓝色相互搭配,黎族女性对色彩的搭配犹如受过美术训练一样专业,以白色和黑色做调节色,巧妙的将这几种色彩混搭在一起却不感到凌乱。黎锦的色彩同样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用途不同所使用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例如在结婚场合穿着的服饰上会以红色为主,用红色表达喜悦和热情。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的润方言在黎锦配色上喜好黄色和红色的搭配,而东方黎族自治县的美孚方言却十分喜好深蓝色,配色别具一格,以深蓝色为主色调,用白色巧妙的搭配,风格朴素雅致,极具韵味。这些传统色彩的搭配充满了象征和情感意蕴,这也是黎锦之所以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在旅游商品的设计中,色彩是最先被视觉感知的,而传统的黎锦色彩搭配给人缤纷绚丽之感,当独立存在时非常艳丽,若照搬到系列产品中,则会产生眼花缭乱之感。因此在色彩的设计上可将提炼出的传统色彩结合时尚流行色相互搭配,使之符合现代审美。配色的设计手法上可以采用同类色搭配、对比色搭配、近似色搭配等科学的设计方法,例如同类色的搭配给人的系列感强,可多用于服饰品与家居软装设计中;对比色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但需要与黑色、白色、金色或银色调和,在旅游商品的系列设计中,需要设定主色调以明确设计主题;近似色给人温和之感,流行色彩中常用近似色搭配,时尚感强、应用面广。总之,在色彩的设计上必然要考虑到功能性和目的性,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段营造产品的时尚氛围,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又不失民族风格。

3.材料的运用及设计手段棉是黎锦的主要材料,也有麻纤维,但相对较少。棉主要来自海岛棉和木棉的纤维,采摘下来的棉纤维需要经过打籽、纺线、染色等过程方可编织,在织造的过程中夹以云母、亮片、羽毛等材质装饰,这样极具装饰意味的黎锦如今已不多见了。这些材料决定了黎锦实用性强、耐磨度高、色牢度好的性能,质感上给人平整挺实之感。目前,旅游市场上黎锦类商品为节约成本,织锦的材料被大量的化纤材料替代,失去了原始的美感,也降低了黎锦类商品的销售价格。但若采用原汁原味的材料也不现实,因手工艺的织造速度有限,跟不上市场更新速度,这为优质的黎锦类商品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可以说,材料的选择是决定商品价格重要的因素,旅游商品的设计不仅需要重视传统黎锦材料的运用,也要注重材质美感的选择。那么对材料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功能性,因功能不仅决定质感也涉及到质量和安全问题。随着现代艺术观念的不断拓展,产品的材料范围也更加广泛,除了传统而天然的材料以外,旅游商品的设计也需要金属类、塑胶类、玻璃钢等材料的支撑。以材料辅助造型,恰当的使用材料也必然是成功设计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服饰类或家居软装饰类的商品设计上可采用纯天然的环保面料,图案可采用的现代的电脑刺绣工艺或热转印技术达到商品的批量化,提高商品的价值。设计师应根据自己对材料的驾驭程度出发进行设计,有效的改良和运用传统黎锦材料,结合新型材料,通过适合的工艺手段增强产品的美感。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应注重表达黎锦文化的特色,发挥材料的特质,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黎锦不仅需要对其文化深入挖掘,进行传承与保护,更需要以现代设计为载体让大众了解和接受。在当今市场形势下,黎锦文化特色旅游商品需要及时调整创新观念,运用现代艺术理念和科技手段的结合,将黎锦文化的深刻内涵融入到旅游产品中,使之更完美的呈现黎锦的文化特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征,具有纪念意义的同时也具备收藏价值。

作者:张清心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水泵房自动化排水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下一篇:玻璃熔化炉余热系统创新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