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海洋药物制造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探讨

时间:2022-10-16 12:10:34

中职海洋药物制造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海洋药物制造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力争在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引领下,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本专业做精、做优、做强,建成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具有示范作用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专业。

关键词:海洋药物制造与营销 课程体系 改革

蓝色经济的兴起为海洋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沿海省份纷纷将海洋生物产业作为重点扶持项目。以青岛为例,近年来,以国风药业、国大生物、中鲁远洋、澳柯玛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纷纷向海洋药物领域挺进,参与海洋药物制造开发。新形势下,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海洋药物制造与营销人才。然而,中职学校目前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影响了海洋药物产业的创新与国际化发展。而直接影响培养人才质量的核心要素就是课程体系建设。笔者结合本专业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尝试探索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生产技能训练为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的多元化不相匹配,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不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传统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为本科药学的压缩版,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脱节,就业竞争力低;专业课程教材缺乏应用性、职业性、综合性和适应性,课程定位不够明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差,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1.目的和意义

以海洋药物制造与营销专业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确定该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需求,重新制订课程体系,建立起更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依托医药行业建立完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开发配套的适用教材,最终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

2.实施方案探讨

课程体系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强化专业特色。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行业对毕业生核心技能的需要,剖析其工作任务,确定理论教学的内容、要求和目标,在课程重组的基础上重新制订理论课程体系。强化岗位适应性,按知识、能力、素质设计课程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来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材建设,与药厂或医疗用人单位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突出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按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要求,分层次、分功能模块的对原有实验室进行重组和改造,分层次的选择、开发、确定实验项目和内容,适当保留验证性实验,逐步增加和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编写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开发合适的多媒体演示实验课件,对某些条件不足或设备原因等难以大规模开展的实验则配以虚拟实验室,在电脑上模拟操作完成。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能连接理论知识和专业及生产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

(3)建立与岗位能力一致的教学评价与考核系统。采用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并重,笔试和操作等多形式并举。理论考试采用闭卷、限时开卷等方式。实践能力考核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工作态度。为加大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力度,在传统的期末考试之外,各专业课均进行实验考核,成绩单独上报。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又考核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了实验课的培养要求,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药物制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特色与创新之处

(1)以本专业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照岗位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设置,使课程内容更贴近于学生就业的需要,该课程体系在药学相关院校中具有推广性和普适性。

(2)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该教学方法使校内仿真教学与校外实际环境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三、结语

随着笔者学校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发展,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将不断完善,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达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从而为海洋药物制造与营销行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建设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士笮,李凤岐,顾玉翘.海洋科学发展对教育改革的需要[J].中国地质教育,2001(2).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技师学院)

上一篇:驾驶学员师源性学习心理障碍的预防 下一篇:小议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