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6 11:38:26

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对于现在的小学教育,小学生需要老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当然,兴趣也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引起和维持学生注意力的一个重要非智力因素。当今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那么,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在教学中就应该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达到快乐学习。

“兴趣教学”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兴趣教学”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素质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学语文教学中,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2.小学语文教学中,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3.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以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灵活运用多媒体,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电教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寓言故事《井底之蛙》,我先让学生看动画片,观赏色彩鲜明的动画片(大海龟到井边与青蛙对话),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寓言所描写的情境,感受语言的寓意。其次,再采用"以图引学新字新词"法,指导学生理解"倚"、"跨"、"绊"、"瞠目结舌"等词义,尤其利用板画,寥寥几笔,不仅形象地展现了青蛙自大的生动形象,而且连带图解了句子,使学生在图画的刺激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4.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课文的写作是以地点变换或空间方位为线索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概念及其判断能力还比较弱,离开具体参照物,仅凭想象,头脑中很难正确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积极思维,首先要创设思维情境,教师应紧扣教材重点,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手段,结合富于表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兴趣。例如《北京》一课中的方位描写较复杂。同学们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草坪、花坛、名胜古迹、公园的方位,在朗读课文中仅能获得一个模糊的印象,在教学中,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了一幅画面,画面布局清楚,层次井然,空间立体感强,便于学生理解这些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有关段落,这样音形结合地再现美丽的首都北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

4.2设疑问难,激发兴趣。在问题设计上要抓住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例如教《两只小狮子》这篇看图学文时,为了使学生理解两只小狮子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我这样设疑:狮子在荒郊野岭是靠什么生存?懒小狮子不练功的理由是什么?狮子妈妈说的话有道理吗?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引导学生看图、朗读、讨论、对照、比较、结合实际,使同学认识到"只有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5.因"趣"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我在教学第二册《松鼠和松果》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讲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想法。"这样,

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信息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实践证明,无论是在小学教育还是高中教育,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根式如此,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不强,所以,兴趣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知识的获取有很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措施