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创新精神的启迪

时间:2022-10-16 12:04:33

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创新精神的启迪

【摘 要】 幼儿园教育阶段,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创新精神成为幼儿园创新教育的重心,幼儿期对儿童的创新精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是科学而又有必要的。首先,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形式,在唤起幼儿创新意识中起到暗示和启发的作用。其次,有创意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幼儿创新精神得以成长的基地。第三,营造自由、安全的活动氛围是幼儿创新精神茁壮成长的必要心理条件。第四,教师的儿童创造理念是儿童创新精神得以持续有效培养的导航。

【关键词】 幼儿;教师;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幼儿园教育阶段,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创新精神成为幼儿园创新教育的重心,幼儿期对儿童的创新精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是科学而又有必要的。实施创造性教育,有利于满足创造型学生的需要可以使创造型学生如鱼得水;教师多偏爱与自己心理类型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并且极力用自己的心理类型塑造学生,创造型教师理所当然的欣赏学生的创造性,并极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创造型的学生不但不会受到压抑,反而会有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幼儿教师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造素养对幼儿的创新意识具有显著的启迪作用,对培养创造型人才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首先,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形式,在唤起幼儿创新意识中起到暗示和启发的作用。

在各项活动中,教师经常设计一些开放的教学片段,通过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及同种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都能有效唤醒幼儿的创新意识,启发幼儿的创新精神。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机会。”幼儿在动手实践中,由于处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会激发起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变成了现实,从而使幼儿看到了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如:在语言的续编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的续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情节或结果,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寻求多种答案,展开多元思维。幼儿经历了这种不断标新立异的过程,在他的意识形态中就有了初步的变化、革新、求异的萌芽,并且也逐步学会把自己的创造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和灵活利用废旧物联系起来。同时孩子们也能理解到老师对此类活动的支持和赞许,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自然、自信的主动去“重塑”、“变革”、甚至“创新”,这也在幼儿的意识中初步埋下了创新精神的种子。

其次,有创意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幼儿创新精神得以成长的基地。

幼儿有了朦胧的创新意识,还必须要有适当的机会使幼儿的创新精神得到成长与促进。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有意识的给幼儿提供锻炼的“场地”,让幼儿通过实践感知、证实自己的创造能力。初步树立起敢于大胆创新的自信心。例如在一首练习曲中,教师设计了师生对唱的情节(师)公鸡唱歌(幼)喔喔喔(师)公鸡唱歌(幼)喔喔喔,待幼儿熟练掌握后,教师就可以问幼儿你还喜欢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幼儿答小羊、小牛等)教师顺势引导:“好,我们把小羊请到我们的歌声中吧!”于是歌词的主人公变成了小羊,小朋友们过渡自然的用“咩咩”的唱词跟教师对唱起来。同样孩子们还会争先恐后地例举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并邀请大家一起唱出来。在语言创编活动中,要求幼儿创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句子,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创编舞蹈动作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让其他幼儿跟着学,久而久之,孩子们理解了这种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方法,就知道怎样去创编了。同时他的创造自信心就会更强,在今后的创造性活动中会显得更有勇气。

第三,营造自由、安全的活动氛围是幼儿创新精神茁壮成长的必要心理条件。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儿童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因为在心理安全、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愉快、思想高度放松、能与环境主动积极地交互作用,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象,允许他们产生与自己、与同伴、与成人不相一致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努力将其表达出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幼儿的早期智力是重要的,而促使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因素应该说更重要。

为使幼儿的创新精神能在我们广大教师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得以茁壮成长,教师必须注意处里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尽可能的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幼儿参加民主对话与民主讨论,使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愿望,鼓励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言行。二是活动中对幼儿评价客观公平,以激励为主,教师应有意识的避免对幼儿进行消极或有谴责性的评价,以免使孩子产生情绪与心理压力,导致不良心理反应。

第四、教师的儿童创造理念是儿童创新精神得以持续有效培养的导航。

作为教师不要轻率地否定幼儿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举动,应让幼儿按他们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事情,关键时刻教师引导、处理不当容易对幼儿的创新精神的持续成长造成伤害,不利于幼儿创新精神的持续培养与发展。因此,教师在不断丰富与提高自身的儿童创造理念的过程中还应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需要与成人需要的关系。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成人特别是教师应通过“移情”理解幼儿,既站在儿童的角度,将心比心的看待其思维与行为。不要将成人的需求与观点去代替儿童的需求,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站在孩子发展与需求的角度,也许你会从孩子表面上的“调皮”、“好动”、“不遵守规则”中发现许多极富创造精神的东西。二是儿童想象力与实践能力(表现力)之间是存在差距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现幼儿想象的东西和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不一样的情况。记得一次上舞蹈课,我请小朋友们听一段变奏曲创编小鸭子的动作,我班有两个男孩子伸开双臂头对头的飞快的旋转着,看似象打架,经过询问才知他们是在表现小鸭子嬉戏的场面。类似这样的事情是举不胜举的,只要教师能认识到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幼儿的想象力与表现力之间存在的差距所致,我们就不会用一句:“你说的好,画的可没有说的好,或你们的动作不象是小鸭在玩!”等类似的语言来评价孩子的行为结果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深入“理解”幼儿,也就是说面对幼儿有创新意识的所作所为,即使存有缺点,也应该给予宽容、理解、与支持。教师始终以宽容之心对待幼儿的各种创新活动与行为,使幼儿始终的敢想、敢说、敢做。这是保护幼儿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原则。

总之,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每项活动都有可能对幼儿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从而实现一种理念上的转位,即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创造力,才能使我们切实感受创新、理解创新、接受创新,将幼儿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形式上的培养转变为实质层面的培养。另外,幼儿教师还善于观察、分析、时代的发展气息,总结时代对人才素养新元素的新需求,及时在教育中渗透时代特色,这也将会为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增力。我想,不断丰实自己的创新教育理念充实自己的创造性教育综合素养,这是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所需共同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利用巧妙提问 进行阅读教学 下一篇: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